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查贪官到被审查,执纪23年的老纪委,为何栽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

心语解者 2025-04-05 11:00:40

龙翔,江苏南京人,1963年6月生,大学学历。任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2025年春,62岁的龙翔在退休倒计时阶段被中央纪委审查,这位深耕纪检系统40年的"老纪委",最终倒在了自己最熟悉的战场上。从中文系才子到反腐战线尖兵,其职业生涯的戏剧性转折远超常人想象。

1984年夏,21岁的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龙翔作出惊人选择——跨省调入河南省纪委(1984.07)。这个决定埋下双重伏笔:放弃文学梦的遗憾,与提前5年抢占纪检赛道的前瞻。

在豫苏两省纪委系统辗转的12年间(1984-1996),他完成从干事到副处级干部的蜕变,期间1990年挂职句容县乡长助理的经历(1990.02-1991.02),为其积累起珍贵的基层治理经验。

1996年1月,33岁的龙翔迎来命运转折点——晋升江苏省纪委研究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此后10年(1996-2006),他如同坐上晋升快车道:从研究室到第五纪检监察室,38岁便跻身副厅级主任(2001.06)。

这段高速成长期暗藏玄机:2003年执掌南京纪委时刚满40岁,比同期地市纪委书记平均年轻8岁,这种"火箭速度"既彰显能力,也暗含风险。

2010年7月,47岁的龙翔攀至仕途顶峰——入列南京市委常委班子。执掌市纪委的8年间(2010-2018),他推动创立市督察工作办公室,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各个领域。

但2018年转岗人大后,这位"反腐老将"却逐渐淡出核心权力圈。最终在62岁临近退休时(2025.04),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审查,完成了从"执纪者"到"破纪者"的蜕变。

纵观龙翔41年仕途,呈现"三阶式"悖论:前20年谨慎爬坡,中间10年急速登顶,最后7年悄然越轨。这种"先清后浊"的轨迹颠覆常规认知——最懂纪律的人,往往最易陷入"灯下黑"困局。其案例犹如一记警钟:当监督者自恃熟悉规则而放松自律,制度利剑终将调转锋芒。

22岁带着笔杆子进纪委,37岁就当上省级纪检室主任,47岁跻身副省级城市常委——这升迁速度比坐火箭还快。管了23年纪检监察的人,查别人时铁面无私,自己却偷偷踩红线。

长期把持反腐要害部门,让他深谙制度漏洞。2010年身兼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督察办主任三职时,权力集中到能自己监督自己。

更值得警惕的是,落马前4年他已退居二线,却还能遥控南京政坛——2018年顶着人大主任头衔硬留任市委副书记1个月,这种“人走茶不凉”的思维,恰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给党员干部敲的警钟震耳欲聋:别把反腐岗位当“护身符”,执纪者更要守纪;别把退休当“保险箱”,离岗审计要抓早抓小。龙翔用38年爬上高位,1天就能跌落云端,可笑可叹。

0 阅读:0

心语解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