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78】春秋时期发生旱灾,古人的非常规祈雨方法

春秋史话 2025-04-11 19:50:51

僖公19年,卫国大旱。

国君带领大夫们祭祀山川,未雨,卜卦,不吉利。

大夫宁庄子认为,这场灾难不是自然问题,而是无道之人引起上天发怒,应去讨伐他们。

宁庄子道:“当初周发生饥荒,克殷而年丰。邢国无道,我们弄他一下或许就能降雨。”

克殷而丰,难道不是因为周人灭掉了商朝,吃了他们的红利吗?

卫侯觉得宁庄子有道理,兴师攻邢,果真下起雨来。

古人常常把人祸与天灾相关联,人作怪则天降罪,反之,如果天灾频繁也说明有人出了严重问题。

《大明风华》里,朱棣骂金豆子的名场面:河南山东为什么不下雨,就是因为你监国失责。

在我们今天看来很搞笑,汉王又不是龙王,但在古代,属于正常逻辑。

过了两年,鲁国又大旱,鲁僖公一开始采取了祈雨的基本操作——帅巫而舞雩。

组织祈雨巫师在祭坛上跳大神,无效。鲁侯很生气,打算突破礼制,搞一搞极端手段,火烧巫师以及仰面的畸形人。

烧巫师可以理解,他们没有起到作用,为什么还要烧死仰面畸形人呢?

因为 “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这逻辑也是挺没谱,难道老天爷为了关爱少数鼻孔朝天的残疾人,要饿死多数正常人。

大夫臧文仲劝谏国君:别瞎闹,如果巫师能够沟通降雨的神灵,你现在杀掉他们,岂不更加激怒雨神?

臧文仲主张通过加固城防、节约粮食、鼓励农耕等措施应对灾害,使鲁国渡过了困难。

面对灾难,祈求神明,杀死巫者的行为,是这个世界的普遍操作。

中国的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不少先贤强调“尽人事”而“远鬼神”,致使中华文明很快脱离蒙昧,一枝独秀。反观西方,深陷于宗教束缚不能自拔,18世纪末还在烧烤女巫。

中国的民间虽然存在一部分信神的群众,但是他们对待神的态度,并非信徒式的盲信与膜拜,往往是交易模式。我给你下跪磕头上供,作为神你要给我办事。事情办不成,我不但不信你,还有可能收拾你。

比如北方一些地区,向龙王祈雨如果依然干旱,龙王会被拖出来暴晒,甚至挨鞭子。

最典型的例子还是混球军阀张宗昌炮轰龙王庙。

1927年山东大旱,百姓请省领导求雨。张宗昌先是写了一首诗骂玉皇大帝:“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光龙王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不好使,于是去龙王庙,扇神像耳光,照旧晴空万里。混人急眼了,拉来19门大炮在千佛山上,对着龙王庙和天空一顿猛轰,事毕豪雨如注,百姓称奇。

龙王这毛神,也是欠欠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