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杂牌军之间也是有等级划分的,朝中有人好做事

诉读历史 2025-03-27 20:18:48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内部的派系非常复杂,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的矛盾更是很深。作为国民政府正统的中央军所有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资源自然是优先提供的,而杂牌军则会因为各种理由克扣、减少物资发放。而即使在各个地方杂牌军之间也会分出三六九等,简单来说,朝中有人想被就好一些,朝中无人,那就会沦为最底层的炮灰。

‬杂牌军的三六九等

根据桂系领导李宗仁的回忆,地方军之间的分别也是泾渭分明的。第一等杂牌军自然是李宗仁的桂军,但是李宗仁不认可桂军是杂牌军的说法,甚至相当厌恶。他认为桂军是国民革命军的正统,在北伐战争中就是主力部队。桂军虽然不归蒋介石管辖,但是桂军朝中有人。桂系的两个巨头白崇禧是军训部长,黄昭竤是浙江省主席,在中央桂系是有很强的话语权的。

因此桂系的粮食物资都能正常供应,不会比中央军差多少。桂军虽然规模不大(在最巅峰时期也只有三十万人),但是李宗仁秉持着精兵路线,想办法加强桂军的技术武器装备。在七七事变之前李宗仁还想办法组建了广西空军, 成立了一支多兵种部队。李宗仁还非常高兴于桂军的廉洁高效,购买的战斗机价格合适,没有像蒋介石中央军那样严重的腐败问题。

较次一等的杂牌军则是福建人陈仪的闽军,虽然闽军也是杂牌军,但是因为陈仪是浙江人,和蒋介石是老乡。所以蒋介石对待闽军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说是绝对嫡系,但是蒋介石也不会去克扣军饷,减少物资发放。而待遇最差的则是高树勋、庞炳勋、孙殿英的部队,另外还有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滇军、粤军、湘军、黔军等各个省份遗留下来的杂牌军。

这些部队不但武器装备差,缺少补给,而且还会故意被裁撤,军队损失了也得不到补给。比如在七七事变的时候全国军队都在扩军,蒋介石却要求在台儿庄战役立下大功的庞炳勋裁撤一个团,除了裁人,蒋介石还安插了大量亲信,逐渐获得部队的控制权,就算不成功也能让这支部队内部矛盾重重。

‬杂牌军和中央军的矛盾

李宗仁不止一次提到,国民党军队内部严重的腐败问题其实和中央军与地方军的派系斗争不无关系。杂牌军也想要生存下去,他们不希望自己被裁撤解散,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惜重金贿赂中央官员来获得补给和武器、人员补充,减缓自己衰落的速度,这导致蒋介石越想裁撤杂牌军,军队贪污腐败就越严重,内部矛盾就越多,逐渐变得无解了。

比如鄂军的许源泉部为了生存,就贿赂在朝廷里做官的湖北老乡湖北省省长何成睿,鄂军有战败或者士兵逃亡的坏消息,何成睿一概不上报,后方运送到的物资,何成睿也想方设法送到鄂军手里,(按资历鄂军其实不算是杂牌军,鄂军最早是黎元洪的嫡系部队,直接参加武昌起义建立民国,但最后却成为了任人欺辱的杂牌军,实在是讽刺)。

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采用“借刀杀人”的手段,让地方杂牌军充当炮灰,去和日本人拼消耗,而中央军则躲在西北、西南地区看戏,虽然这项计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更多的杂牌军却被逼到了日本人那一边,比如庞炳勋、孙殿英在之后直接投靠了日本人,给抗战大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国民党内部的中央军与地方军之争贯穿国民政府始终,一直是国民政府的一大顽疾,虽然蒋介石想了很多办法,但是都收效甚微,甚至取得了相反的作用,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有为数不少的杂牌军投靠了日军或者我军。而杂牌军内部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总之非常矛盾。
0 阅读: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