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德/文

王静斋(1871年~1949年5月25日)
中国四大阿訇之一的王静斋,离开我们已将近70年,距老人家诞生更有140年之久。我父亲王孟扬是北京牛街的文化教育工作者,做为静斋大师的后生晚辈,与王静斋有比较多的交往,我现将所知点滴信息介绍给读者。

王孟扬(1905~1989)
父亲幼年时,家里书架中有一本由中国回教俱进会本部出版的不定期刊物《清真学理译著》。父亲在其中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在宇宙形成之前,真宰肇一绿色之宅,欲作觇(编者注:觇,看,偷偷地察看)其妙用。文章的署名是“静斋王文清”,从此,父亲便知道了王阿訇的名和号。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更是经常听到他的名字和接触到他的作品。直到二十几岁时,开始看王静斋主办的《伊光报》,其中大部分文章是阿訇自己撰写的,内容涉及到伊斯兰教义、哲学、历史和教务动态等。父亲惊异这位阿訇为何有如此精力。一般阿訇大都不懂汉文,而他的汉文为什么这样好?不论古汉语和现代语体,他都写得很流畅。从此,父亲对这位阿訇就特别感兴趣,但从未见过他的面。

王静斋阿訇主办的《伊光》
大约在1927年,父亲与几位同学正在筹办一所小学校。当时,翻译《古兰经》的活动正在形成高潮。父亲写了《对翻译天经之我见》一稿,试投于王阿訇主编的《伊光报》。那时,静斋阿訇正在北京东四牌楼清真寺开学。不久,父亲那篇文章被录用,在《伊光报》上刊出。这是父亲一生自己撰写并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伊光》1928年第5号第1-2版)。

不久,王阿訇约父亲去谈话,给予多方面鼓励,并且传授了一些教义。这是父亲结识静斋阿訇的开始。

大约在1929年,牛街地区的东寺(即教子胡同清真寺)前任阿訇期满。当时,父亲已经在该清真寺董事会取得发言权,极力主张请静斋阿訇来主持教务,并获得通过,静斋又应聘就任了牛街东寺(即教子胡同清真寺)的开学阿訇。从此,父亲和静老的感情格外加深起来,并以是他的“哈万代” (东道主)而自居。


1938年年底,父亲随唐柯三以中国回民救国协会理事的身份来到重庆。转年,静斋阿訇不愿在沦陷区过亡国奴生活,经过千辛万苦,也来到了重庆。后来阿訇住的十八梯清真寺突被日军轰炸,父亲把静斋阿訇接到自己所住的重庆大田湾供养,晨昏之际,父亲又向阿訇学了不少教义。

静斋阿訇一度应聘到雅安去讲学,39年返回重庆。后来,父亲的住房又被炸,阿訇僦(编者注:租赁)居十八梯清真寺,仍坚持主办《伊光报》。是年秋,出版了《伊光报》第一百期纪念专号。

王梦扬创作《国立陇东师范学校校歌》
1940年,父亲随达浦生阿訇离渝转到甘肃平凉,任教于国立陇东师范学校(即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的继续)。说来也巧,静斋阿訇也到了平凉,父亲又替他找了寓所,并为他的女儿和女婿孙克武办理了婚事。

王静斋翻译《伟嘎业》
孙克武是贵州安顺回族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后来做甘肃古浪县县长时,与当时的甘肃省主席谷正伦同一籍贯,加之才华出众,因而颇得谷正伦的器重。1940年,经王孟扬介绍,王大阿訇的女儿王汝渝嫁给了孙县长。

王静斋阿訇从波斯文翻译萨迪著的 《真境花园》
在此期间,父亲曾在《宁夏日报》上发表《古兰经的时代译本——王静斋阿訇近著》,向民众介绍王阿訇译经之艰巨和功绩。父亲在这篇文章中曾说:
“王静斋阿訇应马少云(马鸿逵)主席之约,来宁夏组织翻译古兰工作。莅省之后,立刻着手作一种普及本之翻译。王老一向精力过人,虽溽暑祁寒,亦不停译经的工作,才经年余,全稿完成。除正文外,有提要,有索引,有夹注,有注释,有附说,有眉批,全部33部,有六百万言。就是说,除参考典籍及私生活外,每日至少要写2000字。王公治事之勤,用心之专,真令一般后生咋舌了。”

