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很有意思,构图力求具有天然美感,笔墨刻画工整细腻。并没有因为画家认真精致的描绘就让人觉得想要走入画中。换而言之,看起来画的相当认真,但没有表现出真实感与立体感。山水画应该具有形似,让人产生融入其中的感觉,才能进一步讨论形似的问题。像这样的作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如果想要调整,又在哪里下笔呢?
《清溪放棹图》是明代画家刘珏的作品,他活跃于宣德、正统年间。他的本职工作是官场效力,书法绘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从传世作品看,他的书法成就高于绘画。从绘画风格看,他的创作处于浙派山水向吴门风格过渡阶段。从画中可以看出,刘珏想要表达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自由畅快。为了突出作品主题,他还画了文人乘船游湖的场景。
刘珏 清溪放棹图
《清溪放棹图》借鉴了宋代画家李唐的风格,构图采用边角式和截景式,皴法以斧劈皴为主,结合晕染法想要画出柔中带刚的山水韵味。位置经营可谓用心,高大挺拔的崖壁分布在画面一侧,为了平衡用一座木桥连通两岸景色。这样处理让画面显得旷远幽深。画中上方截去山峰,不完整的形象反而让山势显得更加挺拔雄奇。好的构图形式一定要表现出空间变化,刘珏用大块留白打通画面布局,很好地表现出空间层次。
至于笔墨方面,刘珏的表现力就不太完美了。斧劈皴可以画出硬朗陡峭锋利的山石结构。他既然选用了斧劈皴,山石形状最好不要方中见圆。仔细看,刘珏笔下的山水基本上都具有浑圆特征。这样一来,形式和内容就产生了冲突。他不仅没有解决冲突,还在无意继续强调冲突。
刘珏 清溪放棹图 局部
斧劈皴画山水,会有毛笔侧锋刮擦的痕迹,表现山石表面凹凸不平、嶙峋褶皱。刘珏用细笔勾画山石纹理,模拟刮擦的感觉。这样一来,就让山石质感徒有其表,缺乏强雄气势。他完全可以换一种皴法,或者采用简化的方式,没有必要反复强调错误画法。
选取画面局部欣赏,看上去就舒服多了。刘珏想要摆脱浙派山水刻板生硬的面貌,也许是缺乏观察的缘故,他改变之后作品依然显得有堆砌感。这样的作品,拆开看细节很用功,看整体就会觉得无趣。
刘珏 清溪放棹图 局部
画家在创作中要重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比如画春山澹冶而如笑。春天的山水温润可爱,就像漂亮女子的笑容。画家喜欢用卷云皴创作,向内收拢的皴擦纹理,可以表现出春山的含蓄美好。再看《清溪放棹图》,刘珏没有画出地域特征,也没有画出季节特征,达不到可居可游的审美标准。
有绘画功底,有创作技巧,也会在创作中“翻车”啊!其实,解决刘珏作品的问题也不难。如果他晚生一百多年,多看看吴门画派巅峰期的作品就行了。
刘珏 清溪放棹图 局部
你喜欢这幅《清溪放棹图》吗,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说出你观点,帮助前辈画家找到描绘真实感与立体感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