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开疆扩土——慕容麟出征救北魏,慕容垂攻东阿,慕容农占历城

雁玉历史 2025-03-16 05:56:38
前秦苻登继位,慕容麟出征漠北

公元386年十月,前秦皇帝苻丕驻扎在平阳(今山西临汾),正准备入关,与各方势力在临晋(今陕西大荔)会合,共同讨伐后秦。

此时的前秦,仅剩并州和秦州两地。其中并州相对完整,而秦州大部分已被西秦和后秦占领。幸运的是,南安王苻登仍在秦州的南安郡(今甘肃陇西东南)坚守,使得秦州尚未完全失守。

然而不久后,并州却率先丢失,这对前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西燕河东王慕容永已率军抵达河东郡的闻喜(今山西闻喜),停留近四个月,仍试图继续向东推进。

慕容永得知苻丕正在平阳驻守,而平阳距离闻喜以北不足两百里。于是,他派遣使者觐见苻丕,请求让路以便率部东归。

然而,苻丕如同当年的苻睿一样,坚决拒绝鲜卑人的东返要求,决定出兵阻截。

相比之下,后秦姚苌对这支部队的态度更为明智。姚苌始终认为慕容鲜卑的目标是东返,因此可以坐收关中之利。如果苻丕也选择放行慕容永东返,或许能避免自身过早覆灭,同时让慕容永东进威胁后燕慕容垂,从而形成两燕相争的局面。

然而,苻丕似乎忘记了当初离开晋阳(今山西太原)西进的初衷是为了讨伐后秦姚苌,如今却在途中与西燕慕容永发生冲突。

不久后,双方在襄陵(今山西襄汾)展开激战。结果,前秦军队惨败,左丞相王永、卫大将军俱石子阵亡,苻丕的皇后杨氏被俘。

此时苻丕不敢向北进军至晋阳,他忧虑留守晋阳的东海王苻纂会凭借手中的三千兵力发动叛乱。毕竟苻丕此战已经损失惨重。

于是苻丕率领数千骑兵向南行进,抵达东垣(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计划南渡黄河以夺取洛阳。

然而驻守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东晋扬威将军冯该得知苻丕南下的消息后,迅速率军迎击。

两军相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苻丕不敌阵亡,太子苻宁与长乐王苻寿被俘虏。冯该将苻宁和苻寿押送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交由东晋朝廷处理。孝武帝赦免了二人,并将他们送至前秦太子苻宏处。

另一边,晋阳城中的前秦东海王苻纂闻讯苻丕战死,便与其弟、尚书苻师奴一同率领数万部众放弃晋阳,向西渡过黄河,驻扎在杏城(今陕西省黄陵县)。西燕河东王慕容永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遣一支部队北上占领晋阳。

随后慕容永亲自率领另一支军队继续向东推进,直至并州上党郡长子县(今山西省长治市)。至此慕容永已全面掌控并州,遂定都长子,正式称帝,并改年号为中兴。他还册封苻丕的杨皇后为上夫人,但杨皇后坚决拒绝,并试图用佩剑刺杀慕容永,最终却被慕容永杀害。

苻丕不幸战死,苻纂向西撤退,此时的前秦已经陷入无君无都的困境。

幸而,南安王苻登此前已成功攻克秦州南安郡,并吸引了三万多户蛮夷与汉人归附。至此,前秦尚存的部分领地包括秦州的一些郡县以及苻纂驻守的杏城等地。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前秦已没有一个完整的州,而仍在顽强奋战的唯有苻登。当时苻登尚未得知苻丕遇害的消息。他决定进攻被后秦占据的秦州重镇上邽(现今甘肃省天水市),以期收复整个秦州。

后秦秦州刺史姚硕德在得知苻登来袭后,迅速派人向姚苌汇报。姚苌接到消息后,亲自率军前来支援。两军于胡奴阜(现今甘肃省天水市西部)相遇,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苻登的部队表现出极大的英勇,最终大获全胜,歼灭了后秦两万余名士兵。

在这场战斗中,将领啖青更是射中了后秦皇帝姚苌。身负箭伤的姚苌不敢继续作战,于是退回上邽城内休养。

随后,姚苌离开上邽,而姚硕德则带领后秦军队继续抵抗苻登。

后来,姚苌听说苻登的军队将敌人当作肉食,便派使者对姚硕德说:“如果你再不回来,一定会被苻登吃掉。”

然而,姚硕德依然坚守在秦州,不肯离去。

苻登与后秦在秦州的首次交锋虽大获全胜,但并未全歼姚硕德部,也未能攻下秦州治所上邽城。然而不久之后,苻登却于陇东(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举行了登基仪式,正式称帝。

