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另类的四野王牌军:军长仅授少将,而师长却是中将军衔

墨香逐风 2024-12-14 17:41:10

解放战争时另类的四野王牌军:军长仅授少将,而师长却是中将军衔

世人皆知四野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王牌劲旅,却鲜有人知道,在这支王牌军中,还有一支特立独行的部队:第49军。这支军队有个让人费解的现象:军长钟伟在开国授衔时只是少将,而他曾经的下属、145师师长温玉成却是中将!

在那个年代,军衔高低往往与军功和资历挂钩。更令人好奇的是,钟伟可是从红军时期就开始带兵打仗的老革命,资历比温玉成还要深厚。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红军岁月:两位将领的革命起点

1933年的井冈山下,一支红军部队正在紧张地备战。这支部队就是红三军团,而年轻的钟伟正在这里担任主力团政委。那时的红三军团可不是一般的部队,他们担负着红军最艰巨的任务——打先锋、当后卫。

在红军时期,能在主力团当政委的干部可不多见。当时的红三军团团政委,大多后来都成了开国将军。这其中就包括了韩先楚、刘震等人,他们和钟伟的履历都差不多。

在红三军团,钟伟带领部队打过不少硬仗。特别是在第四次反"围剿"期间,他们在赣南一带多次阻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立下了不少战功。每次战斗结束,团里的战士们都亲切地叫他"老钟政委"。

就在钟伟在红三军团建功立业的同时,在另一支主力部队红五军团里,一个叫温玉成的年轻人正从一名普通的警卫员干起。当时的红五军团和红三军团一样,也是红军的精锐部队。

温玉成虽然起点不高,但很快就在红五军团崭露头角。从警卫员到警卫营长,再到骑兵团政委,他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虽然这些都是营级单位,规模不大,但在当时能有这样的升迁速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1934年底,长征开始了。钟伟和温玉成虽然在不同的部队,但都经历了这段艰苦卓绝的历程。长征路上,钟伟带领部队多次突破敌人封锁,而温玉成则凭借骑兵的机动优势,多次为大部队侦察和清除障碍。

长征胜利后,钟伟被提拔为78师政治部主任,这可是副师级的干部。而温玉成继续在他的骑兵团工作,负责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

1936年,抗日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党中央决定开办抗日军政大学,培养更多的军事干部。钟伟和温玉成先后被选送到抗大学习。在抗大的日子里,两人虽然都在刻苦学习,但谁也没想到,命运会在多年后将他们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在抗大学习期间,钟伟和温玉成都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战术课上,他们经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授课的教官曾说:"这两个同志,一个善于总体运筹,一个长于具体战术,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

二、新四军时期:从对手到战友

从抗大毕业后,钟伟和温玉成的足迹开始在江南大地交错。1938年,钟伟被派往鄂豫皖边区,加入了新四军挺进队。当时的挺进队规模虽小,但打起仗来格外灵活。钟伟在这里经历的第一场战斗就令人印象深刻。

那是在河南商城县的一个寒冷的冬夜。挺进队接到情报,一支国民党军队正在附近驻扎。钟伟带领一个小队,摸黑潜入敌人的后方。利用夜色的掩护,他们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岗哨,然后突然发起攻击。这一战,不仅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还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

而就在同一时期,温玉成则在新四军第3支队负责组织工作。作为保卫股股长的他,除了要确保部队的安全,还要负责发展地下工作。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温玉成巧妙地利用当地群众的力量,成功打击了一个潜伏的汉奸组织,受到上级的表扬。

1940年,黄克诚率部南下组建新四军第3师时,钟伟被调到第10旅28团任团长。这个调动对钟伟来说是个重要转折。第10旅旅长是后来的第2纵队司令刘震,在他的带领下,钟伟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淮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钟伟率领28团担任主攻,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战斗结束后,缴获的武器装备堆满了一个仓库。当时的新四军军部发来嘉奖令,特别表扬了钟伟带领的28团。

与此同时,温玉成在皖南事变后,来到了新四军第6师。从组织科科长到第18旅旅长,他的军事才能开始显现。虽然第6师的规模不及第3师,但在配合粟裕将军的战斗中,温玉成指挥的部队总能完成任务。

有一次,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在一夜之间转移到50里外的阵地。当时正值雨季,道路泥泞难行。温玉成带领部队趟着齐膝的烂泥前进,硬是在天亮前抵达了指定位置。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他在新四军中逐渐有了名气。

1945年抗战胜利后,形势急转直下。第3师主力被调往东北,钟伟跟随大部队北上,继续担任第10旅旅长。而温玉成则率领他的部队在江南继续作战,等待着北上的时机。

谁也没想到,命运会让这两位在江南大地上各自打拼的将领,在东北的战场上再次相遇。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而是形成了上下级的关系。这个转变,为他们后来的军旅生涯埋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伏笔。

三、东野王牌:各领风骚的两大师长

1947年初,东北战场上的硝烟正浓。在这片白山黑水之间,钟伟和温玉成各自带领的部队,正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先说钟伟的第5师,这支部队在东野可是有个响亮的外号——"三猛师"。所谓"三猛",就是"猛打、猛冲、猛追"。这个称号可不是白来的,背后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话说在四平战役后,东野2纵的主力第5师接到一个棘手的任务:在严寒的天气里穿插到敌人后方,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当时的气温低至零下30度,普通部队连正常行军都困难。可钟伟带领的5师硬是在三天里急行军200多里,最后成功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这一仗打完,野战军首长专门为5师发了嘉奖令。嘉奖令上说:"5师是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这份评价在东野可不多见。

再说说1947年1月的三下江南战役。当时,钟伟的5师被安排当预备队。一连两个月,部队就像被拴住的猛虎一般,只能看着兄弟部队打得热火朝天。终于等到了总攻的命令,5师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在姜家屯遇到敌人一个营的时候,按照原计划是要绕过去的。可钟伟一看战机难得,立即下令全师出击。结果这一仗,不到半天就把敌人一个营给吃掉了。野战军首长听说后直摇头:"这个5师啊,打起仗来真是太野了!"

