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到苏联访问时,用卢布买了两样东西,一辆自行车一个吸尘器
世人皆知彭德怀元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军事家,却鲜有人知他还是一位极其节俭的长者。1957年深秋,当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的钟声在莫斯科上空回荡时,这位中国国防部长收到了一笔意料之外的"零花钱"。在那个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手握一笔外汇,换作是别人,或许会为自己添置些稀罕物件。然而,彭老总却只买了两件看似普通的东西:一辆自行车和一个吸尘器。这两件看似平常的物品背后,究竟有着怎样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位战功显赫的元帅,为何会做出如此朴素的选择?
一、初到莫斯科
1957年11月2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刚刚抵达,空气中还飘着细碎的雪花。当时的莫斯科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街道两旁挂满了红旗和彩带,为迎接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做着最后的准备。
彭德怀作为代表团的重要成员,一下飞机就被苏联的寒意打了个措手不及。他穿着那件在陕北、太行山都穿过的老军装,倒让苏联方面的接待人员格外重视。"这可是中国的元帅啊!"他们私下议论道。
第二天一大早,杨尚昆就来到彭德怀的房间,说:"彭总,毛主席要见赫鲁晓夫同志,您看咱们军事代表团的事要不要提一提?"彭德怀正在整理文件,头也不抬地说:"这事儿主席心里有数。"
其实在动身前,彭德怀就和毛主席商量过派遣军事友好代表团来苏联访问的事。只是苏联方面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这让彭德怀颇为担心。要知道,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出访,而是要同苏联军事专家探讨许多重要问题。
11月4日上午,克里姆林宫内,毛主席见到赫鲁晓夫时,不经意间提到了这件事。赫鲁晓夫立刻表示欢迎,还特意叮嘱要好好招待中国的军事代表团。就这样,彭德怀带领的军事友好代表团得以正式成行。
代表团成员们刚到莫斯科,就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苏联国防部派出了专门的陪同人员,安排他们参观了列宁格勒军事学院、莫斯科防空系统等重要军事设施。彭德怀特别关注苏联的军事教育体系,不时询问具体细节。
一天晚上,代表团成员们正在交流白天的见闻,忽然有苏联工作人员送来了一个信封。打开一看,原来是苏方准备的卢布,说是给代表团成员在莫斯科期间使用的零用钱。这在当时可是稀罕事,要知道那会儿国内可是连外汇券都管制得很严格呢!
彭德怀接过信封时沉默了一会儿。作为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他深知这笔钱的分量。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两国友谊的见证。但他的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情绪,只是轻轻地把信封放在了桌上。此时的他,大概想不到这笔意外之财,将成为一个传颂多年的佳话。
二、意外之财的来源
在莫斯科的寒风中,这笔突如其来的卢布让整个代表团都有些意外。那是1957年11月的一个傍晚,苏联国防部的工作人员带着一摞信封来到了中国代表团下榻的宾馆。每个信封里都装着数额相当的卢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是我们苏联人民的一点心意,请各位同志在莫斯科期间使用。"苏方工作人员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解释道。代表团里的其他成员纷纷表示感谢,但彭德怀却迟迟没有伸手去接。
这时,苏联国防部的副部长格列奇科上将专门来到彭德怀的房间,亲自说明这是苏联方面的传统礼节。"每个来访的友好国家代表团,我们都会准备一些生活费用。"格列奇科说,"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表达我们的诚意。"
在场的翻译还记得,当时彭德怀正在整理一份关于参观列宁格勒军事学院的笔记。听完格列奇科的话,他放下钢笔,缓缓站起来说:"既然是传统礼节,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代表团其他成员收到卢布后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计划购买当地特产带回国内,有的想给家人买些苏联制造的日用品。毕竟在那个年代,能有机会用外汇购买国外商品的机会实在难得。