同年十一月,前秦尚书寇遗护送渤海王苻懿、济北王苻昶抵达杏城,随后前往南安郡投奔苻登。当时苻登正驻军于陇东郡,得知前秦皇帝苻丕已战死的消息后,为苻丕举行国葬,并追谥其为哀平皇帝。

南安众将纷纷劝苻登即位称帝,但苻登起初打算拥立苻丕之子苻懿为帝。

众将则表示:“苻懿虽为先帝之子,但年幼难当大任。如今后燕、后秦、西燕三股势力虎视眈眈,国家动荡之际应立长君,这正是《春秋》之义。大王您持剑征战于西州,如凤凰翱翔于秦陇之间。偏师出击便使姚苌溃败,此等功绩可谓光照天地。大王应当如飞龙般拯救旧都,以社稷宗庙为重,建立中兴大业。如此重任,非大王莫属。”

最终,苻登接受众将劝进,在陇东设坛登基,改元太初。

苻登即位后不久,册封毛氏为皇后,封渤海王苻懿为皇太弟。同时派遣使者前往杏城,任命东海王苻纂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大司马,并晋封为鲁王;任命苻纂之弟苻师奴为抚军大将军、并州牧,封朔方公。

使者到达杏城宣读诏书时,苻纂听后颇为不满,对使者说道:“渤海王(苻懿)是先帝之子,南安王为何不拥立他为帝,反而自己坐上了皇位?”

一旁的长史王旅劝谏道:“南安王既已称帝,按理不会中途更改。如今贼寇未灭,宗室之间不应自相残杀。”

苻纂这才勉强接受了任命。此时,卢水胡人彭沛谷、匈奴屠各人董成、张龙世以及新平羌人雷恶地皆归附苻纂,其部众规模迅速扩充至十余万人。

386年八月,后燕赵王慕容麟击败鲜于乞后返回中山(今河北定州),恰逢北魏使者安同也抵达中山。

安同此行是受北魏王拓跋珪派遣,前来向后燕请求援助。在此简要介绍一下北魏的情况。

早在376年冬,前秦灭代国时,苻坚将代国以黄河为界分为两部分,分别交由刘库仁和刘卫辰管辖。当时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年仅六岁,在母亲贺氏带领下投奔了刘库仁,受到刘库仁厚待。384年十月,刘库仁遇害,其弟刘头眷继位。

385年八月,刘头眷在善于(今山西右玉东南)击败贺兰部,并在意亲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大破柔然部。

刘头眷之子刘罗辰曾对父亲说:“近期四处征战,所向披靡,但真正的心腹大患应尽早铲除。”

刘头眷问:“谁是心腹大患?”

刘罗辰答道:“堂兄刘显残暴凶险,必会作乱。”

刘显为刘库仁之子,刘头眷未采纳刘罗辰建议除掉刘显。

不久,刘显果然杀害刘头眷自立,还欲加害十五岁的拓跋珪。

刘显之弟刘亢埿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母,她将此事告知了拓跋珪的母亲贺氏。

刘显的重要谋士梁六眷是拓跋什翼犍的外甥,他也派部属穆崇、奚牧秘密通知拓跋珪。于是贺氏设宴请刘显赴宴,并将其灌醉。

随后,贺氏让儿子拓跋珪与旧臣长孙犍、元他、罗结骑马逃离。次日清晨,贺氏故意惊扰马厩中的马匹发出叫声,惊醒梦中的刘显。贺氏见到刘显便哭诉道:“我的儿子昨晚还在,如今不知去向,想必是你们有人害了他。”刘显不明真相,未下令追杀拓跋珪。

拓跋珪逃至舅父贺讷处,贺讷惊喜地说:“将来复国后,莫要忘了老臣。”拓跋珪答道:“必定遵从舅父教诲,不敢遗忘。”

之后,刘显得知拓跋珪逃脱,准备加害贺氏。贺氏逃至刘亢埿家,藏身神车中整整三天。

刘亢埿全家求情,贺氏才免遭一死。

此时,南部大人长孙嵩率领七百余家部落背叛刘显,投奔拓跋珪。后来刘显内部再次发生叛乱,中部大人庾和臣保护贺氏也投奔了拓跋珪。

拓跋珪在舅父贺兰部的生活也充满危机。他的另一位舅父贺染干(贺讷之弟)因见他深得民心而心生嫉妒,便指使亲信侯引七突暗害拓跋珪。然而,计划泄露,行刺未能得逞。

随后,贺染干亲自率兵包围拓跋珪,意图武力解决。危急时刻,贺氏(拓跋珪的母亲)挺身而出,质问贺染干:“你们究竟想对我如何?为何要如此对待我的儿子?”贺染干听后感到羞愧,一时语塞,最终撤军而去。

