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市场的热闹浪潮中,《哪吒2》的热度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围绕这部电影,蹭热度现象屡见不鲜,这本是影视行业常见的生态,无可厚非。毕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借助热门IP的东风推广自身作品或观点,是许多人试图搭乘的便车。

从商业角度看,蹭热度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营销手段。就像在热门景点周围林立的小商铺,它们凭借景点的人流量获得客源。影视领域同样如此,与《哪吒2》相关的话题,无论是正面夸赞特效精良、剧情精彩,还是侧面分析角色成长、文化内涵,都能吸引大量观众的目光。这是大众对热门电影的关注度外溢,为创作者和商家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谁能巧妙利用这波热度,谁就有可能收获流量与收益。

然而,在蹭热度的大队伍里,总有一些行为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让人感到矫情和无耻。部分人充当所谓的“五毛党”,发布千篇一律、毫无营养的恶评通稿。这些恶评不是基于对电影的真实感受,而是背后利益驱使下的产物。他们不费吹灰之力,用一些刻板的负面话术抹黑电影,不仅误导了真正想了解电影质量的观众,也破坏了影视评论的健康生态。这种为钱发声的行为,如同在美食中混入沙子,破坏了原本美好的体验。

还有一些人在网络上反复抛出诸如“到底好不好看,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这类看似真诚,实则空洞无物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本质上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更多是为了制造话题,引发争论,以获取流量。对于电影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感受,这种简单粗暴的提问方式,不仅无法得到真正客观的答案,还容易让评论区沦为口水战的战场。

更有甚者,有人刻意强调“哪吒都突破100亿了,我还是没有观影的欲望”。这种言论,看似是在表达个人独特的观影态度,实则是一种无病呻吟式的自我炫耀。每个人的观影喜好不同,没有观影欲望本无可厚非,但特意将其公之于众,且以一种略带挑衅的方式,难免让人觉得是在故意带节奏。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热闹的宴会上,大声喧哗自己对满桌美食毫无兴趣,其目的并非真的分享感受,而是渴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在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看法。但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当这些矫情、无耻的言论充斥网络,影响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口碑,更是整个影视评论环境。那些真心想要了解电影的观众,可能会在这些嘈杂的声音中迷失,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

对于这些不良言论,我们不应坐视不管。当面对那些恶意的恶评、无聊的提问和无病呻吟的炫耀时,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进行吐槽和批评。这不是不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而是在维护一个健康、真实的舆论环境。只有让那些为了蹭热度而不择手段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让影视评论回归到理性、客观的轨道上。
在《哪吒2》的热度背后,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网络舆论的乱象。希望大家在面对热门电影时,能够保持理性和客观,用真实的感受和有价值的观点参与讨论,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影视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