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纷争乾隆身世的离奇传说

健时东泽明月 2023-04-04 09:15:04

 这番话每一句都打入了乾隆心坎。他知道自己是汉人后,曾几次想下令宫中朝中改服汉人衣冠,都被太后和满洲大臣拦住,心想倘若真的依着陈家洛的话,把满人赶出关外,重还汉家天下,自己就是陈姓皇朝的开国之主,功业实可上比刘邦、李世民。他正想接话,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犬吠之声,又见陈家洛双眉一扬,凝神外望,只见四条身躯异常庞大的狼犬向六和塔疾奔而来,后面跟着两人……

  《书剑恩仇录》第十一回 高塔入云盟九鼎 快招如电显双鹰

  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把乾隆描写为汉人海宁陈家之后,将乾隆为汉人的传说推到了高峰。但在《书剑恩仇录》后记中金庸便明确指出“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而历史传说往往是小说家所爱,演义小说传播胜过正史是历来传统。

  谁是乾隆的生母

  在《书剑恩仇录》中,反清帮会——红花会的总舵主于万亭秘密入宫,将乾隆生母陈世倌夫人的一封信交给乾隆,信中详述当年经过,还说乾隆左股有胎记,让乾隆对自己身世产生疑问。乾隆于是将幼时乳母廖氏传来询问,得知详情。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关系密切。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胤禛的侧妃钮祜禄氏生了一个女儿,后听闻陈世倌的夫人同日生产,于是命人将陈世倌夫人所生儿子抱进府里观看,“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浸淫官场已久的陈世倌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声张,不久后辞官回海宁。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

  金庸还虚拟了陈世倌的三公子,即乾隆皇帝的弟弟陈家洛这一人物。陈家洛是《书剑恩仇录》一书的主人公,继于万亭之后成为红花会总舵主,在得知自己与乾隆身世后,试图劝说乾隆与红花会结盟,恢复汉人朝廷。热恋陈家洛的回部香香公主也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入宫服侍乾隆,欲助陈家洛一臂之力,事败后自刎。金庸小说精彩纷呈,流传极广,因而这段关于乾隆的传说也广播海内外。

  清末天暇著《清代外史》较早记述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这段偷龙转凤故事,至20年代许啸天著《清宫十三朝演义》又演绎出乾隆去江南寻母的情节,到金庸《书剑恩仇录》加入陈氏后人劝乾隆恢复汉业故事,将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的传说推到了高峰。

  传说海宁陈家有乾隆亲笔题写的两块堂匾,一块“爱日堂”,一块“春晖堂”。“爱日”典出汉代扬雄《孝至》中的“孝子爱日”,“春晖”典出唐代诗人孟郊的赞母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此旁证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据清史学家孟森考证,海宁陈家确实有这两块匾额,但两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和五十二年(1713年)年御书赏赐的。当时陈家在朝中为官的侍读学士陈元龙、陈邦彦前后奏请,康熙题写后赏赐其父母,而并非乾隆所书,两块匾额与乾隆毫无关系。

  传闻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另一有名证据,则是说乾隆在位期间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到海宁,而且每次都住在陈家的隅园,并将“隅园”改为“安澜园”。这与海宁陈家仕宦之盛及乾隆南巡目的有关。《书剑恩仇录》中乾隆曾对陈家洛说,“你海宁陈家世代簪缨,科名之盛,海内无比。三百年来,进士二百余人,位居宰辅者三人。官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者十一人,真是异数。”这段话出自陈氏后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海宁陈家仕宦之盛海内稀有。乾隆南巡四到海宁,其实是为了视察钱塘江海塘工程。而在海宁这样的小城里,也很难找到比三朝宰相家更适合接驾的地方了。

  还有海宁“公主楼”的传闻,以契合乾隆是抱养之说。海宁冯柳堂写《乾隆与海宁陈阁老》一文称,被换走的雍正之女由陈家带回海宁,长大后嫁给了当朝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溥。蒋溥也甚得皇上恩宠,官至大学士。蒋溥的夫人陈氏在常熟所居之楼,当地称为“公主楼”。孟森曾亲自问很多常熟人,都说不知有“公主楼”,问蒋氏后人也不知。冯柳堂以蒋溥去世时,乾隆曾两次亲往视疾,作为蒋溥之妻为“公主”的证据。但孟森认为,蒋溥久居相位,得了重病,皇帝去探望,死后亲自去祭奠,这只是常例,冯柳堂所举证据不足为信。

  关于乾隆身世,除了《书剑恩仇录》援用的海宁陈家之子说,还有其他几说。晚清学者王闿运在《湘绮楼文集》中记述,乾隆生母是一名出身贫寒的承德女子,十三岁到北京,正赶上选秀女,前往看热闹,不知不觉被卷人秀女行列竟被选中,分发至雍正贝勒府,做了雍正王府的丫头。在侍候雍正过程中怀孕生下了乾隆。其实清代选秀女制度森严,外人是难以混入的。

