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僧人,凭此七绝孤篇而一诗封神,名留千古

云平文史 2024-12-23 16:42:18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据统计,仅收录在《全唐诗》和《全宋词》中的诗词就有七万余首。

何况诗歌起源于先秦,这么久的历史,除了唐诗宋词,还有秦、汉、魏晋、隋、元、明、清等这些朝代,都有大量的诗词流传。

翻开中华文化的诗词长卷,你会发现卷中诗词数量不计其数,写诗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有的诗人一生所作诗篇无数,名篇佳作极多,很多诗词名句更是传唱千年,在后世家喻户晓。

如唐朝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宋朝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但更多的诗人不被人所知晓,就算有作品流传也因种种原因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中,或者被我们选择性遗忘了。

比他们幸运的还有另一部分诗人,往往因为自己笔下一两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被后人广为传颂,也让后世永远记得他们的名字。

例如唐代诗人张继因一首《枫桥夜泊》扬名中外,还有一位姓张的诗人因一首宫体诗《春江花月夜》盖压全唐;两位姓崔的失意学子,也分别凭着《题都城南庄》和《赠去婢》两首诗名传千古。

这样一诗成名,得以流传千古的人还有很多,甚至其中有一些创作者并不是传统的文人,还有一些隐逸的道士,佛门的僧人,青楼的女子。

今天长风给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它的作者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

这位僧人名下只有一首诗传世,连诗题都没有,就叫绝句。

绝句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根据《宋诗纪事》的记载:这位宋代的诗人,姓甚名谁并不可考,志南只是他出家的法号,他生平轨迹也不清楚,在这本书中也仅仅记载了志南的这一首诗。

但志南这首唯一的七绝极为出色,特别是他抓住了杏花雨的神韵,使得这首诗能够在众多描写杏花雨的诗词中脱颖而出,影响深远,深受大众好评,从而载入史诗传唱至今。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短蓬就是指一种带有帆的小船;杖藜就是用藜做成的手杖。

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拴系好了一只带篷的小船,拄着一条藜做的拐杖,缓缓地走到桥东,去悠然自得地欣赏这一片美丽的春景。

这短短的两句,给我们立马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者可能感受到岸边的美景,才弃船上岸,拄着拐颤颤巍巍地走过小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春雨叫杏花雨;“杨柳风”:古人把不同花期的风称为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春天真是太美了,映入眼帘的是绽放的杏花,微风中摇曳的杨柳。感觉到的是沾衣细雨,迎面春风。这细雨似湿而不见湿,这春风迎面和煦轻柔,没有一丝寒意的。

不论是视觉体验的“欲湿杏花雨”,还是触觉体验的“不寒杨柳风”,都是诗人在桥东春游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感受。

这里还要提的一句是前文的“过桥东”,因为春天刮的是东风,所以只有面向东边,才能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不得不说作者体察的精微,描摹的细腻。

志南这首清新惬意的孤篇,将细雨寒风,杏花,杨柳这些春天常见的意象,经过简单的组合排列,使之充满了诗情画意。

尤其是最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可以说是描写美好春天的诗歌中的天花板。

整首诗那杏花灼灼,翩翩杨柳,细雨沾衣,寒风拂面,整个构成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境界,如诗如画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至今读来仍令人沉醉其中。

正所谓“诗因人而名垂青史,人因诗而扬名千古”,僧人志南也仅凭此七绝孤篇而一诗封神,名留千古!

-END-

图片来源网络

1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