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击战,东野四纵浴血奋战6昼夜,战后8位将军长眠塔山!

呱呱看国际 2024-01-03 12:35:03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来源/馆长微鉴作者/馆长微鉴

“塔山无山,四纵即山!”

这个光荣的称号,来自于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期间的一场惨烈阻击战——塔山之战。

在这场战斗中,东野四纵血战六天,成功守住了阵地。但这场战斗也是极为惨烈的,四纵在6天时间内就有3000余人伤亡。

战后有8名将领都留下了“埋骨塔山”的愿望,表示自己死后要葬在塔山,和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一同长眠。

那么,四纵为何要守在塔山呢?塔山阻击战有多惨烈呢?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的关键一环,关系到锦州的得失。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在国民党坚守的锦州、沈阳、长春三大城市中,东野选择锦州作为突破口。

决定先打下锦州,“关门打狗”,封锁国民党军的陆上退路,以尽可能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而蒋介石同样看到了锦州的重要性,他为了保住锦州,亲自在北平、葫芦岛、沈阳等地四处奔走,调集部队,要筹备所谓“东北决战”,扭转东北战局。

蒋介石认为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指挥不力,索性自己接过了指挥权,亲自指挥对锦州的支援行动。

在解放军向锦州进军后,蒋介石组建了所谓的“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试图从东、西两个方向救援锦州。

西进兵团由廖耀湘率领,向新立屯、黑山方向前进,负责从东面解锦州之围。

然而廖耀湘认为锦州难以坚守,因此行动迟缓,畏缩不前,一再要求撤退。

蒋介石见状,只得将希望寄托在东进兵团的身上。他此前四处奔走,已经为东进兵团凑齐了十万大军,认为这10万人足以突破解放军的防线,及时赶到锦州。

但他又认为东北原本的国民党军将领都太过怯懦,无法托付重任,便选择黄埔一期毕业的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

然而侯镜如赶到前线还需要两三天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蒋介石暂时让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东进兵团,从葫芦岛出发,指挥国民党十万大军杀向锦州。

阙汉骞此人是国民党将领中的书法大师,自创“拨云体”,写的一手好字,对文学也很感兴趣。

但要说到打仗,阙汉骞就比较一般了。不过阙汉骞自己很有自信,在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阙汉骞并没有因为自己只是一个临时指挥官而感到失落,反而认为这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他认为自己完全能在侯镜如赶到前突破东野的防线,足以立下大功。

而东野对于国民党军的救援行动也早有准备,命令四纵在塔山地区严阵以待。

塔山本身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位于从葫芦岛到锦州的必经之路上,是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

但虽然名字里带个“山”字,塔山本身可没有山,而是一片平地。但此后四纵在此的坚守证明了:他们就是矗立在塔山的高山。

10月6日到7日,四纵各部陆续赶到塔山,开始连夜修筑工事,准备战斗。

四纵在塔山修筑了四道防线,每道防线后面都有一批预备队,准备层层抵抗,与国民党军血战到底,绝不放东进兵团通过塔山,许下了“人在阵地在”的诺言。

留给四纵准备的时间并不多,10月9日,国民党军赶到塔山,10月10日凌晨就发起了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对塔山阵地进行了全面的火力覆盖,他们集中了所有的火炮猛烈轰击,还调动了空军和军舰进行打击。

由于塔山临海,因此国民党军舰也能用舰炮轰击我军阵地,其军舰“重庆号”火力全开,大量炮弹倾泻在了我军阵地上。

舰炮的打击能力无疑是十分恐怖的,在国民党陆海空军的猛烈轰炸下,仅半个小时时间,我军的地表阵地就几乎被全部破坏。

随后阙汉骞急不可耐地发动进攻,他认为解放军在如此强大的火力打击面前已经失去了还手能力,甚至可能已经溃逃。

然而接下来的战局完全出乎他的预料,四纵顶住了压力,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并且四纵此前的防御工事修建得十分巧妙,除了地表工事外还有大量地堡和坑道,战士们大多躲在地下工事中,将伤亡降到了最低。

因此国民党军一进攻,就遭到了我军的猛烈还击。国民党军以密集冲锋队形发起进攻,在我军的机枪扫射和炮火打击面前损失惨重。

东野炮兵也和国民党炮兵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最终基本压制住了国民党军的炮火。当晚,国民党军未能取得突破,只得撤退。

10月11日,国民党军继续进攻,并大大加强了火力配备。国民党军转而采取“正面突破,两翼渗透”的战术,在主力冲锋时派出预备队夺取了塔山两侧的部分民房。

但我军对此早有准备,后方预备队随即压上,与国民党军一间屋子一间屋子争夺,展开了激烈巷战。战斗持续到晚上,国民党军再次撤退。

当晚,侯镜如赶到前线,痛骂了阙汉骞一顿,随即开始调整部署,准备新的攻势。

10月12日国民党军没有发起全面进攻,只是派小股部队进行了袭扰,也被我军击退。这天国民党军频繁调动,而我军也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机会。

10月13日,国民党军发起了塔山之战中最猛烈的一次攻势,他们在凌晨四点半就发起进攻,再次以密集炮火覆盖了我军阵地。

但我军也早已利用前一天的休整时间加强了工事,埋设了大量地雷和铁丝网,挡住了国民党军冲锋的脚步。

而东野也在前一天给四纵增援了一个炮兵团,最后国民党军在东野炮兵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其攻势再次被击退。

10月14日晚,国民党军期待已久的装甲部队终于经海运抵达了葫芦岛。10月15日,国民党39军也赶到前线支援。

但这一切为时已晚,此时解放军已经攻破锦州防线,在城内顺利会师。

当日下午6点,锦州的敌人被全部歼灭,锦州完全解放,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也在化装逃跑的过程中被解放军抓获,东北的陆上大门至此关闭。

至此,锦州战役尘埃落定,而10月15日也成为了国民党军进攻的最后一天。

上午国民党军发起猛攻,在装甲部队、飞机和舰炮的配合下向解放军阵地发起多次冲锋,但都被英勇的四纵击退,而这已经是国民党军最后的疯狂了。

下午,国民党方面陆续收到锦州战局已无可挽回的消息,各部为保存实力,对塔山的攻势逐渐减弱。

10月15日晚,锦州失守的消息传遍了国民党军,至此所谓“东进兵团”向塔山的进攻已经毫无意义,第二天国民党各部陆续撤退,只留下少量部队牵制塔山守军。

至此,持续了六天的塔山阻击战以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四纵完美完成了任务。

而四纵在塔山的英勇阻击,也为锦州战役乃至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锦州战役后,国民党在东北实际上败局已定,国民党各部的目标由坚守逐渐转为撤离,最后变成争相脱逃。

但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逃跑,东野很快就完成了对他们的合围。

最后除了刘玉章的52军成功逃脱外,国民党在东北的部队基本被我军成建制歼灭。而这一切,显然是和四纵在塔山的顽强阻击分不开的。

而四纵为了守住塔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负责防守主要阵地的34团在战后只剩下21人还能战斗,后来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称号。

包括四纵司令员吴克华和政委莫文骅在内的8名将领都选择“埋骨塔山”,把塔山当成了自己的“第二家乡”,在去世后和自己部下浴血奋战的战士们长眠在一起。

“塔山无山,四纵即山。”四纵的战士们以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也为全军赢得了胜利。

塔山当地也建起了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他们英勇奋战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0 阅读:2

呱呱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