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被逼无奈?大清洗运动为什么非发动不可

思维档案室 2021-12-22 10:36:04

1934年12月1日傍晚,慈父斯大林的坚定支持者,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走进斯莫尔尼宫,他的警卫员在他后面很远的地方。因为基洛夫散步的时候,不喜欢被人跟着。

然而当他在走廊里停下脚步准备开门时,被双开的前党史流动宣传员尼古拉耶夫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他掏出一把左轮手枪,朝着慈父的盟友基洛夫的后脑勺开了一枪。

基洛夫应声倒地,一头栽倒在镶木地板上。闻声冲出来的工作人员及警卫人员,马上抓住了有些神经质的尼古拉耶夫。

15分钟之后,基洛夫被医生宣布死亡。

基洛夫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死,居然会被好友斯大林如此重视,在刚刚才稳定下来的国家里,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他更不敢想象,自己一个人的死,居然会导致68万苏联人送命。

序幕

列宁死后,斯大林并没有直接继承苏联的领导位子。那个时候的苏联最高领导是6个人:斯大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李可夫,最高领导层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是斯大林为首的五人组,另一方是,托洛茨基一个人。

1925年,斯大林联合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把托洛茨基孤立起来,然后解除他的军委主席职务,把托洛茨基挤出权力游戏。

8个月后,斯大林和布哈林支持“新经济政策”,联手把反对“新经济政策”的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排挤出局。

最后只剩下了布哈林和李可夫,慈父说他们是是右倾投降主义,随后把布哈林逼出政治局,第二年解除李可夫的职务。

斯大林如愿以偿违背了列宁同志的遗嘱,“斯大林同志太粗暴了,把他从总书记的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

这一年是 1929年,距离大清洗,倒计时5年。

然而大权独握的斯大林并没有开心太久。斯大林的独裁,已经引起了太多人的不满。

进入到30年代,斯大林清除了党内右派势力,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加速超车,苏联本身工业薄弱,只好用工农业剪刀差,农业反哺工业,这让苏联的国防和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让这个刚刚稳定下来的欧洲东北国家,阻挡住了元首的进攻。然而大力发展工业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集体化农庄的制度,让很多农民的生活难以为继,他们拒绝交公粮,甚至拒绝加入集体农庄。于是乎,这些老农民被苏联当局,威逼驱赶,体罚,逮捕,甚至是流放,对了,这些拒绝集体农庄的农民中,就有一个老头,因为没有种子,未完成播种计划而遭逮捕,在劳改营砍了两年木头才被释放。

这个老头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孙子,名字叫戈尔巴乔夫。

危局

1929年,斯大林刚刚登上大位,全国就发生了1300次农民骚动,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30年,在第一季度,就有2700次,提前完成骚动KPI。

农业遭到破坏,但是工业发展又需要大量资金,苏联政府只好出口粮食赚外汇,一下子引起国内粮食短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一下子进入到了粮食短缺的困境。毕竟钢铁不能当饭吃。

此时斯大林的对手们开始抬头。布哈林,李可夫的温和主张得到了同情和支持。就连群众也写信抱怨:温和派上台时,一切都充足,他们被撤职之后,什么都没有了。

斯大林对于党内右倾势力抬头,看的非常清楚,斯大林觉得自己应该做点做什么了。

自从斯大林的右派好友们在1929年被清理出去之后,斯大林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干部来补缺。这些年轻的党员干部对斯大林很忠诚。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同辈们自然不会有青年一代人对斯大林的热情、忠诚、崇拜。

斯大林对老一代布尔什维克的轻蔑态度逐渐转变为仇恨。他坚信必须把那些不同意或怀疑自己政策的人赶下历史舞台。这些人对他所设计的伟大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害的,起妨碍作用。

在此期间出现了两个案件。

谢·瑟尔佐夫是斯大林的朋友,至少斯大林是这么认为的,谢·瑟尔佐夫帮助斯大林建立了官职等级名录制度,这个作用大不大咱们不用管,知道这是大功就行。斯大林将他提升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并任命为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并且准备让他取代李可夫,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职务。

洛米纳泽也是斯大林的朋友,斯大林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这两个人都帮助了斯大林打倒布哈林为首的右派势力。然后等到30年代之后,斯大林的路线造成了国内民众的极大反对,两位自然而然又站到了慈父的对面。他们甚至都不愿意叫他一声慈父。