当天晚上的会议上,彭德怀特意强调:"这笔钱来之不易,大家要用在刀刃上。"他提醒代表团成员,要把这笔钱用在考察苏联先进技术和设备上,而不是个人享受。
第二天一早,代表团的行程安排是参观莫斯科国防工业展览馆。一位年轻的团员在路上谈起准备用这笔卢布买一只瑞士手表,彭德怀听后说:"同志,你还是多想想能给国家带回什么有用的东西。"
这笔意外之财的金额具体多少,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当时随团翻译的回忆,每个信封里大约有3000卢布左右。按照当时的物价,这笔钱足够在莫斯科生活一个月有余。
有趣的是,苏联方面给予的这份"心意"在当时还引发了一个小插曲。由于中苏两国都实行计划经济,这种直接发放现金的做法在国内是很少见的。代表团有同志甚至一度担心这样收下是否合适。但彭德怀表示:"既然是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我们就要本着对等的原则来处理。"
这笔卢布最终成了代表团访问期间的一个转折点。正是有了这笔资金,彭德怀才得以在后来购买那辆自行车和吸尘器。而这个决定,也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高级领导干部的独特风格。
三、两件特殊的礼物
1957年11月中旬,莫斯科的冬天已经来临。一天下午,彭德怀在参观完苏联国防工业展览后,独自走进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古姆百货商场。这座建于1893年的大型商场,当时是苏联最大的零售商场,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商品。
古姆百货商场的自行车专柜里,陈列着几十辆不同型号的自行车。彭德怀仔细询问了每辆车的性能和价格,最终选中了一辆结实耐用的"乌克兰"牌自行车。售货员告诉他,这种自行车是莫斯科自行车厂的畅销产品,质量有保证。
"这辆自行车是给谁买的?"随行的翻译好奇地问。"给我儿子彭总旗。"彭德怀回答说。原来,彭总旗当时在湖南老家工作,每天都要骑很远的路去上班。他经常给父亲写信,提到自己的那辆旧自行车总是出问题,修了又坏,很是麻烦。
付完自行车的钱,彭德怀又来到了家用电器区。在那里,他被一台崭新的吸尘器吸引住了。这是一台"列宁格勒"牌的电动吸尘器,在当时算是相当先进的家用电器。经过仔细询问和观察后,他决定把这台吸尘器买下来。
"这个是准备带回国送给谁呢?"翻译又问道。彭德怀说:"这是给我妹妹买的。她身体不好,打扫卫生很费劲。有了这个,就能轻松些。"原来,彭德怀的妹妹一直独自生活,年纪大了后,每天打扫房间都十分吃力。
购物结束后,彭德怀特意叮嘱商场的工作人员,要把这两件商品妥善包装好。他说:"这可都是要带回国的,路途远,得包装结实些。"商场的工作人员听说这是中国的元帅要带回国的礼物,特意用了双层包装,还加了防震的填充物。
有意思的是,当时古姆百货商场的其他顾客并不知道这位穿着普通的中国客人是谁。他们只是偶尔驻足,好奇地看着这位仔细挑选商品的东方面孔。彭德怀全程都保持着一贯的平和态度,就像一个普通的顾客一样,认真地完成了这次购物。
当天晚上,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得知彭德怀买了这两样东西,都觉得不可思议。在那个年代,能用外汇买进口商品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而彭德怀却只买了这两件普通的生活用品,而且都不是给自己用的。
这两件礼物的价格加起来只用了不到一半的卢布。剩下的钱,彭德怀全部上交给了组织。他在代表团会议上说:"这些钱是国家的,用不完就应该还给国家。"这番话在代表团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他成员也纷纷表示要把剩余的卢布上交。
这两件特殊的礼物,见证了一位军事家朴素的生活作风。它们不是价值连城的奢侈品,而是充满温情的实用物品。这个选择本身,就是对彭德怀为人处世态度的最好诠释。
四、礼物的归宿
1957年12月初,代表团结束访问返回北京。彭德怀带回的那辆自行车和吸尘器,被他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办公室里。当时正值年底,各项工作都很繁忙,这两件礼物暂时没有送出去。
1958年春节前夕,彭德怀抽空回了一趟湖南老家。他特意把那辆"乌克兰"牌自行车带上了火车。当时的火车条件很简陋,为了不让自行车受损,他把车子放在了自己的卧铺下面。列车员看到这位德高望重的元帅如此珍惜一辆普通的自行车,都觉得十分感动。
到了湖南湘潭,彭总旗正在县里开会。得知父亲要来,他立即请假赶回家。当他看到那辆崭新的自行车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可是当时国内很少见到的苏联产自行车,不仅造型美观,而且结实耐用。
