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前,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平时吃的外卖,是预制菜吗?”
“经常吃的早点,是预制菜吗?”
“经常光顾的餐饮店,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预制菜」的大名早已人尽皆知,但许多人却对其一知半解,什么是预制菜、哪些是预制菜、预制菜的现状又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始终令人摸不着头脑。
同时,预制菜的争议极大,中国人喜欢吃新鲜的菜、现炒的菜,预制菜天生就与之相违背。因此,当预制菜逐渐取代现炒菜,“入侵”餐饮行业时,抵制的声音便一浪高过一浪。
可预制菜往往隐藏得很好,人们很难通过价格、外形来判断。于是,它仿佛成了「薛定谔的预制菜」,你以为你吃的是预制菜,可能它不是;你以为你吃的不是预制菜,或许它是。
那么,究竟什么是预制菜?预制菜又渗透到了何种程度?
真相,或许超乎你的想象。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预制菜:
此前,预制菜会根据加工方式分为即配、即烹、即食、即热四大类,「即配」就是将生鲜食材进行了清洗、去皮、分切等加工;「即烹」是食材经过了腌制或调味,消费者购买后还需要进行简单的烹调才能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腌制过的牛排;「即食」指的是开袋即食的食品,诸如八宝粥、即食鸡胸肉;「即热」则是将一道已经烹制好的菜肴装包入袋,开袋后加热便可食用,如宫保鸡丁料理包。
2024年3月21日,相关部门重新定义了预制菜,将即配、即食剔除在外,唯有那些不添加防腐剂,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后,简单加热或熟制后方能食用的预包装菜肴,才是预制菜(主食除外)。
当然,引起这场舆论大战的主角,往往也是它们。
外卖,向来是预制菜的重灾区。
人们总是疑惑,为什么自己11:30下的外卖订单,11:31就出餐了,出餐速度之快,连麦当劳、肯德基这些老牌快餐店都望尘莫及。
直到部分外卖商家开始自曝,他们其实根本不用开灶生火,甚至连厨房都没有,接到外卖订单后,只需要从储物柜拿出一包料理包,丢进滚烫的热水中热上几分钟,再撕开倒入餐盒内,即可递给取餐的外卖员,简单程度,甚至超过了方便面。
抖音@张言一(外卖大神)
收到餐的消费者,以为自己吃到的是新鲜出锅的鱼香茄子,实际上可能是冷冻数月后的茄子+猪肉+各种食品添加剂做成的「鱼香茄子料理包」。
于是,为了应对“预制菜刺客”,部分消费者在点外卖时特地留了个心眼,坚决不点宫保鸡丁、鱼香茄子、鱼香肉丝这些预制菜老三样。
但预制菜的发展早已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出的预制菜。
消费者,防不胜防、防无可防。
当你打开网购软件,会惊奇地发现,预制菜的菜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宫保鸡丁、鱼香茄子等老菜品不再热门,取而代之的是川味回锅肉、土豆牛腩、板栗烧鸡、番茄炒蛋、啤酒鸭等更为家常的菜肴,一袋料理包的价格普遍在6元左右。
除此之外,就连炒饭、炒鸡蛋、蒸蛋也可以是预制菜,它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饮食中的绝大多数菜品。
为此,预制菜商家甚至打出口号:会烧水,就会做饭。
事实的确如此,现在开一家外卖店铺根本不需要有厨艺,店家只需囤上一堆料理包,便可成为一位深谙八大菜系的超级大厨。
一些外卖店家为了让料理包更像现炒菜,还会在出餐后撒上一点葱花、摆两根烫过的油菜,并滴上一滴「锅气香精」,营造出刚出锅的假象,让消费者根本分辨不出自己吃的究竟是半小时前的菜,还是半年前的菜。
预制菜的大行其道,致使现炒菜成了稀缺货,一些外卖商家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预制菜,还得特别标注「小锅现炒」「没用预制菜」几个大字。
显然,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已难逃预制菜的影响。
