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回忆高岗:之前我认为他是个狭隘的人,后来发现自己想错了

游史渊 2025-04-24 16:23:02

1952年那会儿,彭德怀结束了在朝鲜战场两年的战斗任务,回了国。他悄悄跑到北京,做了个手术,把头里的一块瘤子给拿掉了。

不少党内的大人物都特别惦记彭德怀的身体状况,就连那时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一把手高岗,也拎着一大堆营养品,专门来探望病榻上的彭德怀。

跟彭德怀聊天时,高岗冒出了这么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我今年跑了一趟苏联,感觉斯大林同志对周恩来和刘少奇不怎么感冒。”

听到高岗这话,彭德怀先是愣了一下,接着轻松地笑道:“斯大林不喜欢也没啥,关键是咱中国人民喜欢就行。”

1954年那会儿,高岗搞反党反人民的勾当被揭穿了,他没法面对大伙儿的审判,就自己开枪走了绝路。事后,彭德怀感慨万分地说:“记得高岗之前跟我聊过那么一通,我起初还以为他就是心眼儿小了点儿,现在想想,是我把他看得太浅显了。”

那么,高岗和彭德怀两人之间到底有啥故事呢?彭德怀对高岗到底咋看的?

【高岗和彭德怀,究竟如何结识】

彭德怀是在1928年平江起义那会儿开始参加革命的,而高岗呢,他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陕西的农运,也走上了革命道路。彭德怀在南方,高岗在北方,他俩在早期革命那会儿,其实并没有啥碰面的机会,各走各的路。

彭德怀和高岗真正熟络起来,是在1935年红军长征结束后那段时间。说起来,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没成功,彭德怀就跟着中央红军一路北上长征了。另一边,刘志丹和高岗他们在西北地区搞了个革命根据地。转眼到了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成功到了陕北延安的革命根据地,彭德怀也和刘志丹、高岗他们碰头了,打那以后,彭德怀和高岗的命运就紧紧绑在一起了。

1936年夏天6月份,红军开始了西征的大行动。那会儿,彭德怀带着队伍往靖边县的宁条梁赶,准备好好整顿一下,迎战接下来的战斗。就在这时,陕北区党委书记高岗急匆匆地找上门来,手里拿着中央的介绍信。他直接跟彭德怀说:“中央有任务给彭总,让您去伊克昭盟跟哥老会的大头头们拉上关系。这事得靠您,还得麻烦您给弄点经费和武器支持。”

彭德怀一听说高岗是奉了党中央的命令来的,二话不说,立马就找出几杆枪和一堆银元,帮高岗解了燃眉之急。高岗拿到东西后,乐得不行,连忙跟彭德怀道谢,然后就匆匆离开了队伍。这次算是彭德怀和高岗头一回打交道,说实话,彭德怀对这次见面几乎没啥深刻印象,既没特别喜欢,也没啥反感。

不过,当彭德怀跟高岗走得越来越近后,他慢慢就开始对高岗有了不满:到了1944年,眼看抗日战争就要胜利了,高岗他们给彭德怀这些抗日大将办了个庆功会。在那天的庆功会上,高岗弄得排场挺大,饭桌上竟然还放了一盘炒海参。要知道,那时候一盘炒海参的钱,能买140袋小米呢。

彭德怀瞅见高岗挥霍无度,根本不顾及西北百姓的日子,心里头直嘀咕。高岗呢,在酒席上瞧见彭德怀那满脸的不悦和数落,脸色立马就拉长了。打那以后,彭德怀和高岗之间就有了隔阂,不再是同一条道上的人了。不过彭德怀压根儿没想到,高岗干的坏事还多着呢。

【高岗试图离间,彭德怀如何回应】

1944年,高岗搞了一场奢华至极的宴会后,彭德怀对他印象不太好。不过,等抗美援朝战争一打响,彭德怀对高岗的看法有了一段时间的好转,给了他一些正面的评价。

那么,到底是啥原因,让以前总和高岗不对付的彭德怀,后来又和高岗走到一块了呢?

1950年10月,彭德怀大将接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指挥的帅印,带着好几十万的志愿军战士去朝鲜打仗。这是咱们国家头一回有将领带着自家的兵到外国去打仗。不过,这样一来,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就成了火烧眉毛的大事。

那时候,高岗成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头儿,当上了人民政府主席,专门管东北的经济建设。东北这块地方,紧挨着朝鲜半岛,那时候还得给中国人民志愿军送粮草啥的。所以说,高岗肩上的任务,那可是沉甸甸的,一点不轻。

1951年那会儿,朝鲜战场上打了第四、第五次大仗,美军那边,麦克阿瑟之后,李奇微接了班当总指挥。他琢磨了个新招儿,叫“磁性战术”,专门盯着咱们志愿军的补给线使劲儿打。

志愿军的补给线路几乎全断了,剩下的没几条能用。看着志愿军补给这么艰难,彭德怀心里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赶紧给高岗打电话,让他赶紧琢磨个法子,把补给线给保住。

高岗接到彭德怀的求援后,马上和管志愿军后勤的洪学智一起想办法。他们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定了个计划,就是让志愿军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运补给。他们还安排人轮流值班,这样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就稳稳当当了。就这样,他们给志愿军弄出了一条特别坚实的补给线,就像钢铁一样坚固,怎么都打不断。这条补给线为志愿军在前线打仗赢得了胜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彭德怀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中国和朝鲜都给他发了勋章。他拿着勋章,眼里闪着光说:“说实话,这俩勋章我不该拿。我觉得,一个得给高岗,另一个得给洪学智。”他说的高岗,他平时爱叫“高麻子”。洪学智呢,他就叫“洪麻子”。因为一起在朝鲜打仗,那时候彭德怀对高岗的印象好得不得了。

