宋初“博洽经史,君违必谏”的文官:张昭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9-16 02:44:03

远观近鉴宋朝人•159·张昭:博洽经史,君违必谏

宋代官员服饰

张昭(894-972),字潜夫,本名昭远,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名字中的“远”字,就只称“昭”。《宋史·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有传。

本传记,张昭说自己是西汉初期“常山王”张耳之后,世代居住在濮州范县(今河南范县)。张昭的祖父张楚平,曾任寿张县(治今山东东平西南)令。张楚平生子张直,就是张昭的父亲。

早年间,张楚平被调任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正值黄巢攻入长安,张楚平不知所终。张直幼年即避地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父亲失踪,而又盗贼蜂起,道路阻隔,张直猜想父亲可能避往四川,从陕西讨饭步行到四川寻找父亲,但连续十年都没有找到,于是为父亲举行了葬礼,守孝三年,后来移居山东海滨,自耕自食。

青州(治今山东青州)有一位叫王师范的人开办学馆,招引儒士,两次给张直写信、送去钱物,请张直做了教师。后来王师范投附后梁,张直脱身而逃,回到家中,教学生读《周易》、《春秋》,很多学生自远而至,当时人们称张直为“逍遥先生”。

张昭刚刚十岁,就能诵读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不到二十岁,已遍读《九经》,并且能领会其要义,在同辈中缓步阔视,以为马融、郑玄都不如自己。

后张昭游学至赞皇(今河北赞皇),遇到一位姓程的书生,程姓书生专治史学,认为专究经书、推研经书要义,不通今古,大多拘滞不通,繁锁而不得要领;若探究王霸之道,经纬治乱,非史学不可。程生提出班固、范晔的前、后《汉书》中的十余个问题,与张昭商榷,并送给张昭《荀纪》、《国志》等书,后张昭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后,张昭已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之事,注疏《十代兴亡论》。

期间,身处乱世的张昭自己耕种土地、自己收粮食,奉养父母。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称帝,河朔地区的游学之士大多投奔李存勖,张昭也到了魏州,携带自己所做文章数十篇,拜谒兴唐府(治今河南三门峡)尹张宪。

张宪家中藏书甚多,每每与张昭饮宴交谈,讲论经史要事,都感觉相见恨晚,就任命张昭为府衙“掌推勾狱讼之事”的“推官”。同光初年(923),张宪上奏朝廷,请求授予张昭正式官职,朝廷授张昭官职为“监察御史里行”,仍实任推官。

张宪后受任后唐“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张昭跟随张宪到太原任职。

同光四年,后唐明宗李亶夺权,庄宗李存勖被杀,太原传闻邺都(今河北临漳)将士推戴明唐宗,张宪的部将符彦超召集将士,计划响应邺都将士。

张昭对张宪说:“公有奉表劝进李亶,以保护自己的想法吗?”

张宪说:“我本书生,得主上知遇,才位至一方诸侯,是布衣之士的人生极点。如果靦颜求生,有何面目见主上于地下?”

张昭说:“这是古人的志趣,公能践行,死而不朽!”与张宪相对痛哭后离去,张宪死于军变。

当时人们议论起来,都很推重张昭能成全张宪保持节操。

太原军变时,有人陷害张昭,张昭说:“忠诚所至,不盼着还能活,主辱臣亡,死而无悔!”

众人把张昭送到符彦超处,符彦超说:“推官是正直人,不要害他。”但逼张昭写了榜文,以安抚军民。

事情平定,朝廷命令张昭继续担任北京留守推官,加升他的官职为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官,赐予他五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红色官服。

天成三年(928),张昭改任安义军(治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府略似后世之机要秘书的“掌书记”。

当时后唐没有编撰武皇李克用、庄宗李存勖的《实录》,唐明宗李亶下诏给正国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卢质、西川(治成都,今四川成都)节度副使何瓒、秘书省长官“秘书监”韩彦辉组织编撰。

何瓒上言:“张昭有史材,曾个人撰写《同光实录》十二卷,又听说他想撰写《三祖志》,并藏有昭宗朝赐予武皇的诏书九十余篇,请将张昭所撰的书送交史馆。”唐明宗因之任命张昭官职为左补阙,实任“史馆修撰”,派他撰写武皇、庄宗实录。