到了385年十二月,拓跋珪的曾叔祖拓跋纥罗与弟弟拓跋建,以及各部落首领一同向贺讷请求,推举拓跋珪为国主。

386年正月初六,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乌兰察布锡拉木林河)召集部落大会,正式登上帝王之位,称代王,并改元“登国”。他任命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分别统领各部。

此外,他还任用张兖为左长史,许谦为右司马,王建、和跋、叔孙建、庾岳为外朝大人,奚牧为治民长。长孙道生、贺毗等人则随侍左右。

同年二月,拓跋珪定都于定襄郡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推行农耕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深得民众拥护。

四月,拓跋珪改称魏王,正式建立魏国,史称北魏。从此,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历史拉开序幕。

公元386年八月,匈奴部落首领刘显得知北魏国君拓跋什翼犍的小儿子拓跋窟咄在新兴郡(今山西忻州)担任太守,便派遣其弟刘亢埿前去迎接。同时,刘显率部向北进发,逐渐逼近北魏南部边境,这一举动让北魏内部人心惶动。

此时,拓跋珪身边的侍从于桓等人与部分部众密谋,计划擒拿拓跋珪,以响应拓跋窟咄的行动。与此同时,幢将莫题也暗中与拓跋窟咄保持联系。

然而,于桓的舅父察觉了这一阴谋,并及时向拓跋珪告发。

得知消息后,拓跋珪果断处决了于桓等五名主谋者,而对莫题等七人则予以赦免,以稳定局势。

年仅十六岁的拓跋珪面对内部的叛乱和外部的压力深感不安,决定暂时放弃盛乐城,率众向北越过阴山,投靠其舅父所在的贺兰部以寻求庇护。

为应对当前危机,拓跋珪还派遣外朝大人安同前往中山,向后燕求援。中山留守的太子慕容宝接到北魏使者的求救请求后,不敢擅自做主,立即派人向后燕皇帝慕容垂禀报此事。慕容垂随即下令,命赵王慕容麟率领一支军队北上,支援拓跋珪渡过难关。

慕容麟的部队尚未抵达北魏境内时,拓跋什翼犍的小儿子拓跋窟咄已率领部众向北推进,不久便进入了北魏南部地区。

此时,在阴山以北的贺兰部,拓跋珪的舅父贺染干又带领一支军队南下,侵入北魏北部边境。贺染干与拓跋窟咄相互配合,使得北魏各部落陷入极大恐慌。北部大人叔孙普洛因此逃往匈奴部落首领刘卫辰处避难。

而此时的刘卫辰正驻守朔方(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北),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其实力已十分强盛。

后秦皇帝姚苌在长安封刘卫辰为大将军、大单于、河西王、幽州牧;西燕皇帝慕容永则封刘卫辰为大将军、朔州牧。

另一方面,慕容麟得知北魏各部落一片混乱,认为有必要尽快将自己前来支援的消息传回北魏,以安抚人心,并对贺染干和拓跋窟咄形成威慑。于是,他派遣拓跋珪的使节安同先行返回北魏报信。

当安同回到北魏后,各部落听说后燕援军即将到达,人心渐趋稳定。十月,拓跋珪也亲率一支队伍南下与慕容麟会师。此时,拓跋窟咄正好抵达高柳(今山西省阳高县)。

拓跋珪与慕容麟联合出击,成功击败了拓跋窟咄,迫使其逃往刘卫辰处。随后,拓跋珪接管了拓跋窟咄的所有部众。

由于北部大人叔孙普洛已经逃离,拓跋珪任命库狄干为新的北部大人。完成使命后,慕容麟受到北魏王拓跋珪的隆重感谢,随后返回中山。

慕容垂攻温详 慕容隆击溃张愿

386年八月,后燕开国君主慕容垂已届六十一岁高龄。这位老当益壮的皇帝率领麾下精锐,包括范阳王慕容德、高阳王慕容隆等心腹爱将,从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出发,展开一场旨在扩张领土的南征行动。

十月,慕容垂大军抵达冀州清河郡(今河北清河)。此时,叛乱分子吴深占据清河城,公然与朝廷对抗。慕容垂下令攻城,但吴深防守严密,久攻不下。慕容垂遂改变策略,仿效其兄长慕容恪的成功经验,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意图以时间消磨敌方斗志。

