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能在床上待多久?按照我们24小时的作息,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待在床上的。因此,床神就成了家神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位神祇。
床神不仅是中国民间礼拜的吉祥神,而且他们也同灶神、土地神一样,也有男女之别,分为床公和床母。
其中,床公被称为“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床母则被称为“九天卫房圣母元君”,他们是负责家庭婚姻和繁衍后代的神祇。
关于床神的传说
关于床神本尊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姬昌说就是其中的一种。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位老人家在世97年,共有100个儿子。
其中,99个是自己亲生的,还有一个是被他收养的义子,这位义子就是《封神演义》中大名鼎鼎的雷震子。
其实,周文王夫妇可以被尊为床神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古人对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看的最为重要。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而文王姬昌真正做到了“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因此,生有百子的周文王夫妇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第一代床神。

关于床神还有一种听起来有些惊悚的传说,说是一位名叫郭华的书生,因为参加科举考试夜宿苏州,与卖扇姑娘一见钟情,结为夫妻。
不料郭华暴毙,姑娘舍不得情郎惨死,又怕别人知道,于是将郭华的尸体埋在自己的床下。
让卖扇姑娘想不到的是,一夜情竟然让她怀了身孕,十月之后产下一子。为了告慰郭华的亡灵,她经常备办祭品在床上焚香祭拜。
人们问她祭拜哪尊神,她回答祭拜床母,希望可以让孩子无病无灾,快快长大。从此,就留下拜床神的风俗。
由此可见,床神的职能不仅保佑夫妻多子多福的“生”,而且还要护佑小孩平平安安的“养”,真是为这家操碎了心。
崇拜床神由来已久
其实,中国民间祭祀床神的风俗由来已久。宋人杨循吉在《除夜杂咏》中就写到:“买饧迎灶帝,酌水祀床公”。意思是,祭祀时要给灶神供糖吃,要给床公斟茶水。
说来也有意思,床公好茶,而床母则喜爱喝酒。由此,就有了“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的祭拜风俗。
祭床神不仅深受百姓欢迎,就连皇宫内廷的帝王和妃子们也参与其中。

南宋的曾三异在他所著的《同话録》中写到:翰林崔敦诗在翰林院值夜班,突然接到皇帝让他写一篇《祭床婆子文》的旨意。
但是,崔敦诗并不知道这类祭文的书写格式,于是他连夜出宫,赶到丞相周必大的宅中前去讨教。
周必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于这样的祭文格式他谙熟于心。于是他对崔敦诗说:“你可以套用民间的格式来写,比如,‘皇帝遣某人致祭于床婆子之神曰:汝司床箦,云云。’”
崔敦诗听完之后恍然大悟,赶紧赶回翰林院起草祭文。没想到第二天上朝时,皇帝还专门表扬了他祭文写得好。
祭拜床神的意义
其实,在诸神中床母的级别很低,所以她的生日也无人去考究。人们只有在生小孩的时候,才会想起她。
一般来说,孩子的洗三(出生的第三天)、六朝、十四朝、满月,人们都要认真地祭祀床母。
因为床母是小孩子的保护神,在孩子还没有及笄之年都要拜床神,尤其是在七夕之时,女孩子拜了床母,就会有双灵巧手。
而女子生孩子,孩子出天花,都要拜床母,以此获得床母的护佑,这位床母真是顾了大的顾小的,虽然地位不高,管的事情却挺多。

清代范祖述在《杭俗遗风•请床公床母》中写到:正月十五,用糖茶两盃(杯),糖果两盘,鸡蛋两个,供于房中的床神,便可让小儿安宁睡到大天亮。
古人拜床神,一般会选择年底,或是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他们会置茶酒糕果于卧室,在床头、床后焚香,以祈祷“终岁安寝”。

另外,在明清时期,婚娶前长辈都要请风水师选择吉日安新床,新郎新娘入洞房后,也要拜床神,寄以希望夫妻婚姻美满,子孙满堂。
人们祭拜床神,其实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床除了有睡眠的功能之外,还关系到夫妻生活的美满和睦,与子孙后代的生息繁衍。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腊月正月我们随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