张昭认为后唐先祖懿祖、献祖、太祖都没有做过皇帝,把他们的事迹补写为《纪年录》二十卷,又撰写了《庄宗实录》三十卷,上交朝廷。唐明宗下诏褒彰了张昭,升他的官职为刑部“都官司”副长官“都官员外郎”。

当时唐明宗的皇子竞相攀比奢侈,张昭给唐明宗上疏劝谏,请求唐明宗严管,但唐明宗没有答复他。

天成四年(929),张昭写成《武王以来功臣列传》三十卷,上交朝廷,唐明宗任命他以本官兼任自己的文字秘书“知制诰”。

唐明宗喜好打猎,张昭上疏劝谏,唐明宗很高兴,接受了他的意见。

长兴二年(931),张昭的母亲去世,唐明宗赐予他礼钱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张昭天性至孝,唐明宗后来听说张昭在守丧期间因悲痛伤害了身体,又赐予他一些钱。

三年守孝期满,朝廷改任张昭为兵部“职方司”副长官“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实任史馆修撰。

张昭上言唐明宗,请求恢复本朝旧制,在州府设置“观察使”职务,让观察使察访民间疾苦;御史负责弹议政事,应该每月发给奏书用纸,唐明宗都予以采纳、实施。

其后,张昭又奏请唐明宗,请求实施奖励农耕、设置用以救济灾荒的“常平仓”等事。

其时唐明宗正用心于听取进言,张昭再次上疏,提出慎选官员等“八审”建议,唐明宗看后很是称赞。

后唐末帝清泰初年(934),张昭升官职为“驾部郎中”、知制诰,撰写了册封皇后的文件“册文”,升中书舍人,获赐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穿戴的紫色官服、金鱼袋。

二年,兼任代理史馆长官,“点阅三馆书籍,校正添补”,参与修撰《明宗实录》,写成三十卷上交朝廷。

三年(936),升官职为礼部侍郎,后任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

当年,后晋灭后唐,定年号“天福”,为天福元年,张昭跟随后晋高祖石敬瑭巡幸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张昭请求石敬瑭创设宫殿名额、振举朝纲,并书写了各部门的衙署名称。

二年,张昭改官职为户部侍郎,宰相桑维翰荐举他为翰林学士。翰林院旧制,以先后入职为尊卑次序,而不做明确规定,石敬瑭特别下诏,张昭位次仅在翰林院副长官“翰林承旨”崔棁之下。后石敬瑭曾巡幸翰林院,与张昭谈及太原、魏州时旧事,很尊重张昭,赐予他很多钱物。

在此以前,张昭的父亲张直因为张昭的缘故,被授予“著作佐郎”职务退休,这年去世。张昭回归洛阳,为父亲守孝,朝廷加等赐予张昭礼钱。

五年,张昭守孝期满,朝廷召他回朝,改他的官职为户部侍郎。

此时唐史尚未修成,石敬瑭下诏,指示张昭与吕琦、崔棁等续修,设置了“史院”,任命张昭兼任长官“判院事”。张昭又撰写《唐朝君臣正论》二十五卷,上交朝廷,朝廷改他的官职为兵部侍郎。

八年,张昭升官职为吏部侍郎,兼任掌管选用八品、九品官员的吏部“东铨”长官“判东铨”,兼史馆修撰、史馆长官“判馆事”。

开运二年(945)秋,《唐书》二百卷修成,朝廷加升他的官阶,增加了他爵位、食邑。

三年,张昭升官职为尚书右丞,实任吏部掌管掌文官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的铨选注拟和对换差遣、磨勘功过等事的部门“流内铨”长官“判流内铨”,出任科考主考官“权知贡举”。

后晋被契丹攻灭,后汉建立初年(947),张昭复任吏部侍郎。后汉高祖刘知远追尊祖宗“六庙”,为六代祖宗定谥号和“六庙”所用乐章、舞曲,指示张昭代理主管部门“太常寺”的长官“判太常卿事”,一个多月后,正式担任太常卿。

