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万亿帝国的崩塌,往往都是有预兆的。
2018年7月4日下午,海航集团发布讣告称,公司董事长王健在法国公务考察时因意外跌落而不幸离世。作为全年营收超过6000多亿,资产规模上万亿的大型资本集团,王健的离世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大厦崩塌的前兆。
王健离世不到三年,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团再发公告称,收到海南省高级法院发出的《通知书》,相关债权人已向法院申请对我集团破产重整。
至此,这个曾经的世界级买家揭开了破产重整的帷幕。
海航集团,是资本市场上少有的执行双老板制的企业,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海航系两位董事长在商界的通力合作与长袖善舞,而作为一家万亿级别的巨轮,它的倾覆同样也离不开两位巨头的相互倾轧。
内斗、背叛、夺权,海航集团的背后,写满了人这种生物,为了追逐欲望而犯下的每一种原罪。
海航的故事,起于海南建省的第二年,1989年9月,海南省希望能打造一家省内航司,便以1000万启动资金成立了海南航空。
1000万是巨款,但在一架波音737售价3亿的民航领域来说,连个翅膀都买不到。
直到1992年1月,陈峰和王健,两位具有民航背景的下海干部说服了领导同意对海航进行股份制改革后,事情才迎来转机。
为了解决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陈峰和王健带着团队成立了几家挂着海航名头的旅游、房地产以及进出口贸易公司,通过副业的形式挣来了第一桶金。
1992年1月,他们拿着挣来的这笔钱,租用了一架图-154飞机,正式开通了北京到海口的航线,作为整个海南省到北京的首条民营航线,陈锋与王健借此说服了省内的领导,同意对海南航空进行股份制改造。
九个月后,海南海空举行股改大会,其原有的1300万净资产被界定为国有资产,由海南省政府持有,占比5.3%,内部员工占股20%,剩下的74%的股份,则为海南航空募集来了2.5亿元的资金,海南航空至此才终于摆脱了无米下锅的尴尬困境。
这场股改,也正式确认了海南航空陈王双头共治的格局,其中陈峰由于有在中农信工作的背景,且参与筹资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他拉来的,因此以3.2万股的持股出任公司董事长,而在民航局有过财务工作经验的王健,则以2.8万股出任常务副总裁。
海南航空也由此从一家国有企业,转变成了民营航司,此时没有人会想到,这家初创的民营企业,后来会在海南的上空张开饕餮巨口,吞噬着它目光所及的一切。
左陈峰 右王健
02在完成股改后,陈锋开始了他的财技表演,他先是说服了交通银行海南分行的行长,以2.5亿元的资金为信用担保,从其手中融资租赁购买了两架波音737客机。
此后他又在其他融资渠道以两架737为担保,再次订购了两架飞机,新飞机当账后又被再次作为贷款抵押物,进行下一轮融资。
除了飞机等资产作为抵押之外,陈峰还借着海南首家民营航司的名头,在一级与二级市场疯狂筹资,比如1995年9月,海航以每股0.25美元的价格向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发售了1亿外资股,融来了2500万美元。
1993、 1997和1999三个年份,海航还以AB股的形式,分别在全国证券交易系统和上交所连续三次上市,筹资超过12亿元。
这12亿在进入海航之后也被陈峰用来进行循环套贷,靠着这种左脚踩右脚的方式,1992年才拥有第一架飞机的海航,到1999年已然成为了坐拥32架飞机,总资产近66亿的全国第八大航司。
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却只是海航扩张的前奏。
2000年7月,国家民航总局出台了文件,试图以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司巨头为中心,对全国航空产业进行重组,这项战略出台后,全国的地方航司基本都已成摆烂之势,等着御三家进场收购,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新华航空。
作为1992年成立的央系航司,新华航空拥有9架波音737,不过这家公司更为宝贵的资产,则是,作为一家北京航司,它在首都机场拥有380亩的基地,并且还拥有对条飞往旅游胜地的稀有航线。
政策出台后,这家航司一度是国航和南航追逐的目标,谁也没想到,作为民营企业的海航竟然敢进场夺食,2001年2月,海航以1.256亿现金和8.07亿经营性资产为代价,重组新华航空,占其注册资本的51%。
海航吞并新航,是其发展路程上的重要历程碑,因为就此以后,它不再是以飞机的架次为单位来贷款融资,而是以航司为单位向外扩张。
此后经年,海航又接连吞并了长安航空、山西航空、祥鹏航空,每每拿下一家航司,陈峰又会将其作为抵押物贷款,进行下一轮的扩张收购,到2015年时,它累计重组收购的航司高达12家,所拥有的客运牌照比御三家加在一起还多。