彭总旗骑着新自行车上班的事情很快在当地传开了。大家都说,这自行车可真是个宝贝,一位普通工作人员能有这样的好车,全靠他爹是位好官。但彭总旗却总是说:"这不仅仅是一辆自行车,更是父亲的一片心意。"
至于那台吸尘器,彭德怀是在1958年清明节时送到妹妹家的。当时农村还没有普及电器,很多人都不知道吸尘器是什么东西。彭德怀亲自给妹妹演示了吸尘器的使用方法,还特意用俄文说明书翻译了维护保养的要点。
妹妹收到吸尘器后非常感激,但也有些担心会用坏这个稀罕物件。彭德怀说:"这是苏联产的,质量很好,你就放心用吧。只要注意保养,肯定能用很多年。"果然,这台吸尘器一直伴随着彭德怀的妹妹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最终报废。
这两件礼物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们都说,堂堂国防部长出国访问,不是买些价值连城的奢侈品,而是买了这样实用的东西给亲人,这才是真正的为民着想。特别是那辆自行车,彭总旗一直骑到1965年,直到车子实在骑不动了才换了新的。
有一次,县里的干部看到彭总旗还在骑着这辆旧自行车上班,劝他换辆新的。彭总旗却说:"这可是父亲从莫斯科给我带回来的,骑得动就继续骑。"这辆自行车不仅承载着父子之情,也见证了那个特殊年代领导干部的朴素作风。
这两件礼物的命运也颇为传奇。那台吸尘器在文革期间幸免于难,被彭德怀的妹妹小心保管着。而那辆自行车后来被县博物馆收藏,成为了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都是那个特殊年代的见证者,记录着一位军事家对亲人的深情厚意。
现在,这个购物的故事仍然在湘潭流传。每当有人提起彭德怀在莫斯科买的这两件礼物,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点头称赞。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礼物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为官者如何对待权力与亲情的生动例证。
五、另一种选择的可能
在1957年的莫斯科,彭德怀的这个购物决定引发了代表团内部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当时,随行的几位团员也各自收到了数额相当的卢布,他们的选择却与彭德怀大不相同。
代表团的一位成员选购了一套精美的水晶餐具,这在当时的苏联是极具代表性的奢侈品。另一位成员则买了一只瑞士机械表,这在五十年代末的中国可是稀罕物。还有人购买了当时最新款的照相机,这些都是在国内难得一见的商品。
彭德怀得知这些购物选择后,并没有任何批评。在一次晚餐时,他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只要问心无愧就好。"这番话让代表团的成员们陷入了深思。
当时莫斯科古姆百货商场里,不乏各种高档商品。从进口香水到名贵皮草,从高级手表到精致首饰,都是不少出国干部的首选。据随行翻译回忆,当时的售货员还特意向彭德怀推荐了一件昂贵的貂皮大衣,说这是送给夫人最好的礼物。
在代表团访问期间,苏联方面还特意安排参观了莫斯科最著名的珠宝店。店里陈列的钻石首饰和金银制品,都是精心挑选的精品。一些随行人员在那里购买了价值不菲的饰品,准备带回国送给亲朋好友。
有意思的是,当时还有一位苏联高级将领建议彭德怀买一支手工制作的猎枪,说这是送给军人最好的收藏品。这支猎枪的枪托上镶嵌着精美的雕刻,价格相当于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但彭德怀婉言谢绝了这个提议。
在莫斯科最后一天的早餐会上,有人谈起国内一些干部出国调研时大量购买奢侈品的现象。彭德怀说:"同志们手里的是国家的钱,花在什么地方,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这句话让在座的每个人都沉默了。
其实在当时的莫斯科,像自行车和吸尘器这样的普通商品并不少见。但选择这样的礼物带回国内的高级干部却不多。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购买一些在国内买不到的高档商品,这似乎成了那个年代出国干部的某种固定模式。
事后,代表团中有成员感叹,如果当初也像彭德怀那样选择一些实用的礼物,或许会有不同的意义。特别是那些价值不菲的奢侈品,在后来的政治风波中都成了批斗的把柄。而彭德怀带回的那辆自行车和吸尘器,却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这次莫斯科之行展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或许正是这种选择上的差异,才让彭德怀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