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初,袁世凯的身影已经不再那么坚定有力。
他的身体变得臃肿,步伐缓慢,甚至开始像一只鸭子般摇摇晃晃地走动。
曾经在权力巅峰时风华正茂的他,如今却因过度进补与健康问题被困在病痛的漩涡中。

为了增强体力,袁世凯将饮食视为维持生命的关键。
他的每一顿饭,食材必须精挑细选,甚至要求用上等的鹿茸喂养家禽,食量之大令人咋舌,一顿饭的量就相当于他的秘书十天的饭量。
这一切的过度进补和身体崩溃,是否与他不可一世的野心密切相关?

1912年2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清室优待条例》。
这项条例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终结,并为清朝皇帝的退位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项条例,临时政府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政权交接,避免更多的冲突和流血。

虽然这是一种妥协,但它也意味着清朝正式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新的政权即将上台。
几天之后,清廷被迫接受了这一系列条件,2月12日,隆裕太后正式发布了退位诏书,宣布清朝皇帝正式退位。

在这份退位诏书中,隆裕太后特别提到,袁世凯将负责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并赋予他完全的组织权力。
这意味着,虽然清朝的统治形式已经结束,清朝的政权和控制权却几乎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国家的大统实际上是由清朝交接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的地位因此空前提高,成为新兴中华民国的核心人物。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袁世凯迅速采取了行动。
他立即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并向孙中山表示,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共和体制是最为理想的国体。
新的民国政府开始逐步成立,孙中山逐渐失去了对局面的掌控。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被迫向临时参议院递交了辞呈。
在这封辞职信中,他表达了自己对于当前政治局势的无奈。他在辞职时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只能让位于袁世凯。
当时的局势使得他无法再继续担任中华民国的总统,尽管他在革命中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并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付出了极大努力。
此时,临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不再完全支持孙中山,尤其是袁世凯的势力,已开始掌控政府的核心权力,无法再维持孙中山的总统职务。

两天后的2月15日,临时参议院便举行了新的选举,选举结果是袁世凯成为了新的临时大总统。
此时,袁世凯在中华民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了巅峰,实际上他已成为唯一的政治中心。

民国三年,《中华民国约法》通过后,原先的《临时约法》被废除。
新约法的制定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它赋予了大总统更为集中的权力,实际上将行政、立法和司法等多项权力集中到了大总统手中。
这一约法的通过意味着总统的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远远超过了其他政府部门。
新约法规定大总统不仅在行政方面拥有较大权力,而且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上,也拥有主导地位,几乎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唯一决策者。

袁世凯并不满足于此。
尽管他在这一新的政体框架下已经占据了极高的位置,但显然,这样的权力分配还不足以满足他对于长期统治的渴望。
随着对自己政治地位的逐步巩固,袁世凯开始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来增强自己的权力基础,逐渐为自己的终身总统做准备。

在此后的修改中,《大总统选举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修订。
这些修改为大总统的长期执政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新法案规定,大总统的任期被延长至十年,并且可以连任。
这意味着,袁世凯可以连任多次,进一步削弱了选举的竞争性,为他继续掌控政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大总统选举法》还对总统继任人的选举方式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大总统可以在提名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意味着大总统将有权决定继任者人选,进一步巩固了他对政权的掌控。

这些改变表面上看是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调整,实际上却是袁世凯通过制度安排加固自己的政治权力的手段。
他通过修订法律,逐渐剥夺了其他政治力量的影响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唯一的决策者。
这样的安排无疑加强了总统的集权地位,实际上是朝着一个更加专制的政治体制迈进。

尽管袁世凯已经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但他显然不满足于现有的政治地位。
1915年12月,他开始策划恢复帝制,准备通过建立君主立宪制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提出的计划是要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帝,并打算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标志着帝制的恢复。

这一想法在一系列活动和讨论后逐渐形成,他也积极与周围的支持者进行商讨,推动这一变革。
袁世凯通过修改相关法案,调整了政治架构,为自己的帝制梦想提供了制度保障。
他的支持者认为,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将更加强大,政治也将更为稳定。

在这一过程中,袁世凯并不单纯地依靠自己的权力,他还积极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
通过组织一系列会议,他试图获得政治精英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力求让恢复帝制的计划看起来合理且符合国家的利益。
经过几番努力,袁世凯最终接受了皇帝之尊号,并正式宣布自己将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帝。

