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在北京市301医院中,一个老人正面色沉重地盯着电视。
电视机里正播放着512汶川地震实况,望着灾区的惨烈状况,老人眼中噙满了泪水。
她召来自己的儿子毛新宇,交代了两件事情:第一是交代儿子无论如何也要去一趟汶川;第二是以自己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10万元。
这一年邵华70岁整,由于患上了严重癌症,此时已瘫倒病床,却仍心系着人民。
邵华一生低调,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在她所有公开的相片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这张“全家福”。
在这张照片里,邵华和儿子毛新宇,儿媳刘滨以及小孙子一起合了影,照片当中的邵华笑容满面,眉目慈祥。
这是邵华最后一次公开的合照,也是在其去世之后,家人弥足珍贵的留念。
公媳和睦,树立家风父亲陈振亚牺牲后,张少华便追随母亲姓氏化名邵华,从此再未改名。
虽然成长过程当中缺少父亲,但满院的叔叔伯伯在这一时期填补了她空缺的父爱。
由于活泼可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十分喜爱邵华,把她当做亲生女儿一样照料,没让她受半点委屈。
十一岁那年,毛泽东偶然听说邵华还没有入学读书,当场便拉着她的手到了位于延安的育英小学,办了入学手续。
可以说,毛主席实际上就是邵华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父亲。
新中国成立后,邵华顺利考入师大女附中,1959年更是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那个年代极其稀少的大学生。
也是在这段时期,她遇到了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人,她未来的丈夫,毛岸青。
事实上,毛岸青与邵华之间的缘分由来已久。
或许是命运使然,在1947年,邵华与刚刚从苏联进修回国的毛岸青,被同时安排到了中宣部的马列著作编译室工作,就此结识。
此时两人都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两个年轻人第一次见面便对彼此留下深刻影响,成为了十分亲密的朋友。
在平日生活上,毛岸青总是把邵华当做是自己小妹,处处进行照料,而邵华也把他看成了毛大哥,平日有任何烦恼总会向其倾诉。
后来邵华回到学校读书,两人不在同一单位,也经常会保持书信联系。
革命时期的爱情往往十分淳朴简单,他们交往过程或许没有轰轰烈烈,但是他们的关系一旦确认便注定是永恒。
1959年,在得知两人的关系后,毛泽东提笔给毛岸青写了一封信:“听说你同邵华通了许多信,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谈一谈。”
父亲这一封信件给了毛岸青坚定的信心,几天后,他正式向邵华表了白,两人确立了恋人关系。
从相识到相恋,再到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两人最终用了十三年的时间。
1960年,五一劳动节的前一天,两人在大连举办了一场婚礼。
这一天,邵华情绪格外激动,她用颤抖的声音发表着致辞,“我和岸青真诚相爱,我们的结合只是爱情漫长旅途的开始,生活的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但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互爱互助,我们就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一番话后,台下掌声雷动。
这场婚礼虽然毛主席本人并未出席,但是他还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在婚礼现场,毛泽东托人送来了自己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一份“彩礼”:一台熊猫牌收音机,以及一块石英手表。
婚后邵华与毛主席见面聊天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每每谈起毛主席,总会为他的博学强识而感叹不已。
公媳之间聊天内容通常是古典文学,虽然毛主席公务繁忙,但是,其博学程度甚至就连邵华这么一个科班出身的人都自叹不如,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会从红楼梦聊到三国,从水浒聊到西游,畅所欲言。
邵华至今仍然记得主席对自己的鼓励:“要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
这句简简单单的话,邵华受用一生。
在之后的日子里,邵华也的确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厚望,无论在何岗位之上,她都兢兢业业,把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至高信条。
后来,邵华到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进行工作,从一名宣传部干事一直做到了正军职,1995年,得益于多年来的优异表现,邵华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15个女将军之一。