外卖如此,早点亦同。
曾几何时,早餐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每一位游客也都将过早,视作了解当地文化的绝佳方式。
可现如今,许多早餐店也被预制菜所渗透,茶叶蛋可以预制,煎蛋可以预制,包子、油条和皮蛋瘦肉粥也都可以预制,不同城市贩卖着相同口味、相同菜式的早点。
就连广府文化的一部分——早茶,也没有躲过预制菜,蒸凤爪、蒸排骨、虾皇饺、金钱肚、肠粉……都以预制菜的模样,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游客们恍然间在各个城市的早餐店内,看到了那些卖着烤鱿鱼、铁板豆腐、狼牙土豆的商业古街的影子。
蒸笼中,也不再蕴藏着一座座城市的文化,而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物。
于是,人们只能寄希望于下馆子,期望在餐厅内,吃到真正新鲜出炉的菜肴。
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因为,辣子鸡丁、莲藕排骨汤、黄豆猪蹄、口水鸡、红烧狮子头、白切羊肉等餐厅热门菜品,也已经加入了预制菜的大家族。
日料店更是重灾区,鳗鱼饭、日式麻辣花蛤、裙带菜、天妇罗、北极贝刺身、手握寿司虾、厚烧玉子……你统统都能找到同款预制菜。
曾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杭州的赵先生为举行婚礼,在某知名酒店预订了5988元/桌的豪华婚宴,结果被朋友发现,70%的菜都是预制菜,让赵先生在亲朋好友面前丢了个大脸。
窥一斑而知全豹,预制菜已然渗透进餐饮行业的各个角落,人们无论是聚会还是宴请,都难以逃脱它的包围。
未来的餐饮业,或许将成为预制菜的天下。
或许有人会说,预制菜明明味道稳定、价格实惠、食用方便,为什么还会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呢?
原因之一,是「欺瞒」。
消费者之所以排斥预制菜,大多是因为不少商家挂着现炒菜的价格,却卖着几块钱成本的料理包。没有谁希望自己排了俩小时队,结果端上桌的是一盘加热好的预制菜。
毕竟,如果要吃预制菜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自己网购,而去餐厅排队呢?
此外,它们还将不断挤压现炒菜的生存空间,用更高的利润蚕食着对方,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原因之二,则是「安全」。
人们无论是购买零食还是饮料,都可以在包装袋上看到成分表及生产厂家,预制菜则不同,商家不可能将料理包原封不动地给到消费者,而是加热、装盘后再呈上。
因此,消费者无法知晓这道菜添加了哪些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是谁,以及是否过期。
2024年的「315晚会」上,预制菜便榜上有名。
据媒体调查,安徽阜阳市有部分生产预制菜的厂家,会利用处理不干净的劣质槽头肉代替五花肉,生产「梅菜扣肉料理包」。
槽头肉是猪身上品质最差的肉,含有大量的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一旦清理不干净,就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除此之外,生产车间的环境更是触目惊心,槽头肉被随意堆砌在露天的空气里。封装环境亦如此,桌面脏乱差、电子秤沾满了各种食物残渣,还有工作人员手套也不戴,直接上手将梅菜扣肉抓进包装盒中。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行为并非个别工厂所为,而是行业内的公开秘密。
2018年,同样发生了一件轰动全网的事,某日销40万份料理包的大型工厂,被人曝光生产劣质料理包。
据视频所记录,工厂老板为牟取暴利,排骨粒即使放置了一年之久,仍会继续使用;
存放食材的冷库热得像桑拿房,每天都有大量食材因此发霉;
为使牛肉增重,大量注射大豆蛋白;
工作人员徒手搅拌酱汁、肉片掉地上捡起来继续用;
……
难以想象,这样生产出来的料理包,曾流入各大外卖商家及餐饮店中,最后送进无数食客的肚子里。
作为消费者,根本难以防范。
毕竟,现炒菜可以通过明厨亮灶的方式进行监督,预制菜,该如何防备呢?