袁世凯的帝制梦想并没有持续太久。
1915年12月25日,云南的蔡锷和唐继尧联合发动了起义,宣布开始护国战争,目标是推翻袁世凯的帝制。
起义不仅得到了云南的支持,而且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贵州、广西等地纷纷响应,表明了地方政府和民众对于袁世凯恢复帝制的强烈反感。
随着起义的蔓延,袁世凯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全国范围内的政治孤立。他原本寄希望于帝制可以为国家带来稳定,但这一举措却引发了广泛的抗议和反对。

面对日益激烈的反对声音和各地的起义,袁世凯的政治形势愈加严峻。
随着国内外压力的不断增加,他逐渐感受到自己所建立的帝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民心支持。
各种反对势力的联合以及军队的动荡,使得袁世凯的帝制梦想面临崩溃的风险。
最终,在1916年3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放弃了建立中华帝国的计划。

在经历了帝制的失败和激烈的政治压力之后,袁世凯的身体状况开始急剧下滑。
他曾经为自己的健康和体力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由于过度劳累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一切终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袁世凯的饮食极为苛刻,他对进补的需求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袁世凯的一天从清晨五点准时开始,起床后,他首先会喝上一碗热汤,有时是浓郁的鸡汤,有时是鲜美的牛肉汤。
这个汤是他每日早起后的第一道食物,给他带来一丝温暖和滋补,帮助他准备迎接繁忙的日程。

七点钟,袁世凯正式开始他的早餐。依照他对自己健康的高要求,早餐的食物种类丰富且讲究,尤其注重滋补性。
桌上总是摆满了包含大量蛋白质的菜肴,鸡蛋、肉类和一些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一应俱全。
菜品繁多且丰盛,不仅有鱼、肉,也有一些高能量的主食,足以让他应对即将到来的工作。

早餐过后,袁世凯便开始进入一天的工作。
这样的繁重工作并不意味着他会从中午才进食。按帝王的标准,上午的营养补给显然不足。所以到了十点钟,他便需要补充一些加餐。
加餐的食物以滋补为主,尤其是鹿茸,这种名贵的食材能够帮助他保持精力和体力。
此外,他还会享用一些小食,既满足口腹之欲,也帮助打发早晨的空隙时间。

当时钟指向十一点,袁世凯还会再来一杯虫草茶,虫草茶被认为具有滋补作用,能帮助他保持清醒并恢复精力。
这样一来,在吃午饭之前,袁世凯的体内已经积累了四顿不同的餐点,令人瞠目结舌。

午餐时间,他会享用一顿奢华的盛宴。
大鱼大肉是常规搭配,此外,各种滋补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像是燕窝、花胶等高档食材,均是餐桌上常见的主角。
这一餐对于袁世凯来说,远不止填饱肚子,而是为了维持健康和活力,确保他能够应对下午的政治事务和日常工作。

午餐结束后,袁世凯的餐桌上还会准备下午茶。各式各样的糕点、茶点供他和随行人员享用,作为一顿轻松的点心餐。
而到了晚上,晚餐的丰富程度则丝毫不逊色于午餐,继续保持着高水平的营养搭配。
晚餐后,袁世凯还会享用一顿滋补的夜宵,进一步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补充养分。
一天下来,袁世凯的食量可想而知,单是他每日的餐食,就足以让他的秘书消耗十天的食物。

由于食物过于油腻和过量,袁世凯的身体逐渐出现了各种不适,体重不断增加,身形变得臃肿,脖部和面部逐渐肥大。
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在逐渐膨胀,导致他的行动变得笨拙不堪,走路时摇摇晃晃,步伐显得吃力且缓慢。

《泰晤士报》的一位记者曾对袁世凯的体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提到,袁世凯走路时身体摇晃,面容病态,脖子异常肥大,整体显得十分臃肿,几乎无法掩饰其沉重的体态。
在帝制失败后,国内外的压力如山倒,而他身体的逐步衰退也让他显得更加脆弱。
袁世凯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最终导致了他在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去世,享年57岁。
参考资料:[1]崔荣宝,张少鹏.民元袁世凯最高权力获得的合法性探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8(1):4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