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璘造反,李白是军师,为何会失败?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他登基之后,确实施行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首先,他很关注民生,而且他也知道,县令小官是最贴近百姓的,所以在县令的分派上,他都是精挑细选,这也让他收获了民心。 在政治上,他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精简官员,优胜劣汰,加大官员的考核力度。 这样的做法使得官员不得不尽心尽力的办事,不仅办事效率高了,官员之间的合作也变得更顺畅了。 只是后期的李隆基略显颓废,甚至还引发了安史之乱。756年,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成为了唐代第八位皇帝。然而,他虽然当了皇帝,但也并不是没有兄弟不想篡位。李璘为唐玄宗的第16子,原本他就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不过随着他手里的权势越来越大,他想要登基为帝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 唐玄宗将自己的几个皇子都分派成了节度使,分管各地。原本以为大权都掌握在自家人手里,一定会万无一失,可他还是失算了。 李璘手里有四道节度使,而且还是掌管富足的江南一带。他手里有权有钱,心里也就不安分了。 不过唐肃宗一直关注着他,对他早已做了防备,最后李璘造反失败。 那么,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李璘为什么会造反失败呢? 首先,他有钱有权,但手里的军队却不是精兵,即使他拥兵几万,也敌不过唐肃宗派出的西北方向的精兵。 再有,他若想要造反成功,是要得到更多士大夫的支持。唐玄宗设立节度使是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而李璘不仅没有对平定安史之乱有何作用,还打算造反,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不道义的,自然也就不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 还有他手下的军师是李白,但李白的军事能力不强,根本没办法为他出谋划策。自古皇家最无情,内斗是常事,也算是见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