与此同时,柳京和布哈林的门徒,用布哈林的语言阐述其政治纲领,最要命的是公开叫板斯大林,直接提出要撤销斯大林的职位。

当斯大林在政治局提出处死柳京的要求时,占政治局多数的温和派多数自然没予支持,柳京及其同伙只是被开除出党并被逐出了莫斯科。在1929~ 1931年的清党运动中,被斯大林开除大部分都是右倾温和派,支持布哈林的主张,这些人总计有25万

就算开除了这么多人,苏联内部依然有大批党员对斯大林的做法持有不同意见。以基洛夫、奥尔忠尼启泽为首的政治局大多数是主张温和政策的。紧跟斯大林急进方针的,在政治局里仅有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极少数人。

1931年,此时距离大清洗运动,还有3年。

演出

时间终于来到1934年,在这一年的1月,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简称苏共十七大,在这场被称为“胜利者代表大会的苏共会议上,慈父十分尴尬。

基洛夫是苏联最有水平的领导人之一,作为苏共党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与斯大林的独断专制作风不同,他知人善任、作风民主。在他的领导下,列宁格勒成了全苏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地方。在召开17大之前,基洛夫实际上已经成为苏联国内仅次于斯大林的第二号人物了

十七大上,基洛夫讲话结束时,台下爆发了长时间的掌声,时间长达十分钟,而根据潜规则,十分钟的掌声时长只有作为总书记的斯大林可以享有。

在十七大选举中央委员的选举中,基洛夫得票最多,只缺少3票,而斯大林得票最少,缺了270 票。斯大林得知后,决定作弊,反正没有监考老师,他命令将反对他的选票销毁。最后,大会宣布投票的结果为:未投斯大林的有3票,未投基洛夫的有4票。

然而最令斯大林恼火愤怒的是,知道列宁遗嘱的那部分老干部举行秘密集会,会议商议用基洛夫代替斯大林,但被基洛夫拒绝了。但这个保密工作太差,斯大林很快得到了消息,这些人也就成了大清洗运动的第一批献身者。

在苏共十七大闭幕后,1934年12月1日下午,基洛夫来到斯莫尔尼宫,上到三层后,贴身警卫鲍里索夫没有紧跟在基洛夫身后,而是在20步以外。基洛夫作为政治局委员,有23名警卫。这时原本应在三层楼道值勤的警卫也不知为什么不在。基洛夫独自一人走向办公室。当他刚要开门的时候,就发生了视频开头的那一幕,基洛夫可以说是被当场击毙。

凶手尼古拉耶夫当场被捕。他曾因行刺被捕,不知为什么又被释放了,并且没有没收他的手枪。他是怎样钻进斯莫尔尼宫的,又是怎样接近基洛夫的,目前都不清楚。十分蹊跷且诡异。

基洛夫是斯大林坚定的追随者,他坚决支持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有着非常密切的私人关系。斯大林的卫兵在回忆录中曾表示,长时间的聊天之后,斯大林甚至肯把自己的床让给基洛夫睡,自己则跑到一边睡沙发。

斯大林闻讯赶到列宁格勒,亲自提审杀害自己好友的凶手,凶手当场蚌埠住了,瘫跪在地上,指着斯大林后面两个肃反委员会的人,哭着说:是他们指示我干的

后面的人马上跑过去痛击凶手,导致凶手当场晕了过去。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怀着沉重心情的斯大林,只好提审基洛夫的贴身警卫鲍里索夫,可是押解鲍里索夫的卡车在半路发生了所谓的车祸,鲍里索夫当场死亡,车上除了他,其他人毫发无伤。事实证明,鲍里索夫是被当时车里的工作人员,用铁棒打死的。

斯大林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政治局温和派和自己作对,连自己的好友和亲信都被谋杀了。

当天他在没有经过政治局讨论和批准的情况下,对苏联刑法作了如下修改:

加速审理恐怖行动相关罪行的犯人。案件审理不得超过十天。

不考虑这类罪犯赦免的申请。判决一经作出,不得上诉,不得赦免。

这类罪犯被判处死刑以后立即予以执行。

总结起来就是,马上抓,马上审,马上杀。在那几年,死神都是天天加班,996高强度工作。

历时四年之久的大肃反运动开始了。

行动

被抓的第一批人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原反对派10多名成员,这些人是凶手招供出来的,官方说法,这些人是属于一个叫列宁格勒总部的恐怖组织,凶手尼古拉耶夫就是这个地下恐怖组织成员。