刘知远去世,后汉隐帝即位的第二年即乾佑二年(949),加升张昭官职为“检校礼部尚书”。隐帝当年十九岁,还有童心,与一众小人亲昵。张昭上言隐帝,请隐帝听政之余,尽可能多地召见儒臣,讲论经义。

后周取代后汉的初年即广顺初年(947),升张昭官职为户部尚书。

张昭的儿子张秉阳时任阳翟县(治今河南禹州)略似后世之办公室主任的“主簿”,犯了罪,张昭自承失教,上表朝廷请求处罚,被贬官职为“太子宾客”。

一年多后,张昭复任旧职。复职后,曾奏请朝廷振兴“制举”即正常科举考试之外、由皇帝不定期主持举行的“制科”考试,设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治达于教化等三个科目,职官、士流、道士、草泽都准许应诏参加科考;各州依照贡举体式,考试参加乡试的士子“策论”三题,文章字数须达到三千字以上,文理俱优者解送尚书吏部,等候录用为官,朝中京官也可自我荐举,朝廷都听从施行。

显德元年(954),张昭升官职为兵部尚书。当年正月继位为帝的后周世宗柴荣认为,张昭是德高望重的老臣,非常敬重他。

二年,张昭上表朝廷,请求退休,周世宗下诏表彰了张昭,但没有批准他退休,催促他入朝谒见自己。

张昭曾奉诏撰写《制旨兵法》十卷,又撰《周祖实录》三十卷,以及后梁郢王、均帝、后唐闵帝、废帝、后汉隐帝等五朝实录,后梁两位皇帝年代久远,当时的时事都已遗失,没能修撰,其余三位皇帝的实录都收藏在史阁。

周世宗喜欢提拔奇才异能之士,有的百姓和职位很低的官员上书言事,大多被破格进用。张昭上疏劝谏,周世宗认为很好。

周世宗下诏详定《经典释文》、《九经文字》、制科条式》,询问朝廷所用六种玉玺的出处来源,并探讨《三礼图》中所载祭祀用玉、鼎釜等物,张昭援引经籍,加以说明,时人称其见识广博。

六年(959)六月,周世宗去世,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封张昭为“舒国公”。

宋朝取代后周的初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任张昭官职为吏部尚书。

乾德元年(963),宋太祖在开封南郊举行祭天大典,张昭受任为“卤簿使”,负责制作、引领护卫队伍举着称为“卤簿”的各种仪仗随行。张昭上奏宋太祖,应恢复宫阙、庙门、郊坛夜间警卫、早晨戒严的制度。

典礼举行完毕,张昭进封爵位为“郑国公”,与翰林院副长官翰林承旨陶谷共同掌管选用官员。陶谷曾经向宋太祖上奏没有的事,假称张昭可做证,张昭在朝堂上气得摘下官帽与陶谷抗辩,引得宋太祖很不高兴。

张昭因之三次上表,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宋太祖批准他以礼部尚书职务退休,改封他为陈国公。

开宝五年(972),张昭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本传最后记,张昭博通学术,书无不览,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之说,无不擅长,藏书数万卷,尤其爱好著述,自唐、后晋至宋,专门做了整理典章制度的工作,宋朝平定南汉,擒获南汉国主刘鋹,准备举行“献俘”典礼,但没有人懂得议程。其时张昭已经退休,宋太祖特意派身边近臣到张昭家中探问,张昭正在病中,口述有关内容,让来人记下。

另著有文集《嘉善集》五十卷、《名臣事迹》五卷。

《宋史》传后之“论”评价张昭说,张昭在五代之末专心致志,记述典章制度,文史知识广博,通晓世道治乱,皇帝有过错,一定会进谏,但历朝皇帝大都不予听从,只有宋朝建立,宋太祖推崇、褒扬饱学儒士,经常向他咨询,这才收到了考察古代事迹,以明辨是非、总结经验,达到于今有益、为今所用的效果。

这段“论”,一半是评价张昭,一半是表扬宋太祖。但所说也许符合张昭的心愿吧!

宋太祖赵匡胤

0 阅读:3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