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找你找得好苦,这些年,你去哪里了?”
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上,77岁的邓颖超,握着一位老者的手,声音哽咽着说。“75年去世那一年,恩来在病床上还说起过你。”邓颖超说罢,已经潸然泪下。
老者也特别激动,他紧紧握着邓颖超的手,面带愧疚地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这个连声道歉的老者,是前国民党将领,也是本文的主人公——李默庵。
李默庵
国共双方并非同一阵营,周恩来为何对一个国民党将领念念不忘?这一切,还要从黄埔军校开创时说起。
黄埔军校的校长是想成就帝王大业的蒋介石,野心勃勃的他,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是他的平生夙愿。而军队只有靠优秀将领指挥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蒋介石近水楼台先得月,把黄埔军校当做自己培养人才的摇篮。
但是我党也很早就知道枪杆子的重要性,也在跟蒋介石争夺人才。
黄埔一期人才济济,涌现出了不少国共名将,如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
黄埔一期生中,还有三个人也十分有名,他们是:贺衷寒、胡宗南和李默庵。
当时有一种说法,黄埔军校有“三杰”:“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黄埔军校的“三杰”分别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时人有云:“黄埔军校有三杰,得了两杰有江山”。
黄埔军校的“三杰”,共产党得了两个,即蒋先云、陈赓。
贺衷寒
另外的“三杰”,贺衷寒、胡宗南、李默庵,为蒋介石所得。
其实“三杰”中,李默庵最先加入的是中国共产党,遗憾的是,李默庵又是最早退出共产党的那一个。
李默庵为何中途退出,他跟周恩来又有何交集?1924年6月16日,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就在这一天,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教学工作轰轰烈烈展开。
然而开学刚刚三天,学校就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忽然辞职,去了上海。
关于他出走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国民党左派,受到了右派的攻击。有人说他的表达能力一般,给学生作报告时,学生们总是起哄,于是戴季陶一气之下,就递交了辞呈,撂挑子走人。
6月25日,孙中山的得力干将邵元冲走马上任,担任了政治部主任。可是邵元冲在这个位置上也没有干多久,原因是当了新郎,没有心思上课了。加上他是孙中山的智囊,本来就跟孙形影不离,因此邵元冲只干了两个月,就随孙中山北上,当他的随行机要秘书去了。
如此一来,成全了一个人,他就是周恩来。
我党早就意识到枪杆子的重要,邵元冲离职的消息传出后,我方立即通过各个渠道游说国民党左派人士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廖仲恺,希望在他帮助下获取这个位置。
当时,还有一个人比廖仲恺更希望共产党人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他就是张申府。
张申府,1893年出生于河北献县,北大高材生,与陈独秀、李大钊是校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他不但是张国焘,还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
张申府是在法国认识的周恩来,并介绍他入党的。
张申府
张申府回国后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蒋介石的英文和德文翻译。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作用下,周恩来顺理成章,接任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的到来,拉开了黄埔军校人才争夺战的序幕。李默庵,便是国共双方争夺的对象。李默庵于1904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农民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彼时的社会不公有着切身体会。
在舅舅的资助下,李默庵读完小学,还上了中学。知识越多,视野越开阔,李默庵产生了改变旧世界的想法。
1923年底,广州革命政府派人到长沙公开招考军校学生,19岁的李默庵前去报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但是当时国民政府也经费有限,学生上学需要自己承担路费。父母得知消息后表示,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去上学。父亲卖猪卖羊,母亲变卖了首饰,终于筹集到了30元路费。
就这样,李默庵跟随湖南老乡陈赓、宋希濂(李陈二人老家相距不到100公里)等人绕道武汉等地前往广州。
宋希濂
李默庵和陈赓等人先是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后来该校并入黄埔军校,他们搭上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末班车。
由于李默庵在学校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不仅如此,他也表现出比他人更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周恩来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在积极为我党物色人才,为将来的革命斗争打基础,表现突出的李默庵很快就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
虽然当时国共正在亲密合作时期,但周恩来也不合适公开在学生中发展党员。他首先找到了早在192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陈赓:“陈赓啊,你那个小老乡李默庵追求上进,有正义感,还有才华,你可以对他进行引导,发展他入党。”
陈赓
陈赓跟李默庵是湖南老乡,还是同一个宿舍,两人本来就无话不谈。一天早上,他们在操场上跑步,两人拉开话匣子。
陈赓:“默庵,要想报效国家,干一番事业,得选对组织。”
“选什么样的组织才是正确的?”李默庵问道,“咱们的同学集体加入了国民党,还不是正确选择吗?”