我们无从知晓。
因此,为了应对横行的料理包,人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可以通过外卖商家有无堂食门店、外卖包装是否国潮风、菜品色泽的鲜艳程度来判断是否属于预制菜。
有人加入“冻门”,决定“以毒攻毒”。他们会一口气采购大量食材,用小半天的时间,制作出足以吃上一周的菜量,然后将这些饭菜打包分装后,放入冰柜内冷藏,吃的时候拿出来热上几分钟即可。
相当于自制预制菜,但更卫生,也更安心。
还有人重新走进厨房,试图用最传统的方式,抗衡科技与狠活。他们会上某书、某音学习各种快手菜、懒人蒸菜,无需高超厨艺、也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便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民以食为天。
一旦食不安,心便不会宁。
互联网上,总是存在着这样一种声音:西方也好、日韩也罢,基本都是全民预制菜,为什么偏偏中国人那么执着于现炒菜呢?
还有主播宣称:预制菜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一种方式,应该让更多人吃到。
显然,他们忘记了「食物」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湘潭香酸辣,最辣属西川。
粤菜重养生,苏菜口味甜;
浙有蛤虾蟹,闽菜汤味鲜;
徽菜火功旺,鲁烹技法尖。
除此之外,还有赣菜、东北菜、江湖菜、衢州菜等地方菜系,它们滋味不一、各有所长,人们可以在不同菜系中品味到截然不同的风味。哪怕是一道简单的辣椒炒肉,不同菜系之间都各有千秋,川味偏麻辣、湘味偏咸香、赣味偏鲜辣。
蔡澜曾言:“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
不同的滋味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快乐,它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治愈心灵,它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也是糟心人生的甘露水。
这是流水线上的料理包,所无法缔造的层次感。
同时,食物还是家乡的坐标。
总有一些从小吃到大的食物,是任何美味都无法超越的存在,它或许不是山珍海味,但承载着当地人的记忆。
属于川渝人的记忆,是一锅热辣滚烫的麻辣火锅;
属于江西人的记忆,是一盘拌粉+瓦罐汤;
属于河南人的记忆,是一碗一勺入魂的胡辣汤;
属于东北人的记忆,是一碟外酥里嫩的锅包肉;
属于云南人的记忆,是一碗千般滋味的过桥米线;
属于新疆人的记忆,是一盘香气四溢的手抓饭;
属于陕西人的记忆,是一块肉香多汁的肉夹馍;
属于山西人的记忆,是一碗外滑内筋的刀削面;
属于兰州人的记忆,是一碗唇齿留香的牛肉面;
属于武汉人的记忆,是一碗香气扑鼻的热干面;
属于南京人的记忆,是一碗醇厚鲜香的鸭血粉丝汤;
……
人们对这些食物的味道敏感至极,哪怕差之毫厘,都能品尝出是否正宗。
这是时间无法取代的,更是预制菜无法顶替的。
更重要的是,食物也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街边泛着氤氲的早餐店,是敲响崭新日子的钟声;夜市中喧哗的大排档,是人们忙里偷闲的世外桃源。
这份烟火气,是锅气带来的。
这种仪式感,是现炒菜才具备的。
可以预见的是,工业化的终点只会是消除差异化,现在的预制菜或许还有成百上千种样式,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未来或许只剩下一种——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营养即可。
就像科幻电影中所呈现的那般,新鲜蔬菜、新鲜肉类成了常人难以触及的奢侈品,营养块、营养液、压缩饼干成了唯一可获取到的食物。
届时,食物不再是食物,而是“人类饲料”。
吃饭也不再是享受,而是维持基本生命体征。
人们之所以执着于现炒菜,不仅仅是为了口腹之欲,也不仅仅是为了留住家乡的记忆,更是为了可以——
好好吃顿饭。
可惜的是,时代越来越快,人们吃饭的时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少。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这样的日子,跟旧日的炊烟一样,随风而逝了……
参考资料:
1.《离谱预制菜》系列——B站@记录生活的蛋黄派
2.【廉价外卖速食包的秘密:生产过程令人作呕,日销40万份】——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