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河北某县委书记顶住压力越级发地震预警,三天后唐山大地震

呱呱看国际 2024-01-16 06:35:2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丨馆长微鉴

编辑丨馆长微鉴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史诗级的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个家庭支离破碎,四千多无辜的孩子变成孤儿。

其实早在此前,就有很多检测单位预测到了这次地震,河北某县委书记顶住压力越级发地震预警,才保住全县40万余人的生命。

地震来源

我国的地理位置靠近板块交界处,地处板块边缘的国家。众所周知,地球是在不停自转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所有地球上的物体都是有惯性的,那么相应的地球上的大山大河也是有惯性。

而由于这些山河丘壑的质量不同导致它们的惯性也不同,于是在自转过程中,地球的各个部分产生了差速离心,引起板块间运动速率的微差,结果是形成板块间挤压,这种挤压的表现形式就是地震。

我国处在亚欧板块边缘,而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之间都存在挤压,于是也就诞生了地理学上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非常不巧的是我国和这两条地震带都很接近。

地震前瞻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四光先生在邢台地震之后,对河间、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当时中央政府对这一猜想高度重视,先后成立了许多支科学家团队观测大量数据,不厌其烦地走遍中国进行地质勘查,李四光先生就是这一行动的总组长。

在大量测绘分析之后,李四光先生提出过一些预测性的意见,后来的灾难唐山大地震也证明了其正确性。可惜这项工作他没有来得及深入总结,就与世长辞了。

因为唐山的地理位置既接近“郯庐地震带”也正处于环渤海地区,所以这里地震的概率非常巨大,但是由于当时的认知普遍认为发生特大地震之前周边地区会出现小型群震。

而唐山地区并未出现过类似现象,于是认为李四光团队的猜测源自于仪器指标被干扰。其实,事后证明,虽然发生特大地震会伴随小型群震,但是很有可能在特大地震之后才出现小群震。

1976年7月14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马希融和耿庆国先生先后向上级报告了唐山地区的数据有异常。其中耿庆国先生结合自己的“旱震理论”在特大地震前夕会出现旱灾,而1972年唐山地区就出现过旱灾。

加上临近地震的前几天耿庆国先生发现唐山地区自然界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动物大规模迁徙的行为频繁发生。于是立马向当地地震局做出警告。

但可惜的是当时地震局的相关人员认为如果要因为自然灾害大规模疏散居民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于是将逃生的黄金时间推迟了。时间不等人,由于情报确认不及时导致这次地震造成了难以估计的伤亡,耿庆国先生每每回忆此事都感觉心如刀割。

青龙生机

河北青龙县和唐山地区仅50公里之遥,青龙县也处于这个地震带上,于是出于小心,青龙县的科委主管王青春参与了当时的地震预测交流会。在交流会上,主持交流会的地震局工作者汪成民就预警了可能会发生大地震。

王青春听完后并没有置若罔闻,而是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不停蹄地赶回县里,把这个潜在的威胁告诉了县委书记冉广岐。据后来王青春的笔记中回忆道冉广岐当时是“顶着摘乌纱帽的风险拍了板,向全县预告灾情,并进行了防震部署”。

此时已经是25日,距离真正的灾难来到只有三天时间。

青龙县之前就曾设置过地震观测点,辖区内有两个地震监测站,冉广岐听闻后马上调出数据,对比之后更加证实了他的担心。但是众所周知,一个县委书记是没有权力发出紧急戒备公告的,想要进入戒备状态需要层层上报。

顶着可能会因为大规模疏散、戒备而引发动乱的压力,冉广岐还是义无反顾地要求县里的每一村、每一镇都迅速在空旷处建设应急帐篷,并且要求工作人员快速组织居民们住到帐篷里,尽量不要进入楼内,无论什么发生要紧事都不得回家。

连他自己也把办公场所设置到了帐篷内,并且每天安排人辅助撤离,保持警惕做好防护工作。要知道,青龙县是一个大县,人口有40多万,比很多外国一个城市的人口都多,想要快速疏散集中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在工作人员的积极应对下,青龙先不单在两日内完成了居民搬进帐篷的工作,而且还组织了多次防灾演习,第一时间准备好了所有的应急物资。

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3.8秒,唐山以及附近各县的人民群众,在睡梦中遭遇了7.8级大地震。此时的唐山由于新中国的工业化快速发展,已经是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地震的突然袭击给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曾经作为中国四大工业圈,经济发达的唐山,在一夜之间繁华梦碎,工厂设施超过一半被损毁,甚至连居民正常生活都无法维持。损失人口将近四分之一。

而相距不到百里的青龙县却因为防灾措施得当,此次大灾难四十万人中,只有七人重伤,百人轻伤,其余的人民都有惊无险的度过一劫。随着青龙县的防灾得当被传播,中国大地上也出现一个新名词“青龙奇迹”。冉广岐也成了“青龙功臣”

1996年7月,唐山大地震20周年之际,联合国代表科尔向冉广岐颁发纪念章时问他,“你这里能做的,唐山为什么不能?”

冉广岐回答说,“唐山跟青龙没法比。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唐山不同啊,钢铁公司、开滦煤矿,作决策的人自己不敢作主。”

时至今日,在“青龙奇迹”的正确示范下,我国防震水平已经日渐提高,人民群众在自然灾害中的生还率大大上升,灾后的正常生活也能得到迅速恢复,正是“青龙奇迹”的精神传承的结果。

参考资料

李四光 《冰期之庐山》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0 阅读:7

呱呱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