陈赓说:“国民党当然是个好的政党,可是里面鱼龙混杂,投机分子太多,难成大事;只有共产党团结一心,是为劳苦大众翻身而奋斗,能实现政治目标。”
“我之前也看过马克思的书,觉得共产党主张不错,可是我不晓得谁是共产党。”李默庵说。
“我就是共产党,周恩来主任也是,还有我们的新田老乡蒋先云,也是共产党员,他比我入党还早呢。”陈赓说。
李默庵听了非常高兴:“大哥,实话告诉你,我早就有入党的打算,你做我的入党介绍人吧。”
李默庵
很快,在陈赓的介绍下,李默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成了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中,第一个在就读期间加入共产党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周恩来对李默庵印象深刻。
李默庵学习态度积极,不耻下问,经常在下课后找周恩来求教。而且他不盲从,会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经常和周恩来探讨真理,畅谈人生。
这也是多年之后,周恩来依旧对李默庵念念不忘的原因。
而周恩来对他始终不忘,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深深的惋惜。确切地说,李默庵是黄埔一期生中第一个入党的,也是第一个退党的学员。
李默庵为何退出共产党?首先是蒋介石的极力争取,他对李默庵同样也是十分欣赏。
蒋介石曾经对紧跟自己的“黄埔三杰”之一的贺衷寒说:“像李默庵那样能文能武的人才,我们不能让他落入共产党手里,你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争取过来!”
李默庵退党的第二个原因是,他对蒋介石有好感,被他假革命的面貌所迷惑。
蒋介石曾经对黄埔军校学生说:我要是不革命,你们可以一枪打死我。
他还说,黄埔军校不应该有国共之分,大家都要精诚团结。
蒋介石还假装主持公正,解散了共产党人组织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国民党人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另外成立了一个“黄埔同学会”的组织,提倡“亲爱精诚”。
其实这都是表面文章,但是李默庵被假象迷惑,对蒋介石的主张和表现充满了好感。
李默庵退党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他受到了组织批评,被认为没有立场。
他觉得以周恩来为首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以国民党右派组成的“孙文主义学会”的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不符合中国当时的革命利益。
两派学生曾经在前线起了冲突,李之龙和贺衷寒还动了手,甚至还闹到了蒋介石那里。
李默庵认为现在的首要任务是铲除帝国主义,废除之前的不平等条约。外敌当前,黄埔军校的学生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不应该在节骨眼上搞内讧。
对此,李默庵感到极为痛心,不愿意介入双方的争执。李默庵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太单纯,对蒋介石抱有幻想,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李默庵受到了党小组长许继慎的批评,说他政治上不够坚定,经常和稀泥。这让李默庵想不通,因此产生了抵触情绪,为他之后退党埋下伏笔。
李默庵退党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个人私事,确切地说和他恋爱有关。
第一次东征回校后,有一位广东籍的同学,给李默庵介绍一个对象,是一个女子学校的女学生,姓曾。两人见面之后相互感觉不错,很谈得来,自然就建立了恋爱关系。
后来,他们恋爱的事被黄埔军校共产党员许继慎发现了,在小组会上批评他太浪漫!
“革命尚未成功,你却在那里卿卿我我,太不像话了,你要做检讨,赶紧跟那个女孩断了关系。”
李默庵想不通,觉得革命不妨碍恋爱,这是两码事,他反驳道:“谈恋爱怎么了?党章上也没有规定不能男婚女嫁!”
