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51岁的大明开国皇后马秀英病逝,出殡当天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痛失爱妻的朱元璋勃然大怒,却被老和尚一句话轻松化解。
朱元璋弑杀是出了名的,一旦动怒必然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虽然古代有“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的说法,但是像朱元璋这么弑杀的皇帝,也堪称是一枝独秀,难有与其比肩者。
历史上著名的“洪武四大案”,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都是用人头堆出来的。
马秀英活着的时候,多少还能在他丧失理智的时候控制一下,尽量减少他造下的杀孽。
嗜血冷酷的朱元璋,也唯有在马秀英面前才会毫无戒备,展露出难得温情的一面。
可是马秀英的病逝,让朱元璋的最后一道理智防线也崩塌了。
相比于经历传奇的朱元璋,马秀英的人生也不遑多让,都是硬把一副烂牌打成王炸的人间翘楚。
马秀英早年的家境还是不错的,小时候衣食无忧,还在父亲的供养下读过几年书。
后来她的父亲犯了事,亡命天涯的时候把她托付给了好友郭子兴,自此便成了郭子兴夫妇膝下的义女。
郭子兴夫妇对马秀英也十分疼爱,两口子分工明确,一个教她读书,一个教她女红。
寄人篱下的马秀英聪慧无比、温良贤淑,对养父母也十分孝顺,喜怒不形于色,遇事也总能淡定处置,深得郭子兴夫妇的看重与溺爱。
为了不辜负好友的托付,给孝顺的义女找个好归宿,郭子兴夫妇在为马秀英择夫这件事情上非常上心。
也是在这个时候,在反元义军中崭露头角的朱元璋进入了郭子兴的视野,最后在郭子兴夫妇的撮合下跟马秀英走到了一起。
人们常说,朱元璋的天崩开局只有一只碗,倒不如说他的“开局”是娶了马秀英。
朱元璋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但正如那句话所说:若是没有机遇,能力再强也是一坨那啥。
机遇中包含着很多东西,“贵人”就是其中之一,而马秀英正是朱元璋的贵人。
朱元璋娶了马秀英之后,得到了郭子兴的器重,才得以在反元义军中迅速打开了局面,拥有了后期崛起的基本盘。
但郭子兴不是个做大事的人,耳根子软不说,心胸还十分狭隘,见不得手下人比自己厉害。
朱元璋的迅速崛起,已经让郭子兴如坐针毡,再加上居心叵测者在他耳边进谗言,越看朱元璋越不顺眼,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朱元璋给关了起来。
朱元璋被羁押期间,郭子兴不让人给他吃食,想要活活饿死他。
还是马秀英求养母说话,借着探视的时候偷偷把烧饼藏在怀里,给朱元璋续了命。
随后,马秀英又拿出私房钱上下打点,让义军将领在郭子兴面前求情,总算是把朱元璋救了出来。
要不是马秀英的智慧和坚持,朱元璋别说成开创大明了,恐怕早就死在了郭子兴的手里。
朱元璋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马秀英就是他坚强的后盾,甚至还不惜冒着腥风血雨背着重伤的朱元璋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大明开国之后,虽然朱元璋口口声声叫嚣“后宫不得干政”,但实际上马皇后也没少干预朝政。
要不然,马皇后也不能从朱元璋的屠刀下救出那么多人。
执掌后宫、母仪天下,这是马皇后在世时的真实写照,就连朱元璋都说马秀英是“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
重病在床的马皇后自知命不久矣,宁可饱受病痛的折磨,也不让太医为自己煎药。
因为她太了解朱元璋了,自己喝了药若是能好,太医们还有一条活路,可明知自己寿数已尽,继续喝药不仅难以好转,还会让朱元璋再造杀孽。
朱元璋跟马皇后的感情真的很深,也实在是舍不得这个陪着一路走过来的女人。
为了让马皇后吃药,朱元璋在病榻前说了很多刻薄的话。
但马皇后还没有什么反应,他一扭脸倒是自己先绷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马皇后临终前给朱元璋留下了八个字:亲贤纳谏,慎终如始。
只是没想到,马皇后出殡时天气骤变,瞬间让悲痛欲绝的朱元璋红了眼,以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警示,浑身散发着骇人的杀气。
好在,老和尚在朱元璋发作之前,做了一个完美的解释,称这是天地在为马皇后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朱元璋听了这句话才平静了下来,没有爆发雷霆之怒妄造杀孽。然而,没了马皇后的朱元璋,在后来的日子里,因为失去太子朱标,而开启了新的一场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