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问邓小平:这一辈子和谁关系最好?邓公说出了三个人的名字

娱小七 2022-09-16 11:20:36

雄心壮志的邓小平私下里是个十分念及旧日情怀的革命家。

在1980年的5月14日的那一天,邓小平带着简单的礼品,携家人来到李富春妻子蔡畅的家中为其祝寿。

这一天正是女中豪杰蔡畅八十的寿诞,邓小平还亲手送上鲜花以示祝福。

一旁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小名毛毛)见到父辈们在亲切地交谈,仿佛又回到了往日的峥嵘岁月。

面对着和谐欢快的祝寿气氛,邓榕禁不住内心的好奇心,向父亲邓小平问了一句:“父亲,你这一辈子,和哪位关系最好?”

邓小平先是停止了说话,抖了抖手上的烟灰,沉吟了片刻,郑重说道:“恐怕还是周总理、当然还有你如今做客见到的李富春伯伯、最后还有你聂荣臻伯伯。”

无一例外,这三人都是邓小平留法时期的结识的前辈或者学长,足见邓小平对故友间的真挚情感十分重视及珍惜。

永远的老大哥,革命的引路人

邓小平和周恩来总理结识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恍惚间,已经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了。

那时的邓小平有着另外一个不为现在人所知的名字-邓希贤。

彼时邓小平年龄很小,周恩来年长他6岁。他常常住在周恩来所住的旅馆,床位不够的缘故,邓小平只能打地铺勉强睡觉。

小旅馆位于巴黎十三区戈德弗鲁德瓦街17号,不客气地说,只要不是流浪汉,任谁都不会选择这样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下脚。

房间也只有大约五平米,甚至比不上大户人家的一个厕所。

他们居住在这样一个狭小且寒酸的屋檐下,不是为了打牌取乐,也不是为了喝茶聊天,而是动笔办刊。

原来那个时候,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在旅居欧洲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办了一个名为《赤光》杂志。

周恩来在旅法前夕就在天津地界小有名气,成为杂志的负责人之一,姑且算是主编。

邓小平当时年龄尚小,负责印刷、刻印蜡纸。

别看邓小平年纪不大,刻出来的字却工整秀丽,印刷清晰,装订简雅。

有时油印的效果简直与铅印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大家都称呼邓小平为“油印博士”。

办杂志光有热情还不够,重要的是需要资金的投入,才能发挥宣传的作用。

为了搞钱,周恩来和邓小平还一起做起了小本生意。

欧洲人特别喜欢中华的豆腐美食,索性投其所好,周恩来和包括邓小平在内的旅法成员一商量,开起了一间“中华豆腐店”。

干得兴起时,更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情绪,给大家解闷,周恩来还吟起古人诗句,邓小平则适应地接出下句,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豆腐店的开办填补了当地的市场空白,为办刊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邓小平一直以来就把周恩来当作生活上的大哥哥,革命的引路人。

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周恩来把他和邓大姐合影的一张照片送给邓小平,背面还写着“送给邓小平、卓琳同志留念”。

邓小平始终珍藏着这张照片,把它和自己的人生履历表放在书房的抽屉里。

他曾经向邓榕说起过:周恩来总理永远是我的人生兄长,我毕生铭记。

建国后,周恩来也是尽力保护邓小平,避免他受到伤害,为他的复出铺好道路。

1975年9月20日下午,周恩来在进入手术室前,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握住邓小平的双手说:你复出的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今后更要加倍努力。

在生死难料的情况下,周恩来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邓小平这个昔日的兄弟身上。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不幸离世。

邓小平忍着悲恸,在追悼大会上致词,深切缅怀老战友。

邓榕回忆说:周伯伯的病逝,给父亲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当邓小平走到周伯伯的遗像前,禁不止内心的悲痛失声痛哭,邓榕说从没见父亲这样过。

同乡好友聂荣臻

邓小平和聂荣臻也是在留法的岁月里相识。

在1920年的10月20日,一艘万吨法国邮轮“瓦物莱蓬”号,缓缓停靠在法国南部港口-马赛。

船上的80名留学生就包括邓小平,第二天,在欢迎他们的人中,就有一个一年前的四川同乡,他就是聂荣臻。

西方并非天堂,法国也绝非乐土。

那时,正值世界经济大萧条,绝大部分的学生就因为经济问题而相继失学。

聂荣臻和邓小平就加入了由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的“旅欧中国共产党青年团”。

从此以后,聂荣臻就从一般同乡关系上升为革命战友情谊。

此后,他们又先后被党组织派到当时的革命圣地苏联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回到祖国,聂荣臻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邓小平则领导了百色起义。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革命历程,在1935年6月,他们重新走到一起。