当时许继慎25岁,李默庵22岁,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说话也不讲究方式,就这样说崩了。
此后,李默庵便不再参加党小组会,而党小组开会,也不再通知他。不过这时候,李默庵并没有退党,他决定退党是1926年3月的事。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一时的“中山舰事件”。
当时,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接奉命派中山舰到黄埔听候指示。当中山舰开到黄埔后,蒋介石却矢口否认曾下过调舰命令。国民党还制造谣言,说共产党要造反,试图劫持蒋介石。
其实这是蒋介石清共的借口,因此拉开了反共的帷幕。
“中山舰事件”后,中共党员的活动在国民革命军中受到了限制,李默庵相信了蒋介石编织的谎言,对共产党有了误解。
从那之后,李默庵正式退党,脱离了中共党组织关系。
有关李默庵的思想变化,这一时期的周恩来并不知情。这是因为,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时间也不长,总共才4个月。1925年初,他离开黄埔军校,随新成立的教导团参加东征。
随后,黄埔军校实行校、军分离,周恩来因为在国民革命第一军中任职,就不能再担任过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一职。
因此当得知李默庵退出共产党时,周恩来感到十分惋惜和痛心,感慨地说:“好你个李默庵!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参加共产党的是你,第一个退出共产党的也是你!你太糊涂了。”
从那之后,周恩来不得不与自己的得意门生分道扬镳。直到十年后,在双十二事变后的西安,师生才得以再次重逢。事变之后,周恩来听说李默庵率军进驻西安城,便带着一个警卫员前往拜访。
见到周恩来,李默庵很是吃惊,一句话脱口而出:“周主任,你怎么如此冒险?”
周恩来哈哈大笑,吟诵两句诗词:“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
李默庵一听,大惊失色,这两句诗是他在1933年奉命进攻苏区的时候写的,表达了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不满,周恩来竟然连这都记得,共产党人真是太厉害了。
师生二人像当年在黄埔一样,畅所欲言。所不同的是,当年他们谈的是打倒军阀,现在谈的话题是如何共同建立抗战统一战线。
不知不觉间三个小时过去了,两人依依惜别。临别时,李默庵说:“我虽然做不到心在曹营心在汉,但是绝对不会兄弟相残。”
1937年,李默庵和卫立煌等人在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和周恩来再度不期而遇。
李默庵除了和周恩来叙旧和商谈抗战战术、战略,又重申了那句话,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李默庵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46年6月他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率兵10万进攻苏中解放区,与粟裕较量。
但是他不到前线,而是坐在飞机上指挥,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也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就被消灭5个旅。以此为借口,本不愿参与内战的李默庵干脆退出了指挥第一线。
1949年夏,李默庵急流勇退,主动结束军政生涯,移居香港。蒋介石曾经四次打电话要他到台湾去,还让专人去接他,但都被李默庵婉拒。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起义通电在湖南起义,他致电程潜,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名字列入起义名单中。
这把蒋介石气得吹胡子瞪眼,公开对李默庵进行通缉。
周总理听说之后,则欣慰地说:“李默庵心明眼亮,弃暗投明,不愧是我的黄埔学生。”
1950年李默庵全家移居阿根廷,以此举表示彻底跟蒋介石恩断义绝。
虽然如此,李默庵是个很讲义气的人,他和蒋毕竟也是师生一场,他并没有选择去大陆,给蒋介石留了点面子。
在阿根廷生活了十多年之后,考虑到子女在美国上学,为了方便家庭团聚,李默庵举家来到了美国,在华盛顿生活了26年。
1981年10月,辛亥革命7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北京举行,作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李默庵回国参加。
在北京,他见到了跟自己同龄的师母邓颖超,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感人的一幕。
原来周恩来总理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得意门生李默庵,多次托人打听李默庵的下落,还曾托人捎信。
直到1975年,周总理病情加重,无法入睡的时候还同邓颖超数次提起过李默庵,希望他能够回国看看,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邓颖超会面时所转述的周总理嘱托,李默庵谨记在心。1989年,待到李默庵的妻子去世后,第二年他便毅然回国定居。
回国之后,他不顾年事已高,为祖国统一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曾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给健在的黄埔同学写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2001年10月27日,黄埔骄子李默庵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临终时,他依旧表示,希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