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人们在广州象岗山上发现了一座西汉南越王墓。墓中出土各类随葬物1000余件(套),其中有“文帝形玺”金印等印章,确证墓主是2000多年前建都广州(时称番禺)的南越国第二代文王赵。从此,一个尘封千年的古老王国——南越国被开启了……

在中国南方,沿着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界,有五座绵延起伏的大山岭,大致上呈东西走向,历来被统称为“五岭”。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自汉代以来就叫做“岭南”。汉高祖四年(前203),岭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真正的国家,史称南越国。南越国存在90余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只能说是昙花一现,可是它对岭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至今还在引发着历史考古学家的评说兴趣。
岭南先民历史

岭南地貌主要是丘陵山地,近海有冲积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乔木参天,篁竹遍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几万年以前,这里就有马坝人、柳江人等远古人类的足迹。先秦时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则居住着几支不同种姓的越人,习惯上称他们为南越、西瓯、骆越。他们和居住在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吴越、闽越、于(干)越、杨越一起被泛称为“百越”。大致而言,南越人主要分布在今广东省境内;广西中部以北与湖南交界处主要是西瓯人的活动区;骆越人则散居在广西南部、西南部以及今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一带。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谱写着岭南古代史的第一章。
根据古书记载和考古资料的研究,先秦岭南地区还是九州之外的蛮荒之地,既不属于周朝版图,也不归任何诸侯国管辖。几支不同种姓的越人都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兼及黍粟等旱地作物,同时也进行捕捞、狩猎。青铜制的斧钺类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开发山林、编制竹制用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农业生产仍大量使用木、石、骨、蚌等工具,农耕水准则停留在“火耕水耨”、“耒耜而耕”的锄耕农业阶段。他们断发文身(即剪短头发,用针和颜料在身上刺涂出龙蛇的图案),穿麻织的贯头衣;崇拜鬼神,敬畏祖先,迷信鸡骨占卜;居住在木竹或茅草搭盖的高脚木(或竹)屋上(学名叫“干栏式建筑”);光脚行走,遇江河水道则用独木舟;没有文字,说胶着音的越语。总的来说,岭南地区在先秦时期并未脱离原始社会阶段。
秦平岭南

中原人早就知道岭南是个遥远而富庶的地方。秦始皇听说那里出产“犀牛、象齿、翡翠、珠玑”,于是在统一六国后,便决心征服这片土地。前220年,秦军进击闽越,并且顺利地取得胜利,遂于闽越所在地(今浙江省南部和福建省)设置闽中郡,为进军岭南建立了第一个桥头堡。接着,秦于前219年派遣将军屠睢统率50万大军进兵岭南,真定(今河北正定)的赵佗即为南下秦军将领之一。50万大军兵分五路,其中三路进入今广东省境内,迅速取胜,顺利抵达“番禺之都”;进入广西的两路,则遇到瓯越、骆越人的顽强抵抗。
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备极艰苦。后来秦始皇派遣监御史史禄率领兵民开凿灵渠,解决粮草、军械的运输问题,进而扭转战局,终于打败瓯骆人,在岭南这片土地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时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为有效地控制岭南,秦始皇把进入岭南的50万大军就地留戍,随后又分三批从中原迁徙数万人到岭南,与越人杂处,共同开发岭南。
南越国百年兴衰

秦平岭南之后,于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并以赵佗为龙川县令,执行秦始皇的“汉越杂处”政策,岭南的政局趋于平稳。未几,秦始皇于出巡途中病故,从此天下大乱。南海郡尉任嚣正逢身罹重病,不久于世。这时秦朝已经土崩瓦解,濒临灭亡。赵佗遂代行南海郡尉,叛秦自守,并向西扩展势力,兼并桂林和象郡,拥有岭南全境。不久,他以番禺为都城,自立为南越武王。从此,岭南地区出现了第一个国家政权,时为前203年。
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原。迫于中原民生凋敝,鞭长莫及,汉不得已于高祖十一年(前196)遣陆贾出使南越,承认既成事实,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并与之开设关市、剖符通使。
汉高祖死后,其妻吕后掌权。吕后下令禁止向南越输出铁器和母畜。这对南越经济是个致命的打击,迫使赵佗三遣大臣到长安上书陈请,但终未获吕后解除禁令的允诺。赵佗因此被激怒,公开与汉廷抗衡,并自立尊号为南越武帝。吕后遂遣将征讨。时值酷暑,汉军军中疫疾大作,大军未过五岭即折损不少,只得罢兵。1973年发掘马王堆三号墓时,墓中出土一幅《驻军图》,忠实地反映了当时双方军事部署的状况。
赵佗趁击败汉军的威势,以武力和财物慑服闽越、西瓯、骆越,版图东西达万余里。汉文帝即位之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改善与南越的关系,于是派人修葺保护赵佗在家乡的祖坟,封赏赵佗的同族九弟。双方关系遂恢复正常。武帝建元四年(前137),赵佗死。赵佗年寿过百,在位达67年。他雄心勃勃,有所作为,对开发经营岭南贡献卓绝,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赵佗高寿,太子赵始未及嗣位即亡,王位由其孙赵继任。赵的才能远不及乃祖,而此时汉正逢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武帝握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心仿效秦始皇,北却匈奴,南平百越。赵嗣位后,畏武帝天威,将太子婴齐送往长安当人质,自己则在国内僭号“南越文帝”,妄图偏安。赵继位十余年后病死,汉廷赐谥号“文王”。太子婴齐回国继位,为表明一心归汉,遂废其祖、父之武帝、文帝僭号,并立他在长安时娶的邯郸女氏所生之子赵兴为太子。过了七、八年,婴齐死,赵兴继位,氏为王太后。
这时汉朝已积极准备征服南越,一方面派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今湖南省郴县),藉以监视南越动态;另一方面又派人到南越关说赵兴“内属”(即归附汉朝)。赵兴于是上书汉朝,请与内地诸侯同制,三年一朝。武帝允其请。在南越统治集团中,有以丞相吕嘉为首的一派地方势力,早有叛汉夺权的意图。赵兴决定内属后,吕嘉遂公开反叛,杀死赵兴及汉使者,拥立赵婴齐与元配越女所生之子赵建德为王。汉武帝闻变,立即调拨10万大军,跨越五岭,对南越进行全面征讨。汉军长驱直入,先攻破南越都城的北面要塞石门,截获越军粮船,后沿小北江水道抵达番禺城下,连夜攻城。天明城破,南越王宫一片火海,南越国亡。时为元鼎六年(前111)。南越国的破灭,为汉朝经略岭南铺平了道路。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在原南越辖地设置南海、苍梧、合浦等九郡,加强对南疆的统治。
南越王国从赵佗僭越称帝到元鼎六年灭亡,共传五主9 3年(前203~111)。一个昙花一现的王朝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渺渺无踪……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地理文化领域的知识。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