邓小平从中央秘书长上调到红一军团担任宣传部长,而红一军团的政治委员就是聂荣臻。

不过在长征胜利后,邓小平在甘肃庆阳得了非常严重的副伤寒,长时间昏迷不醒,什么东西也不能吃,有了生命之虞。

恰好张学良和共产党暗地里搞统战,派人送来两车慰问品,其中有一些罐装的牛奶。

聂荣臻当机立断,决定将所有的牛奶全部给重伤员服用,补充营养。

正是依靠这些牛奶,邓小平才从鬼门关走了回来。

邓小平身体痊愈之后,立刻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费尽心力从日本鬼子手里缴获一台造价昂贵、性能卓越的电台,将它转送给聂荣臻。

有恩不报非君子,显然邓小平将同乡大哥的情谊深深记在心中,只等机会的出现。

有此电台,聂荣臻和中央的联系就更加畅通无阻,两人之后配合默契,在“正太路破袭战”中同心协力,取得了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和聂荣臻这两个四川同乡,两个亲如兄弟的老战友同住在景山的东北角一个胡同里,两家频频来往。

有时在晚上,吃罢饭,聂荣臻一家和邓小平一家总要一起散步,在景山公园苍松翠绿的土地上,在北海公园那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留有许多他们二人的足迹。

偶尔邓小平在聂家做客时,总说聂家的四川豆花最地道,逢年过节带着孩子们常去“打打秋风”。

聂荣臻家只有一个女儿,当时家里没有像邓榕这般的小不点,老一辈的总是非常喜欢小孩子。

只要邓家儿女一去做客,张瑞华(聂荣臻妻子)总是忙东忙西,不是拿奶糖,就是递水果,一旁的聂荣臻小心翼翼地嘱咐道:跑慢点,别摔倒了。

1991年12月20日,聂荣臻92岁生日。

邓小平因为工作繁忙抽不开身,妻子卓琳带着儿女去向聂荣臻祝寿。

聂荣臻躺在病床上,接受了邓家带去的美丽鲜花,花束上的飘带上写着邓小平的亲笔贺卡“祝荣臻同志健康长寿!邓小平、卓琳率全家。”

和周恩来这个大哥哥、老领导相比,聂荣臻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多了同乡好友这层联系,少了一些拘束,使得他们二人在平常可以无话不谈,革命工作也会更加融洽。

婚姻见证者

除了周恩来和聂荣臻,邓小平的知心好友还有一个人便是李富春。

李富春同样是留法的一员,和聂荣臻一届,李富春和蔡畅都比邓小平略大一些,邓小平在法国时以“李大哥、蔡大姐”称呼他们。

最值得说到的是邓小平和蔡畅是一同加入的“旅欧中国共产党青年团,而李富春正是他们走上革命生涯的见证人。

同时,邓小平也是李富春和蔡畅二人婚姻的见证者。

1923年,离开故土已经三年,怀揣着相同革命崇高理想的李富春和蔡畅在法国的浪漫之都巴黎的一间小旅馆内结为夫妻。

没有中国传统的媒妁之言,也没有富丽堂皇的婚姻殿堂,简简单单的几座酒席,寥寥几项的婚姻仪式,二人就融为一体,而邓小平就是婚礼全程的见证者。

1933年,那时的邓小平跌落到人生的谷底,满腔的抱负得不到伸展。

李富春一家却一如既往地关心邓小平的平日生活,每逢蔡大姐家里煮面条时,总要留一碗给邓小平端去。

长征的路上,李富春和邓小平更是在政治上成为同道者,一同支持教员,全力倡议要教员回归主持大局。

1939年9月,转眼之间,邓小平和卓琳也走入了婚姻殿堂。

李富春夫妇也来贺喜,在酒席上,多年的老战友都来给邓小平敬酒,其实背地里是想出出邓小平的洋相。

只是没想到,喝到酒席就要散罢时,邓小平还没有醉意,反而倒下的是那几个最能喝的人。

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是李富春帮了邓小平一把,他把邓小平喝的酒换成了白开水,来了一招李代桃僵。

邓小平则当起了演员,默不作声,邓小平和李富春的配合堪称天衣无缝,最终得以在众人面前瞒天过海。

李富春去世的时候,邓小平亲自主持追悼会,怀念昔日的老战友,在悼词中对李富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讲述了往日共事时的点滴,声情并茂地再现了革命时期的合作生涯。

在李富春逝世后,邓小平无论工作在忙,也会在一年的时间里,抽出一点时间,去看望蔡畅。

满头白发的蔡大姐还对邓小平说:如果富春看到今天的中国,他该有多高兴啊。

结语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伟大的革命家也需要众人的扶持,单靠自己一人注定是完不成辉煌的革命事业。

邓小平就在革命生涯中觅得三位知心伙伴,他们在生活上相互帮助,他们在革命上共同努力,他们在政治上同舟共济,这才能战胜一切反动势力,取得成功。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