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个创作山水画的艺术流派。这个画派以镇江为中心,后人称之为丹徒派。丹徒派的创始人叫张崟,擅长描绘江南一带的锦绣风光。这幅《山间观瀑》就是张崟的作品,描绘了几位文人聚在山中凉亭观赏山水景色。整幅画采用色墨并重的手法,画出了江南的地域特点以及文人热爱山水的情怀。
画中景色一看就是夏日景色,草木繁茂,整座山显得秀润多姿。为了突出空间层次,张崟并没有画山连山、岭连岭,而是按照由近到远布置了几座高山。他利用流水烟云,让画中空间变化接近自然山水的效果。从视觉感受入手,不经意间让欣赏者注意到笔墨节奏。远山峰顶有一块块矾石组成,侧面半壁山崖让画面在平衡中还有变化。他为了让画面显得生动美好,大胆运用装饰性技法。
张崟 山间观瀑
欣赏山水画,应该用“读”的方法。尤其像《山间观瀑》这样的作品,清劲秀美好像一篇歌颂山水的散文,更适合读了。山中古木成林,甚至遮住了流水的方向。有藏就要有露,有密就要疏,张崟用对比的手法,画出了江南山水蕴藏的无限生机。草木生机勃勃,流水淙淙远去,人的思绪也到了画外。
画中的韵味本应该凝聚,而不是分散。张崟以意造境,让人看到美景,陶冶心灵。古人讲,“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文人渴望摆脱功名利禄困扰,让心灵获得解脱。看懂张崟的创作意图,多亏了韵味散出令人感动。感动的是山水精神,是文人情怀,是有了共鸣。
张崟 山间观瀑 局部
夏山嘉木繁阴,《山间观瀑》正好画出了这般景色。可见宋人山水技法对张崟影响很深。包括他重视表现山石肌理质感,用苔点强调山石立体效果,都有极尽精微的味道。不厌其烦画细节,突出了山水的真实感。
从画中可看出,张崟受清初四王影响,也在努力摆脱四王的束缚。他一手抓细节,一手抓气韵,让山水景色顺应季节气候、地理位置。他这么重视写实,目的为了找到神似。神,是山水精神,是山水活力,是山水意境。张崟在写实的基础上,呈现个人审美,让人感受到新颖的创作理念。
张崟 山间观瀑 局部
看着流水被浓阴遮挡,看着高山被浮云托起,奇美静谧的氛围让人迷恋。张崟画出来真实与虚幻并存的山水景色,所谓虚幻并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虚幻是根据实景提炼的山水神韵,是内心感受具象化的产物。
用作品表现画家的审美主张,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当仿古风气成为主流风格,直抒胸臆式的作品就越来越少了。张崟用个稳妥的方法,把形与神,真实与虚幻结合起来,引人深思。有人用“以情构境,借景抒情”概括张崟的创作手法相当精准。他写实不忘抒情,成为标志性风格。看到画中山水,有一种倾诉欲望,想把现实中的烦恼一股脑说出来。
张崟 山间观瀑 局部
张崟在寻找山水画的发展方向,一切技法都是表达情怀感受的方法。有了精致细腻的视觉效果,有了充满生机的意蕴,就有了热爱山水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