除此以外,它扩张的领域开始不再局限于航空业,甚至不再局限于国内。
2016年以后,海航以440亿元从黑石集团手中接过了希尔顿酒店25%的股份,以60亿美元全资收购了世界最大的IT分销商英迈集团;100亿美元收购了CIT旗下的飞机租赁公司。
由于在海外频繁大手笔的收购,海航集团在那几年里和万达、复星、安邦一起被称为海外并购四大天王,其中仅海航一家在2016年的海外投资规模,就高达450亿美元,以彼时6.64的汇率来算的话,接近3000亿人民币。
这般凶猛的并购,也为海航的坍塌埋下伏笔。
03以时间线来算的话,2016年无疑是海航走向破产结局最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海航总资产由2015年末的4687亿,飙涨至2016年底的10155亿,一年时间增长了5487亿。
给海航带来如此迅猛增长的,则是公司另一外董事长:王健。
我们前面提到过,由于在成立之初公司资本的主要投资方是陈锋的资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航的发展战略主要是由陈锋制定,而公司的另一位老板王健,则负责执行。
海航的扩张与增长,说穿了也就是一套抵押贷款再融资的模式,它之所以能从市场上源源不断地挖出钱来,主要的原因在于航空业所提供的经营性现金流,保障了海航能够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及利息,这是雪球能够越滚越大的基础。
但这套模式,在2003 年的非典疫情中遭遇了挑战。
2003年的疲软的行情,让海航全年亏损达14亿元,比同业公司平均亏损额还要高出5倍,当时市场盛传海航资金链要断了,情绪极度悲观。
危机时刻,是海南省政府出手,以15亿元的增资帮海航度过难关,此役之后海航融资扩张的模式依旧延续,但收购的资产不在局限于航空领域,开始向衣食住行玩等衍生产业扩张,陈锋希望通过塑造一个多元化集团,来为海航的疯狂扩张提供足够的经营性现金流保障。
但他主导的战略,却在2016年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收尾。
2016年10月,从海航内部流出的一份《阳光宣言》让公司的两位老板王健与陈锋之间的斗争,摆在了公众面前。
根据宣言内容,签署高层需对联合创始人王健表达绝对忠诚,并对董事长陈峰执行:不听从指令、不回答问题、不做任何解释的三不政策。
陈锋,被架空了。
王健上台后,开始了疯狂海外扩张之旅,然而他的主导战略,却以一种更戏剧化的方式结束。
2018年7月4日,王健在法国考察时意外失足从高空跌落,不幸离世,陈锋得以重新掌权,随后他对海航集团展开了一场彻底清洗,超过200多名高层在动荡中离职,尽管重登高位,但此时的海航大厦,却已呈现将倾之势。
2017年夏天,由于大量的海外并购使得国家外汇从4万亿爆降至3万亿,银监会针对复星、安邦、海航开展企业授信与风险分析,海航集团的融资扩张模式与风险敞口瞬间暴露,9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收紧海外投资政策,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渠道被切断。
11月初,海航控股的商业承兑票据被中信银行公告出现兑付困难,同一时间其拖欠航油、民航发展基金、员工工资的行为亦被媒体大范围披露,资金链危机初现。
王健想出的方法是出售资产,刚到手还没捂热乎的希尔顿等海外资产被摆上货架,然而这一自救行为,随着他的骤然失足而按下了暂停键。
等陈峰完成团队清理重新开始考虑公司财务问题之时,已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加之2018-201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潮,海航许多国际资产现价已大不如前,惜财的陈锋不肯贱卖资产,而此前非典危机时地方政府的注资救援让他认为海航,已经到了“不能倒”之列,因此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解决其债务危机。
2020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骤然来袭,航空产业现金流大幅萎缩的海航集团,终于走到了全面暴雷时刻。
2020年2月29日,海南省政府组织联合工作组进驻海航,次年1月,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陈峰被带走调查。
从连一架飞机都只能靠租的地方航司,到资产超万亿的资本集团,陈锋与王健,利用资本市场的漏洞从市场疯狂的攫取财富,从最开始的订购一架飞机、到重组一家航司,乃至最后的收购一座集团,膨胀的欲望遮住了他们的双眼,并引导他们迈入深渊。
海航如今早已随着重组而重新起航,但三十年前的引路人,已然出局。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我是爱讲商业的咨云君,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