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从1840年海上的英国军舰,用军舰大炮向着海岸上的清军炮台,开出第一炮开始,就拉开了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大幕,中华民族开始了进入了百年屈辱史。
落后就会挨打,清政府如此的落后,挨打是必然的。
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尝到了好处,之后世界各国列强便蜂拥而至,八国联军一度攻占北京,将慈禧都赶到了西北。
按理说,列强就是强盗土匪,是没有仁慈之心的,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被它们瓜分完了,成为殖民地。
面对偌大的中国,他们也想全部瓜分,这个从时局图就能得知。
可为啥它们侵略这么多次,仗也打了不少,最后只是让清朝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没有彻底瓜分掉清朝呢?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今天就简单说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东方大国让西方敬畏与误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方都比西方要强大的多,因此一些西方人有幸不远万里来到中原,中国的科技、文化、思想,地理顿时让他们叹为观止,从而他们笔下和口中,对这个东方大国多是溢美之词。
关于东方大国的记载,让同时期甚至漫长落后于东方的西方人的内心敬畏不已,这才有了“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这般说法。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在西方的历史上,曾多次经历过东方的军事征服,例如上帝之鞭,蒙古军队横扫西方战争惨剧,这样一来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外交决策,没有很大底气来彻底殖民中国。
地理挑战英军指挥官霍普·格兰特也在战后回忆中坦言:“在中国作战,最大的敌人不是清军,而是这片土地本身。”
因为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同,清朝不仅离西方千万里,从英国本土到中国沿海,至少需要半年的航程。
而且中国还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有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小农经济足以自力更生,这和他们所征服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完全不同。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漂洋过海来到东方想来征服中国,却发现即使来了几万人,往偌大的中国一洒,根本就不够用,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忽略不计。
故而尽管当时列强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但面对中国,并未如同在印度和非洲那样轻松占领,只能是打一枪,放一炮,获取点好处就走,要想完全统治,付出巨大的代价,到最后还讨不到好。
列强之间的博弈清朝这么大,又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吞下的,因此当时列强都想分一杯羹,可又见不得别人好,到最后各有想法的列强,普遍采取“维持现状”的策略。
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在给本国政府的密报中曾明确指出:“如果任何一个西方大国试图独占中国,其他国家必定会联合起来反对。”
例如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想要割让辽东半岛,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等国便迅速联合起来反对日本的独占,并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日本放弃了这一要求。
这一事件充分表明,列强之间在中国问题上的微妙平衡。在这种制衡的背景下,完全瓜分中国的想法变得更加困难。
中国的特殊性与民族凝聚力中国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其庞大的疆域和强大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在于其极为坚韧的民族凝聚力。
自古大一统思想在每个国人心中都根深蒂固,因此也拥有强大的内部团结力,一旦遭遇外敌入侵,反抗力量往往能迅速凝聚,形成强大的统一战线。
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英勇的中国人们,也不断拿起武器,以各种方式来反抗侵略者,例如义和团运动。
中国人的反抗行为,让列强们看到了中国战争的潜力,计算出了要统治这片土地所要付出的代价,根本是自己承受不了的。
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和清庭打仗时那都是几百上千万的人死,西方列强哪见过这种阵仗,就是把他们整个国家的人拿来填也不够呀!
这样的不要命,死这么多人的打仗,西方列强想想都可怕,肯定受不了。
这也让它们知道,清朝或许可以征服,但中国一定不能被征服,因此他们放弃了直接瓜分中国的想法。
西方要的是钱,钱才是第一位,至于土地,如果付出的代价太大,那就不要了!反正清朝是没少赔钱。
正是这种内有华夏有识之士自强不息,外有列强利益分割不均相互争斗不断,这才使得他们始终未能完全征服清朝。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几千万人死亡,使列强感到巨大的恐惧
孙中山先生就是看到义和拳运动后觉醒的。他说,这么多大字不识什么也不懂的底层民众都愿意为国家去死,这样的民族不会亡。
八国联军仅仅1万六千人
太自我中心了,胡说八道。
三元里的农民早就教他们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