  逊清遗老冒鹤亭则说,乾隆的生母是一位山庄丑女。一年秋天,雍亲王胤禛随康熙到热河狩猎,射到一只梅花鹿,宰而饮其血。鹿血性热、壮阳,胤禛喝后躁急,恰好行宫中有汉族宫女李氏,面貌奇丑,胤禛饥不择食与之交欢。第二年,康熙又到避暑山庄,发现丑女即将分娩后震怒,追查此事,雍正承认是自己所为。康熙不能容忍丑女在宫中分娩,指一草棚马厩令丑女进入诞下男婴,即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最早讲述这段故事的冒鹤亭曾任热河都统幕僚,据他讲,故事是从热河当地宫监那里听来的,清廷每年都拨专款修葺那间草屋。官修《热河志》中还专门提到过这间不像样子的草棚。后来乾隆奉母南巡,江南地区的官员夫人们私下说太后长得很丑。台湾史学家庄练,小说家高阳等都相信此说,甚至考证出这个李氏名字叫李金桂。

  乾隆出生地之谜

  与乾隆生母传闻密切相关的,是乾隆出生地之谜。乾隆到底出生在北京雍和宫,还是承德避暑山庄,分别持这两种说法的不是别人,正是乾隆皇帝自己和他的儿子嘉庆皇帝。

  雍和宫在康熙时代是一座喇嘛庙,四皇子胤禛被封为雍亲王后以此为府邸。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清高宗实录》里记载“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指乾隆)于雍和宫邸。”乾隆在自己的诗中,也曾经多次提到自己出生在雍和宫。

  到了1820年,嘉庆驾崩,军机大臣托津等撰写的嘉庆《遗诏》中写道:“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即避暑山庄)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皇考(指乾隆)即降生避暑山庄,予复何憾?”意思是我父亲出生在避暑山庄,我死在这里又有什么遗憾呢?嘉庆临终这一“翻案”让人难以理解,遗诏虽是大臣代拟,但也必须经嘉庆首肯,拟诏大臣断不敢在乾隆出生地这一问题上做手脚。

  遗诏颁布后,也会发送给琉球、越南等附属国。新继位的道光皇帝经人指点发现遗诏中乾隆出生地的问题,急忙派人将遗诏从路上追回来,改成了“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即乾隆画像)在焉,予复何憾!”把原来说乾隆生在避暑山庄,很牵强地改为乾隆的画像挂在避暑山庄,这显然不能成为嘉庆死在山庄而无所抱憾的理由。

  道光如此重视乾隆皇帝出生地的问题,是因为此事牵涉乾隆的生母是不是雍正皇帝的孝圣宪皇后、满族人钮祜禄氏。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五十年(1711年)四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启銮从京师到塞外时,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并未随驾前往,直到七月二十六日才赴热河请安,而乾隆诞于八月十三日,其生母难道会大腹便便随夫长途颠簸前往避暑山庄?如果乾隆生于避暑山庄,则生母很可能就不是钮祜禄氏,这是关系皇统社稷的大问题。但这一问题至今还有争议。

  谁是福康安的父亲

  原来乾隆的皇后是大臣傅恒的姊姊。傅恒之妻十分美貌,进宫来向皇后请安之时,给乾隆见到了,就和她私通而生了福康安。傅恒共有四子,三个儿子都娶公主为妻。傅恒懵懵懂懂,数次请求让福康安也尚主而为额驸,乾隆只是微笑不许。他儿子很多,对这私生子偏生特别钟爱。福康安与陈家洛面貌相似,只因两人原是亲叔侄,血缘甚近……《书剑恩仇录》第二十回 忍见红颜堕火窟 空余碧血葬香魂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援用了另一段关于乾隆的传说,将福康安描述成乾隆帝的私生子。有意思的是,在诸多相关影视剧中,福康安和陈家洛都是同一人扮演,而郑少秋同时演过福康安、陈家洛和乾隆三人。

  福康安是大学士傅恒第三子,乾隆帝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也是清代非宗室者唯一生封贝子、卒赠郡王的满人。福康安幼时即被乾隆接到宫中亲自培养。福康安一生战功卓著,戎马二十余载,历经百余战,征廓尔喀,平金川,镇压台湾天地会起义、甘肃回民起义、湘黔苗民起义,乾隆帝号称“十全武功”,后期的主要战将就是福康安。

  福康安两位兄长皆为额驸,而福康安却没有娶公主。傅恒病逝后,乾隆悼亡诗中有“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之句,因此不少人怀疑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其实福康安没有当驸马,并不能说明他就是龙种。福康安的大哥福灵安也不过乾隆的侄女婿,为多罗额驸。傅恒第四子福长安,乾隆也待他甚厚,福长安虽然不如福康安战功显赫,也出任户部尚书,却同样未当驸马。而更重要的证据是,台湾历史学者考证,福康安至少有一子二女与宗室婚配,且均为宗室主要支系。如果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那乾隆怎么可能让福康安的子女跟自己另外一些孙子、孙女辈结婚?

  同样“汝子吾儿定教培”一句也不能作为证据。傅恒是乾隆的内弟、宠臣,在军机处二十多年,日侍左右。傅恒去世,乾隆的悼亡诗中“汝子吾儿定教培”一句,也只是乾隆对傅恒承诺会尽力照顾其子,福康安、福长安毕竟是乾隆养子,把自己妻弟的孩子称为吾儿,并无不妥。

0 阅读:36

健时东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