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大战后,受魏军失败的影响,天监六年年底到天监七年年初,北魏淮阳镇(江苏省睢宁县))都军主常邕和与颍川(河南省许昌市东)太守王神念相继投降梁朝。王神念降梁后,成为梁朝中后期比较重要的将领之一,其子王僧辩还在梁陈之际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在天监七年九月二十日,李平还在忙着平定元愉之乱时,北魏郢州司马彭珍、治中督荣祖等人背叛魏国,偷偷联络梁军向义阳杀来,北魏郢州刺史娄悦将梁军击退。义阳以南三关的城主侯登、阳凤省等人又献出城池投降了梁军,娄悦固守义阳不战。宣武帝下诏命令将军胡季智、屈祖等人率军南下救援,又任命中山王元英为都督南征诸军事、率领三万步骑从汝南出发,火速南下。
十月二十六日,梁武帝下诏再次北伐,以护军将军始兴王萧檐率军进入清水,车骑将军王茂率军朝宿豫进发。十月二十七日,北魏悬瓠军主白早生杀死魏豫州刺史司马悦(司马楚之之孙),自称平北将军,向梁朝司州(治所鹿开关,湖北省孝感市北)刺史马仙琕求救。司马悦的儿子娶妻华阳公主(宣武帝之妹),也同时被白早生劫持。当时梁荆州刺史安成王萧秀为都督,马仙琕请求萧秀允许自己发兵相救。荆州参佐均称需要等候朝廷的命令,萧秀回答∶"白早生需要我军的帮助才能自存,增援越快越好,等候朝廷命令虽是旧规,却不是应急之策。"马仙琕率领梁军进驻楚王城(河南省汝南县南),派遣副将齐苟儿率领两千梁军帮助白早生防守悬瓠。梁武帝萧衍任命白早生为司州刺史,另派直阁将军武会超、马广率军增援。魏梁两国在淮河上游一场新的争夺就此又展开了。
得知悬瓠不守的消息,宣武帝采取了文武并用的策略,他首先派遣中书舍人董绍前去安抚豫州百姓,董绍行至上蔡时,被白早生派人逮捕,押送到了江南;与此同时,宣武帝又下诏以邢峦持节,率领精锐羽林军前去讨伐白早生,并加封邢峦为平舒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以赏赐他在宿豫的战功。宣武帝在东堂召见邢峦,询问他对战局的看法。邢峦回答:"白早生之所以发动叛乱,就是他乘着司马悦犯了众怒才举事,百姓受其控制,不得已暂时依附于他。即使萧衍的援军到来,水路不通,粮运不继,入城的梁军照样会被我们生擒。白早生得到了梁军的救援,利欲熏心,必定会坚守悬瓠。我军包围一座走投无路的孤城,不过今年,肯定会将白早生的人头送到京师。
郢州、豫州叛乱,让宣武帝对紧邻郢州的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也非常担心。山蛮田益宗自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由南齐归附北魏后,被孝文帝任命为东豫州刺史,治所在新蔡。山蛮在当地势力很大,田益宗的叛魏让南北两方在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过,此地的山蛮在北魏境内也是时叛时降,如果此时田益宗也发动骚乱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白早生之乱不久,宣武帝就专门派遣中书舍人赵文相携带诏书前往东豫州,对田益宗恩威并用,防止其趁机而动。当时,梁武帝也在极力拉拢田益宗,他加封其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千户郡公,引诱田益宗背叛北魏,但田益宗不从。
邢峦率领八百精骑,倍道兼行,仅仅五天就进抵鲍口(今地不详)。十月二十六日,白早生派遣部将胡孝智率领七千人马,出城二百里迎战,邢峦率军奋击,大破胡孝智军。接着,邢峦乘胜长驱直入,一直进抵悬瓠城下。白早生出城迎战,邢峦再次将其击败。邢峦率军渡过汝水,不久,中山王元英率领的北魏十万大军相继而来,遂将悬瓠城包围了起来。宣武帝加封邢峦为使持节、假镇南将军、都督南讨诸军事。
十月二十七日,北魏镇东参军成景俊杀死宿豫(江苏省宿迁市)城主严仲贤,以城投降梁军。当时,北魏郢州和豫州地区,从悬瓠城以南到安陆(湖北省安陆市)之间的各座城池,全都被梁军占领,只有义阳一座城池还为北魏坚守。成景俊的投降,让这场在义阳周边地区的战斗又蔓延到了淮河下游。十一月十一日,北魏派遣安东将军杨椿率领四万大军南下进攻宿豫。
北魏宣武帝听说邢峦屡战屡胜,就下诏命令中山王元英率领本部人马继续南下,以解义阳之围。元英认为魏军兵力不足分军,屡屡上书请求增兵,但宣武帝不同意。中山王元英进抵悬瓠城以后,即与邢峦一起对悬瓠城发起猛攻。十二月十日,梁将齐苟儿等人开城投降,魏军入城后,即斩杀了白早生及其数十名同党。攻克悬瓠以后,元英即率领人马继续南下。梁宁朔将军张道凝驻扎在楚王城,听说魏军大军南下后,十二月十四日即弃城而逃,元英率军追击,将其斩杀。