初次见面,十分满意由于毛岸青身体一直不好,两人直到结婚十年之久才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毛新宇,而等到儿子找到对象,则又等了三十年。
邵华第一次听说刘滨,是在2000年。当时她听说,儿子最近结交了一个女孩子,还打算以结婚为前提交往。
一天,二人进入下一阶段:见家长,这也是刘滨与邵华第一次见面。
双方的第一次见面颇为拘谨,面对着邵华和毛岸青,刘滨似乎总是有一些紧张,不像是家人,反倒更像是上下级。
为开导刘滨,当天晚上,邵华便主动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在谈话中邵华得悉刘滨担忧自己和毛新宇婚后,无法胜任“毛家媳妇”这一责任,难消内心忧虑。
邵华积极开导刘滨,特以过来人身份相劝,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经历,来解开刘滨心结。
她以自家闲事为话题,打开了话头,经过这么一番谈话后,婆媳间关系迅速升温,两人之间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是一番畅谈下来已然有说有笑。
直到这时,邵华才语重心长交代道:“和新宇结婚的女人,是要承担很多责任的,特别要有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精神。所以如果你不愿意,我也能够理解。”
听到此言,刘滨顿悟。也明白了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便专心与毛新宇继续发展了。
2003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邵华为照顾儿媳感受,处处为她考虑。在选择宴请宾客名单之时,邵华剔除了许多无关人员,仅选择了些关系亲近的朋友和亲人。
结婚之后,刘滨一家和邵华居住在其母亲张文秋老人的旧屋。虽说邵华凭自己努力获得将军军衔,但一家非常低调收入普通。
根据熟人所言,邵华全家收入不算高,可能不如上海一家合资企业的白领工资。
收入不高,但爱心公益却并未落下。邵华晚年经常出席公益活动,并将自己不多的存款捐助给了有需要的人。
除此之外,邵华也希望尽“毛家媳妇”一份力,传递毛泽东思想。曾多次参与编撰毛主席相关书籍,也多次出席和毛主席相关的纪念活动,始终将毛家放在第一位。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这对于邵华来说,非常重要。但与此同时,刘滨即将临盆,这对邵华来说,也十分重要。
若单单以婆婆身份,她一定会陪伴刘滨;但她更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于是,选择了与毛新宇去参加毛泽东诞辰的纪念活动。
邵华一直致力于宣扬毛家家风,以大爱为先,以百姓为先,为树立良好的毛家形象而做出努力。在活动上,她回忆起毛主席一生,讲述了毛主席对她及亲人的教诲。
同一日,刘滨生下儿子毛东东。
活动结束后,邵华前往医院探望刘滨,心疼儿媳对其更是关爱有加,而孙子的到来也为这个家庭又增添了一抹活力。
继承遗志,独当一面晚年邵华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家庭之中,陪伴自己家人度过。
由于邵华对摄影的痴迷,刘滨也逐渐开始沉迷这项事物,还与婆婆一起加入了摄影协会。两人共同话题变得越来越多,除了摄影之外,邵华还时常鼓励儿媳再次去读大学。
在婆婆的鼓励下,2006年,刘滨考上了南开大学周恩来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可那时候毛东东才3岁,刘滨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邵华心知刘滨难处,为让她无后顾之忧,说道:“你去读书,东东我和新宇管!”
严格来讲,邵华与刘滨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从两人第一次见面再到邵华因病离世,只有短短不到八年时间,但就在这八年里,邵华已经将一辈人的家风,顺利地传递到了刘滨手中,而这便是她最后的心愿。
2007年,毛岸青去世,邵华悲痛万分。然而另一个坏消息接踵而来,邵华乳腺癌扩散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时间里,她被迫呆在病床之上,无法自由活动,刘滨一直守护在邵华的病床前尽孝道。
望着眼前的儿媳妇,邵华内心得到了极大地慰藉,现如今的刘滨接下了“毛家媳妇”的重任。
在邵华去世之后,刘滨也接过了邵华在摄影界的衣钵,成为了中国女摄影协会副主席。
她积极地参与摄影活动,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和许多摄影大师热烈交流,俨然邵华当年的模样。
2010年,《祖国》杂志特约刊发刘滨的摄影作品,刘滨承袭了邵华的摄影风格,苍茫大气。
刘滨也不忘宣扬毛家家风。在2010年到2018年期间,多次与丈夫、儿子参加宣扬毛家家风的相关活动。
2018年6月29日,北京西城区妇联成立了“最美家风宣讲团”,身为区妇联执委、兼职副主席的刘滨,在这里讲述了毛主席的家风故事。
时至今日,毛家人也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体现出了毛主席高洁的家风。
不管历史离我们过去多远,这种精神始终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