虽然列宁格勒总部已经被捣毁,然而反动势力依然存在,谋杀苏共高层,夺取苏联政权的阴谋依然在,事情到这里这并没有完。

斯大林警告各地党组织要提高革命警惕,防止敌人采用“极端手段”来反对苏维埃政权。秘密要求各地动员所有力量去击溃敌对分子,深挖反革命巢穴。

于是与“列宁格勒总部”以及“莫斯科总部”有牵连的干部,被紧急逮捕。被捕者共77人,其中主要是党的、苏维埃的和经济部门的工作者。

各级党组织都开展“坦白和承认错误的运动”,由此开始了遍及全国的大逮捕,制造了无数冤案。许多人承认自己“警惕性不高”,“和‘敌对分子’有联系”,不少人被开除党籍和被捕,其中大多是原先的反对派分子。

负责逮捕恐怖分子,基洛夫案件的第一负责人,是克格勃的前身,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领导雅戈达,在1934年到1936年期间,雅戈达逮捕了大批人员,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侄女,但需要指出的是,其中许多无辜者后来亦被其释放。

可以看出雅戈达因为工作需要,逮捕了大批嫌疑人,而他并没有滥用权力,极力将事件拉到可控范围内,真是苦了这位老好人了。

斯大林对这件事也是视而不见。并没有过多苛责他。然而时间来到1936年,以压制反对派为主的斯大林决定掀桌子了。

不是因为菜不好吃,确确实实是因为大环境变了。

事情发生地还是远在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这个国家不光有弗朗明哥,也有法西斯。和元首不同,这里的法西斯是大地主、天主教僧侣、金融寡头等反动势力组成的塞达党,又叫西班牙自治权利联盟”,里面甚至都不收落榜生。

随后通过议会选举,在1933年就控制了西班牙,西班牙进入了黑暗时期,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西班牙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为争取工人阶级的统一和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工人阶级的统一行动日益加强。

1936年一月,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并且在2月,人民阵线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反法西斯政党在议会中获得268席,右派和中派政党共获得205席,反动的勒鲁斯政府被迫辞职。

人民政府成立,西班牙共产党摆脱了地下状态,发展成为拥有十万名党员的群众性政党。

本来,斯大林和英法等老食客默契配合,采取不干涉态度,然而啊,英法等国家早就对共产主义恨之入骨,他们宁可让伊比利亚半岛再多一个希特勒分勒,也不愿意再多一个斯大林分林。他们撤销了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对希特勒的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各地叛军和右派蠢蠢欲动,以弗朗哥和莫拉为首的一批右派将领,为推翻人民阵线的发动了军事政变,陆军和空军的大部分部队,约12万人,以及摩洛哥人组成的外籍军团参加了叛乱,占领了西班牙的南部和北部

西班牙叛军遭到了人民和共和国军的英勇抵抗,尽管人民武装简陋,未经军事训练,牺牲很大,但仍控制着首都和工业中心。在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挡住了敌人,制止住了法西斯叛乱的扩大。

德意法西斯眼看西班牙反动势力的叛乱不可能获胜,不惜撕下伪装,于1936年8月公然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

斯大林表示大受震撼,说好的谁都不插手呢。斯大林深深意识到,在国内从党内到党外,“异己势力”强大,深恐从最上层各反对派头目到最底层反对派的同情者,以至包括历次社会政治运动遭到打击的形形色色人员,在战争环境中联起手来,结成“第五纵队”

这时候有人问了,啥叫第五纵队,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内搞破坏,与敌人里应外合,不择手段意图颠覆、破坏国家团结的团体,俗称苏奸。

所以到了1936年,大清洗运动不再是铲除政治对手,压制反对意见的工具,而是要铲除潜在苏奸的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张鸣、李银河、方方、高晓松,蒋方舟这种为带英,漂亮国,说漂亮话的文化人和投机分子。

老好人雅戈达表示这事我恐怕办不了,慈父也说,这事你指定办不了。

1936年9月25日斯大林向莫斯科发出一封电报,以叶若夫代替雅戈达出任国家安全局局长。这被认为是大清洗运动的高潮。雅戈达则就任了元首不想要的职位,在德国叫邮政部长,在苏联则是人民邮电委员

叶若夫的确比雅戈达肃反有力地多,只抓不放是他的工作原则。

大清洗运动死了多少人,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

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并且得到善终的莫洛托夫说过:幸亏有了1937年”的“大清洗” ,“战时才没有出现第五纵队

斯大林为什么会发动大清洗运动,原因和经过大致如此。

斯大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南斯拉夫的政治家吉拉斯是个很有洞察力的人,他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斯大林:他的头脑不算坏,有些平民百姓、农民和一家之主的气息,一双黄色的眼睛,透着一股冷峻,又交织着几分无赖气,

2 阅读:60
评论列表
  • 2022-01-05 22:52

    地狱使者。。。

思维档案室

简介:深刻探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