但是,高岗在彭德怀心中的好形象没多久就被他自己给毁了。1952年的时候,彭德怀因为脑袋里长了瘤子,不得不从朝鲜战场撤回来,悄悄回北京动了手术,然后养身体。差不多同一时间,高岗也刚从苏联回来,他是东北政府的人民主席。一回国,高岗就带着些营养品,跑去看望还在病床上的彭德怀。

不过,高岗这次来找彭德怀,心里是打着小算盘的。他拎了点营养品,跟彭德怀闲聊了几句,突然话锋一转,聊起了苏联。高岗开口说:“我到现在为止,已经去过苏联两次了。跟斯大林聊的时候,感觉他对刘少奇、周恩来两位同志印象都不咋样。”

彭德怀一听高岗这话,脸上表情立马僵住了,心里直犯嘀咕,高岗咋就对他讲起刘少奇、周恩来的事来了呢?随后,他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地说:“斯大林喜不喜欢无所谓,关键是咱中国人民喜欢就行。”

高岗被彭德怀的回话给堵了回去,然后他接着开口:“斯大林讲过,周恩来是个实实在在的实用主义者,碰到问题就只想着直接解决,不考虑从根本上在国际上找解决办法。”

彭德怀回答说:“你是指周公吧?周公在我们国家外交界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实在。你看看现在,像周恩来同志这样,不为自己着想,一门心思扑在公事上的人,知识分子里头真没几个了。他啊,简直就是个挑不出毛病的好人。”

高岗觉得在这话题上已没啥好说的了,就开始跟彭德怀套近乎。他讲:“斯大林对朝鲜战争的情况挺不高兴的。我跟他讲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上遇到的难题,他因为知道这些难处,才决定让你继续留在志愿军里。”高岗这话,明摆着是想让彭德怀明白他的“好意”。

高岗压根儿没想到,彭德怀压根儿不买他的账。彭德怀嘿嘿一笑,说道:“斯大林觉得朝鲜那场仗打得不咋样,是说的第五次战役里的第二回合吗?那场仗我确实有责任,咱们志愿军的真实水平没使出来。但是吧,斯大林要是真想把我这职位给撤了,我还觉得正合心意呢,正好我在家歇歇,养养身子。”

高岗接着讲:“我这次跑了一趟苏联,跟斯大林聊了聊,成果还不错。他答应给咱们支援大约60个师的装备,咱们得好好谢谢人家斯大林。”说白了,高岗还是想让彭德怀听“斯大林”那一套,按他的意思来办。

彭德怀一听这话,就直截了当地说:“咱们抗美援朝,中国出人,苏联出枪,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嘛,保卫朝鲜是应该做的,谈不上啥大方不客气或者讲人情的事儿。”

看到彭德怀态度坚决,说啥都不听,高岗只能闷闷不乐地走了。可彭德怀压根没想到的是,高岗这一走,竟是去筹划更大的坏主意了。

【高岗身死后,彭德怀如何评价】

1953年,抗美援朝打完胜仗后,高岗因为在给志愿军搞后勤时表现出色,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很快就被调去北京干活了。但到了1954年,高岗的心思开始不纯正了,他和饶漱石勾结在一起,暗地里盘算着要把刘少奇和周恩来给挤下去。

1954年那会儿,在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合作大会上,高岗和饶漱石这俩人联手了,对着刘少奇、周恩来他们一顿指责。他们这么干,没多久就让毛主席察觉出了不对劲。

不过,高岗的出格行为可不止那些。他为了拉票,获取更多人的支持,甚至经常请不少女舞伴到家里,隔一段时间就办场舞会。彭德怀也被高岗列在了邀请名单上。但那时候,彭德怀对高岗那一套已经相当不满,所以就拒绝了高岗的邀请。

1954年那会儿,毛主席察觉到高岗要搞小动作,他第一个站出来指责高岗。在一次工作会上,毛主席直白地说:“咱们这儿现在有两个指挥中心,一个是我带的头,光明正大。另一个呢,就搞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你们说说,是要一个正派的指挥中心,还是让这两个都存在着?你们自己抉择吧。”

主席的那次讲话,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明显是对高岗的一系列错误言行提出了严厉批评。高岗在明白自己不对之后,很快就动手写了篇文章,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可是,他心里头那个愧疚啊,再加上想到可能会被人民群众审判,吓得不行。结果在1954年8月17日,高岗就选择了自我了断,那时候他才49岁。

高岗自杀的消息一出,在共和国里闹得沸沸扬扬。等事情真相浮出水面,大家对高岗的指责声就一直没停过。那时候,有人还拿这事儿问彭德怀,说高岗提着补品,当面跟他说刘少奇、周恩来的不是,彭德怀当时咋就没啥反应呢?

彭德怀对此解释说:“说实话,那时候我压根儿没想那么多。但高岗说的那些话,真的让我心里头挺不是滋味。一开始吧,我还以为他就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哪成想他的心眼儿竟然坏到了这种地步!”

高岗嘛,他确实在共和国早期出过一份力,帮过点忙。但问题是,这家伙后来对权力太上瘾了,一心只想往上爬,结果就走火入魔了。到现在,他的名字还被人挂在历史的耻辱榜上呢。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