北魏义阳太守辛祥与司州刺史娄悦共守义阳。梁将胡武成、陶平虏围攻义阳,辛祥趁夜出城偷袭梁军,一举生擒了陶平虏,斩杀了胡武成,梁军败散,义阳由此安定了下来。论功行赏,但娄悦认为辛祥作为自己的下属,竟然立下如此大功,遂向朝廷隐瞒了辛祥等人功劳,立功将士都没被封赏。
很快,中山王元英的部队就来到了义阳,魏军开始部署对三关的反攻。元英说∶"三关相互依托,就仿佛人的左右手一般,如果攻克其中一座关隘,其他两座将不战而走。进攻难的不如先进攻容易的,东关(武阳关)比较容易进攻,应当率先进攻它,这就是黄石公兵法上所说的'战如风发,攻如河决'之意。"决定首先进攻东关之后,元英担心其他两关的梁军会全力增援,又命令长史李华率领五位统军兵向西关(平靖关),以牵制梁军,他则亲自率领魏军主力朝东关扑来。
当初,司州刺史马仙琕命令云骑将军马广驻守在三关以北的据点长薄,军主胡文超驻屯在松岘(河南省罗山县西南九里关北,为三关以北据点)。天监八年(公元509年)一月十八日,元英率领的魏军进抵长薄之后,马广自知不敌,趁夜率部弃城逃归东关。魏军遂包围了东关。
梁武帝萧衍命令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元季率军增援东关。元英听说后,就暂时停止了进攻,故意放梁军援军入关,他对部将们说∶"我已提前察看了这里的形势,我攻下它就像是俯身捡拾东西一般容易。"众将都不相信。彭瓮生等人进入东关之后,元英下令魏军对东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六天的激战,魏军终于攻克了城池,俘虏马广、彭瓮生、徐元季三将及七千多名梁军。接着,元英指挥大军由东向西进攻中关广岘关,驻守此地的太子左卫率李元履不战弃城而逃;又进攻西关,马仙琕也是弃城退去。此战魏军共生擒梁将六人,偏将二十人,士兵七千人,缴获大米四十万石。
梁武帝派遣南郡太守韦叡率军增援马仙琕,韦叡率部进至安陆后,下令增修城墙两丈多高,又命令士兵们开挖壕沟,修筑高楼。众将都嘲讽他胆怯,韦叡却说∶"不然。身为一名将领,应该有胆怯的时候,不应一味逞强。"当时,元英率军猛追马仙琕,想要洗刷钟离惨败之耻,听说韦叡前来的消息后,元英即下令撤军。梁武帝也下诏罢兵。
北魏顺利收复悬瓠、三关之后,东线和西线的战事仍在进行。
据《魏书·杨椿传》记载∶ "永平初,徐州城人成景俊以宿豫叛,诏棒椿率众四万讨之,不克而返。"由此说明,北魏企图收复宿豫的战斗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在北魏荆州地区,荆州刺史元志也于天监八年三月发兵南犯。元志是河间公拓跋齐的孙子,为宗室疏属,在孝文帝南伐时,以自已的身体保护孝文帝。被流箭射瞎了一只眼睛,后被任命为代理恒州刺史,宣武帝即位后,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为了配合中线作战,元志率领七万魏军进攻潺沟(湖北省襄阳市境)。魏军所到之处驱赶当地山蛮,山蛮纷纷南渡汉水,来到梁国雍州境内避难。雍州将佐认为山蛮屡屡骚扰边境,不如因此将他们全部杀死。雍州刺史萧贵却说∶"山蛮走投无路,前来投奔,这种情况下杀死他们不吉利。况且,魏军入侵,山蛮总能作为我们的屏障,如果将他们全部诛杀,那么,魏军南下进攻将会长驱直入,这不是好计策。"萧禺下令打开樊城城门,将山蛮接入城中。他又命令司马朱思远、宁蛮长史曹义宗、中兵参军孟惠俊领兵迎击魏军,在潺沟大破魏军,生擒元志的长史杜景,斩首上万级,魏军的尸体布满汉水(今汉江)。萧晶又派中兵参军崔绩率众打捞尸体,予以掩埋。
从梁武帝即位后到如今,魏梁双方一直战事不断。北魏趁着齐梁易代之际,中线夺取了义阳三关,西线则占领了汉中,在东线,北魏企图以寿阳为依托,夺取钟离,但在元澄和元英发起的两次钟离之战中,魏军均以惨败而告终。梁武帝即位以后,则企图通过北伐夺回寿春失地,改变不利的战略态势,但也在寿春之战中惨败,不过,通过第二次钟离之战,韦叡、曹景宗所部大破魏军,接着,就发生了刚刚过去的悬瓠、义阳之战,北魏收复了两地,而梁军则在淮河下游得到了淮北的宿豫。
可以说,经过梁初的一系列战争,两国之间是两败俱伤,但是,从总体上看,梁朝显然处于劣势,北魏占领了义阳和汉中地区,当然比梁军占领宿豫一座孤城意义要大很多,这是梁武帝主动请求和解的根本原因,而宣武帝不会用汉中与宿豫交换,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两国之间在随后的两年里,还将在东线进行一番小规模的争夺,但大规模的战争暂时就告一段落了。
不错,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