王静斋译注《古兰经译解》(甲种本)
他说自己常常觉得很累,但仍要日夜兼程——“有时夜不成眠,或半夜即醒,腰酸腿麻,手指觉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静斋阿訇回天津去了。谁知1947年父亲因事去南京,与阿訇又一次相会。父亲住在安乐酒店,静斋阿訇住在花牌楼清真寺,相距密迩。他们在南京再度邂逅见面,其欣幸可想而知。
当时阿訇告诉父亲说,他接受安徽寿县清真寺之聘,要到那里去开学。当时,他老人家已年逾古稀之年,还要仆仆风尘各处奔走。父亲看他老人家已须发苍白,而寿县是个小地方,难能有所作为,不无迟暮凄凉之感,果然,这次一面后,竟成永诀。
1949年,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回族界中忽传静斋阿訇逝世归真的消息,但逝世日期和地点尚不清楚。不但该市各坊寺、各阶层回族人士都非常敬仰静斋阿訇,而且新疆最著名的马良骏大阿訇也很敬仰他。那时新疆还有从盛世才时代就组织起来的回族文化促进会,于是在马大阿訇和“回文会”倡议下,于该市首坊——陕西大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宗教仪式。参加追悼会的不下三千余众。为一位口里(即内地)阿訇举行如此盛大的追悼活动,在该市还是第一次。

王孟扬先生与马松亭大阿訇
1976年,父亲以72高龄重返阔别三十年的故乡——北京时,有人介绍说,静斋阿訇于安徽寿县开学为时不长,毅然西上,取道湖南进入贵州,再由贵阳西上,想通过一条捷路先到成都,然后到达西康。由于雅安回民对他太好了,他才以近八旬的高龄坚持这次长途旅行。他跋涉于横断山脉的贵州省,体力是难以支持的。结果,只走到黔川边界的某一县境,就因患病而与世长辞了。计其时间,大致在和父亲与静斋阿訇于南京见面后不到一年(编者注:王静斋阿訇去世于1949年5月25日)。
为纪念王静斋阿訇,父亲一生撰写了多篇回忆文章:
1943年《古兰经的时代译本——王静斋阿訇近著》发表于《宁夏民国日报》星期增刊星期日第四版,1943年10月24四日;
1985年《回忆王静斋阿訇》发表于北大出版《东方世界》1985年第三期;
1987年《近代回族伊斯兰教四大阿訇》发表于《宁夏文史资料》第十八辑(1987年12月),《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转载;
1989年《怀念王静斋大师》发表于《中国穆斯林》1989年第二期。
其中《近代回族伊斯兰教四大阿訇》一文在当时的回民界和宗教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四大阿訇”的说法从此得到了广泛认同。

综观静斋阿訇的一生,应该说是追求的一生和战斗的一生。他在青少年时,不间断地寻找名师,广泛而深入地追求教理,并自学汉文,树立一生发扬伊斯兰教义和伊斯兰学术的信念,故其著述之丰富,冠于近代教中的各大学者。他主编的《伊光》报,出至一百余期,其中绝大部分的文章,均系阿訇亲撰,文笔犀利,对教中许多错误的认识,以及其它各种陋俗,均能根据古兰及圣谕明确地指出其纰谬,痛加针砭。他所译的古兰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本。他的爱憎分明,不畏强权的性格,对治学锲而不舍和执著以求的精神,均值得后人学习,让我们永远地纪念他吧!
王孟扬
王孟扬(1905~1989)中国穆斯林文化教育工作者。原名梦扬。北京市人。回族。早年因家贫失学,后刻苦自学,后毕业于北平郁文学院。

对伊斯兰经籍有研究,擅长诗词、书画、音乐。青年时倡导伊斯兰学术文化研究和宗教教育,先后倡办“穆友社”、中才小学及新月女子中学。曾任教于北平成达师范学校,继在西北中学任教,并任《月华》旬刊编辑。1932年秋,上海《南华文艺》发生侮辱伊斯兰教案,北平成立“华北回民护教团”,公推王等4人为代表赴南京国民政府请愿,要求惩办该刊主持人曾仲鸣及封闭该报馆,1935年,北平《世界日报》、《公民报》再次发生侮教案,王被公推为声讨大会主席,因率回民进行护教活动,遂遭当局收审,经据理斗争获释。

1937年,任宁夏省云亭师范学校代理校长。翌年,赴重庆任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理事兼组长,曾创办《回教文化》刊物,与马宗融在重庆组织“伊斯兰学会”。后赴湘、黔、赣3省,宣传抗日主张,发动组织回族穆斯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西北考察团
1940年在甘肃平凉陇东师范学校(原上海伊斯兰师范)任教。1946年,任新疆省民政厅秘书,在今乌鲁木齐创办启新小学。80年代被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并任新疆书法家学会理事、新疆宗教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王孟扬先生与马松亭大阿訇

王孟扬先生兄弟四人合影

1981年,兰州回族史研讨会,回族著名学者合影留念,前排:薛文波(左)、王孟扬(中)、杨兆钧(右),后排:马靖夷(右)、马汝邻(中)、达应庾(右)




来源:西安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