转眼到了十二月中旬,清河城已被围困两月有余。随着冬季来临,城内粮草渐尽,守军士气低落。慕容垂见时机成熟,果断发动总攻,一举攻克清河城。吴深仓皇出逃,单骑遁去。

慕容垂并未因初战告捷而止步,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南下,在平原国聊城县(今山东聊城)的逢关陂驻扎休整。自八月离京以来,慕容垂率军南征数百里,然其北返之意仍未显现。

原来,慕容垂的下一个目标是位于聊城以南百里的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这已是东晋控制下的兖州济北郡之地。

由此可以看出,慕容垂此番南征不仅意在平定内乱,更欲趁势蚕食东晋疆土,进一步扩大后燕版图。

东晋时期,驻守东阿的是济北郡太守温详,他曾担任前燕太子洗马。当时,慕容垂命令其兄范阳王慕容德与儿子高阳王慕容隆率军进攻东阿。

温详得知后燕军队来袭的消息后,派遣堂弟温攀驻守黄河南岸,并让儿子温楷防守碻磝津(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

尽管慕容垂身处前线征战,却始终关注京都中山的局势。此时,赵王慕容麟在救援北魏拓跋珪后返回中山,慕容垂还下诏册封拓跋珪为西单于,并晋封其为上谷王。然而,拓跋珪认为“上谷王”的封号不足以匹配自己的身份,远不及“魏王”尊贵,因此拒绝接受,继续自称魏王。

387年正月,慕容垂亲自抵达黄河前线视察部队。

高阳王慕容隆向父亲进言道:“温详之辈不过是一群文弱书生,他们的军队也是乌合之众,全靠黄河天险才得以自保。如果我们能够成功渡河,他们必定会望风而逃,根本无需正面交战。”

慕容垂认同这一观点,随即采纳了慕容隆的建议。正月二十一日,慕容垂派遣镇北将军兰汗和护军将军平幼,在碻磝津以西四十里处南渡黄河,同时由慕容隆率军在黄河北岸警戒掩护。

后燕大军的突然出现令温攀、温楷叔侄大惊失色,二人直接弃军而逃,奔回东阿城。平幼率部乘胜追击,重创东晋军队。温详闻讯后,连夜携家眷南下投奔彭城(今江苏徐州),其麾下三万士兵全部投降后燕。慕容垂随后任命太原王慕容楷为兖州刺史,负责镇守东阿。

慕容垂抵达东阿时,有四位人士前来归降。他们分别是光祚、封孚、封劝和朱肃。其中,光祚曾是前秦的冗从仆射,他曾对苻坚直言:“陛下是否怀疑慕容垂?慕容垂并非甘居人下之人。”

当时苻坚极为信任慕容垂,视其为心腹,并将光祚的话转告给慕容垂。后来,光祚随长乐公苻丕来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香菜营乡邺镇村)。

当苻丕放弃邺城,前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时,光祚与黄门侍郎封孚、钜鹿郡太守封劝(封奕之子)选择南下归附东晋。

在慕容垂第二次围困邺城期间,西河郡人朱肃也率领部众南下投奔东晋。东晋皇帝司马昌明随即颁布诏书,任命光祚等人为河北诸郡官员,名义上隶属于济北郡太守温详。

然而,随着温详战败撤退,光祚等人便前来向慕容垂投降。慕容垂欣然接纳了他们,并以礼相待,一如往昔。当他见到光祚时,不禁潸然泪下,衣襟尽湿。

慕容垂感慨道:“天王对我恩重如山,我也曾全心全意辅佐于他。然而,我却因受到苻丕、苻晖的猜忌,不得不做出辜负天王之事。每每想起这些,我都夜不能寐。”

光祚听后深感动容。随后,慕容垂赏赐光祚金银绸缎,但光祚婉言谢绝。

慕容垂问道:“卿今日是否仍对我有所疑虑?”

