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选择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说实话这个时间点掐的是真准,这一年蒋介石的国民党集团才刚刚平定南方的军阀势力,引进德国的技术和工业设备也才两三年时间,很多项目才刚刚提上日程没有来得及建设就被迫开始了全面抗日战争。如果日本晚五年再发动侵略,那最终的结果真的很难说,在这几年中国民党在德国的帮助下已经开始建设军事工业,军队的整编也在逐步进行,五年后可能一切都会不一样。

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在武汉的国民政府形成对峙,之后汪精卫在同年7月15日宣布加入南京国民政府,投靠了蒋介石,之后窃取权力的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北伐,一路打到了北平,东北的张学良眼看打不过,选择改旗易帜,通电维护国家统一。
而当时和国民党为同盟的阎锡山与冯玉祥等人也在名义上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学到的就是这样,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但是后边事情还没有结束。在北伐结束之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军阀与蒋介石的矛盾激化,形成了反蒋联盟,并在1930年爆发了中原大战。

蒋介石对此的策略是疯狂花钱贿赂,比如花重金收买冯玉祥的部下韩复渠与石友三,瓦解西北军势力。另外花费500万银元以及黄河以北的控制权,换取东北军的支持,在外交上孤立反蒋联盟,最终反蒋联盟崩溃,蒋介石确立了对华北、中原等地的控制权,中央军也扩编到了50万人以上,此后再也没有成气候的军阀势力了。
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之后采取各种方式削弱地方军阀的势力,以经济赎买、军事渗透和分而治之的方式不断削弱地方军阀部队,到1935年时地方军阀部队从北伐后的250万人锐减至80万人,而中央军则激增至170万人,到这个时候蒋介石才能勉强说掌握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才能快点整军备战。

早在30年代初期德国就向中国派出过军事顾问团,这些顾问团成员甚至还参加过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在德国顾问团团长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下,国民党通过了“六十师整训计划”,该计划要求按照德国训练方式,部分采用德军装备,训练出来六十个调整师,塞克特认为有六十个这样的师就足够应付接下来的日本侵略了。
另外掌握了江浙沪税收大区的蒋介石手里也比较有钱,因此在和德国的军事合作中引进了很多武器装备图纸与相关设备,其中最著名的是国民党军的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这把枪就是仿造德国的毛瑟式步枪。在国民党的计划中,要在1940年之间建造火炮加工厂、飞机制造厂、小型军舰船坞(主要用来生产潜艇和小型驱逐舰、巡逻艇等)。
但是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实在是太紧迫了,在1937年7月7日就忍不住动手了。这导致很多项目才刚刚落地,款项才刚批,什么都没来得及干就要打仗了。火炮加工厂没有了,飞机制造厂还在理论中,甚至连六十个调整师都才完成了不到一半,其中能够完全达到了标准的步兵师只有四个,就这样,中国刚刚开始任何准备的时候就要面对日军的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