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49】长勺之战曹刿能够一鼓胜三鼓,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史话 2025-03-10 19:44:43

曹刿不是普通乡人,周文王六子曹振铎的后人,具有贵族身份,是一个住在乡里的士,鲁国乡村名流。

齐鲁即将再次开战,曹刿认为,肉食者鄙,高层都是傻叉,必须去教育教育他们。

士具有“询国危”的特权,鲁庄公只好抽时间与曹刿聊几句。

曹刿劈头就问:何以战?讨论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因素,凭什么才能打赢?

这种大问题,搞得鲁庄公有点紧张,就像学生遇到老师问他,为什么而读书一样。

左史在一旁拿着毛笔,眼巴巴地看着,记录会谈内容。

鲁庄公绞尽脑汁,担心回答的太没水平,遗笑于后世。

庄公答曰:我施恩于下属,他们都愿意为我效力。

曹刿嗤之以鼻:小惠而已!你的恩惠不能普及全国,去看看有几个老百姓为你点赞,对国家打仗的支持率是多少。

庄公又道:我祭祀鬼神时十分诚恳,将受到庇佑。

曹刿哂笑:小信而已!你在太庙对先祖盟誓要强盛国家,强没强?你公开说你要修德,修没修?扪心自问,是日夜精进地修,还是搂着娘娘修?大信做不到,鬼神不会保佑你。

庄公额头冒汗道:大小案件,即使不能逐一明察,也会根据实情来审断。

曹刿道:还算做了些本职工作,可以一战,到时候叫上我一块去,干丫的。

齐鲁战于长勺。齐师一鼓,进军,庄公欲鼓,被曹刿拦住,表示再等等。

春秋初,大家打仗还是很讲规矩的,双方击鼓后交兵而战。

齐师鼓,鲁师不鼓,不应战。齐人不能继续冲锋,退回来二鼓,再次出击。

鲁师又不鼓,鲍叔牙满脑袋问号,鲁国什么情况?忘记带鼓了?鼓手没发工资集体罢工?

再退,三鼓。

曹刿所谓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其实是破坏原本的交战规则,溜了齐国人两趟,齐军不仅衰竭加懵逼,而且困惑加懈怠。

这种情况下,鲁师突然一鼓冲上去,肯定是必胜。

一鼓胜三鼓,并不是曹刿有什么高超的指挥能力,只是不讲规矩罢了。

假如打几通鼓对于作战士气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话,后世的兵法必然要总结长勺之战的经验。

然而我们纵览历代兵法,鼓声的作用都是用以信息传递,不存在一鼓热血沸腾,三鼓精神萎靡的道理。

长勺之战后,春秋的战争形式开始发生变化,出现各种骚操作。

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转变,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打赢就行,最终形成兵者诡道的共识。

那些仍然拘泥于传统规则的人,反被耻笑。

比如泓水之战宋襄公不击半涉,不鼓不成列,子鱼认为国君是个憨憨,干脆直接投降算了。

曹刿声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也不过是在长勺之战中昙花一现,被重用后,并未像管相一般,拿出什么让人亮瞎眼的治国方略,改变鲁国的国运。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