光祚答道:“臣过去只知忠于主人,未曾料到陛下今日还提及此事。看来臣难辞其咎。”

慕容垂听后大喜,说道:“卿的一片赤诚之心,正是我所期待的。方才不过是戏言罢了。”

于是,慕容垂对光祚更加优待,并任命他为中常侍。

慕容垂刚刚平定了东阿,却接到紧急军报:魏郡太守齐涉在新栅(今河北清河县西)据城反叛,并暗中与东晋泰山郡太守张愿勾结。张愿更是亲率一万多人马北上,进驻祝阿(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的盆口,同时联合黎阳(今河南浚县)的丁零首领翟辽共同响应齐涉。

此时,慕容垂所在的东阿正好处于齐涉、张愿和翟辽三方势力的中间地带。面对复杂的局势,究竟先攻打哪一方,慕容垂一时难以抉择。

高阳王慕容隆进言道:“新栅城防坚固,强攻必定耗费时日,若被困于城下,张愿与翟辽再趁机来袭,我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而张愿虽兵力众多,但多为新附之众,尚未形成合力。依孩儿之见,应在张愿兵马未稳之时主动出击。听闻张愿父子勇猛异常,定不会退缩,我们可一战擒之。一旦张愿被击溃,齐涉便难以独存。”

慕容垂深以为然,当即命慕容隆率部先行前往讨伐张愿。

二月,慕容垂又派遣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以及龙骧将军张崇率领两万大军增援慕容隆,共同围攻张愿。

不久后,大军抵达斗城,距离盆口仅二十余里,全军解鞍稍作休整。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张愿突然率军发起突袭,后燕军队猝不及防,一片混乱。

就连范阳王慕容德也惊慌失措,仓皇而逃。唯有慕容隆所部稳如泰山,迅速下令加强防御。

此时,张愿之子张龟手持长枪冲杀而来,慕容隆镇定自若,命令麾下猛将王末迎战。

王末英勇无双,几个回合便斩杀了张龟。随后,慕容隆指挥大军缓缓推进,张愿见势不妙,只得率军撤退。

慕容德率领部队撤退了一里多地后,发现张愿并未派兵追击,同时又得知慕容隆已经成功击退了张愿,于是立即下令重新集结兵马,并与慕容隆汇合。

尽管慕容隆刚刚取得了一场胜利,但慕容德仍然谨慎地劝说道:“敌军气势正盛,我们应当采取缓攻策略。”

然而,慕容隆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解释道:“张愿趁我们不备发起突袭才得以占得先机。但我们的将士被困在黄河渡口南岸,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战,最终成功击退敌人。如今局势已对敌方不利,他们内部士气低落,有人主张进攻,有人却想撤退,无法形成合力。此时正是我们迅速出击的好时机。”

慕容德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回应道:“我们完全听从你的指挥。”随后,慕容隆下令向张愿发起反击,在盆口展开激战,大败张愿,共斩杀敌军七千八百余人。

张愿仓皇而逃,一路向南奔袭一百里,直至三布口(今山东省肥城县东)。而后燕军队顺利进入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青州、兖州、徐州等地的多处坞堡纷纷向后燕投降。慕容垂任命慕容绍为青州刺史,驻守历城。

之后,慕容德率部返回东阿与慕容垂会师。张愿被击败的消息传到新栅后,齐涉的将士们闻讯大惊,担心慕容垂会派兵攻打。在此情况下,一名叫冬鸾的人发动兵变,抓获齐涉并将其献给慕容垂。

慕容垂下令处斩齐涉父子,而对其余人员则予以赦免。

四月,慕容垂在历经八个多月的南征后终于返回中山都城。

同月十五日,皇子慕容柔、皇孙慕容盛与慕容会从长子(今山西长治)历经艰险逃回中山。

原来,慕容柔、慕容盛和慕容会自386年十月起便留在西燕军中,跟随慕容永抵达长子。到了同年十一月,十四岁的慕容盛对叔父慕容柔和兄长慕容会说道:“主上(慕容垂)已在幽州、冀州重振基业,但东西尚未统一,我们在此必然会被猜忌。不论智愚,我们都将大祸临头。不如尽早东归,以免遭人鱼肉。”

慕容柔深以为然,三人于是秘密逃离长子,经过近半年的跋涉,最终成功抵达中山。

慕容垂见到皇子和皇孙平安归来,非常欣慰,当即下令大赦天下。他还特意询问慕容盛:“长子的情况如何?是否有机会夺取?”

十五岁的慕容盛从容答道:“西燕军心不稳,人人皆有东归之心。陛下只需修德行仁,静待时机。一旦大军出征,西燕将士必定弃甲投降,如同孝子奔向慈父一般。”

慕容垂听后大喜,称赞孙儿的见识。

四月十八日,慕容垂封慕容柔为阳平王,慕容盛为长乐公,慕容会为清河公。然而,就在他回到中山不久,便收到远方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和代郡(今河北蔚县)发生叛乱的消息。

据报,一个月前,上谷郡太守封戢被王敏杀害,代郡太守贾闰则被许谦驱逐,二人随后献城投降了匈奴部落首领刘显。面对这一局势,慕容垂决定再次派遣赵王慕容麟率军出征平叛。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