另一边,温玉成的独立2师也不甘示弱。这支由合江和哈北两个军区精锐组成的部队,虽然番号上写着"独立"二字,但战斗力一点也不独立。

在德惠战役中有个细节,当时独立2师被配属给6纵作战。敌人的新1军在德惠城里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一时间我军进攻受阻。温玉成带着独立2师一个团的兵力,趁着夜色摸到了城墙根下。

天还没亮,独立2师的战士们就架起云梯,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城墙。等敌人发现的时候,我军已经占领了一段城墙。随后的巷战中,独立2师的战士们更是表现出色,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虽然最后因为援军未到被迫撤出,但这一仗打得连敌军司令杜聿明都不得不在战后感叹:"敌人北二部队不好对付啊!"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1947年5月的那场追击战。当时敌军第60军暂21师想要逃往吉林,已经领先我军50里路。温玉成接到追击任务后,带着独立2师连续奔袭两天两夜。最后不仅追上了敌人,还一口气歼灭了敌人3000多人。这一仗创造了独立师歼灭一个整师的战例,在东野传为佳话。

就这样,钟伟的"三猛师"和温玉成的独立2师,在东北战场上各领风骚,为后来的辉煌战绩奠定了基础。1948年4月,东野扩编为12个纵队,两位将领的命运再次出现了交集。

四、命运转折:从上下级到平行发展

1948年的东北战场胜利在望,钟伟和温玉成的关系也随着部队改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东野扩编为12个纵队后,钟伟担任第49军军长,而温玉成则成为他手下的第34师师长,也就是后来的145师。这是两人首次形成上下级关系。

然而,这种关系并没有维持太久。1949年8月,在湘西的青树坪,一场意外的遭遇战让钟伟的军事生涯出现了转折。当时,第49军146师正在执行穿插任务,突然遭遇了白崇禧的主力部队。

这一仗的细节很有意思。当天下着大雨,能见度极低。146师的侦察兵发现前方有大股敌军活动,立即报告给了钟伟。按照常理,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先摸清敌情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但钟伟素来以"打仗就要快"著称,当即命令部队展开进攻。

结果这一次,白崇禧早有准备。他布置了两个师的兵力在周围,形成了一个口袋阵。146师虽然凭借顽强的战斗力突出重围,但还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更要命的是,这次战斗让白崇禧在宣传上占了上风,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

青树坪之战后,上级对钟伟的指挥作风提出了批评。特别是他那种不等侦察完善就贸然投入战斗的做法,被认为过于冒进。这次教训也让钟伟的仕途发展受到了影响。

而另一边的温玉成,却在这个时期迎来了上升期。1949年5月,他被调任第41军副军长。41军在东野可是响当当的"五虎之一",担任这样一支劲旅的副军长,说明组织对温玉成的能力是充分肯定的。

从两人的工作作风上就能看出差异。温玉成虽然打仗勇猛,但做事总是稳扎稳打。比如在担任副军长期间,他特别注重对部队基层建设的加强。在一次军区会议上,温玉成还专门就如何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了长篇发言,获得了与会首长的一致好评。

到了1950年,温玉成更上一层楼,接替调任13兵团副司令的韩先楚,成为了40军军长。这一任命,标志着温玉成已经完全跳出了"钟伟部下"的身份定位,成为了一位独当一面的主将。

同年,钟伟被任命为广西军区参谋长。虽然广西军区统辖着原13兵团的部队,级别相当于正兵团,但比起在一线带兵的温玉成来说,这个位置显然少了几分锐气。

就这样,曾经的上下级,在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职务上,更体现在两人日后的际遇中。而这一切,都要从即将到来的抗美援朝战争说起。

五、抗美援朝:决定性的分水岭

1950年10月,朝鲜战场的枪声打破了东北的宁静。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消息传来,时任40军军长的温玉成立即带领部队开赴前线。40军担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云山和温井地区,与闻名世界的美军进行较量。

这场战斗让美军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当时,美军仰仗着先进的装备和火力优势,妄图在这一地区突破志愿军的防线。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温玉成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术:让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在山地丛林中,利用地形优势打游击。

结果这一招果然奏效。美军的坦克和重炮在崎岖的山路上寸步难行,反而成了活靶子。40军的战士们借助地形优势,成功阻击了美军的进攻。这一仗,不仅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也为后续的战斗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温玉成的40军始终战斗在最前线。特别是在第三次战役中,40军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下,连续作战15天,歼敌数千。这支部队在温玉成的带领下,创造了多个战斗奇迹。

有一次,40军遭遇美军的"斩首行动"。敌人出动了大量飞机对指挥所进行轰炸。温玉成临危不乱,一边转移指挥所,一边继续指挥部队作战。最后不仅化解了危机,还给美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据战后统计,40军在抗美援朝期间共歼敌4.3万人,其中美军占比超过10%。这个数字在志愿军各部队中都是相当亮眼的。温玉成也因此被誉为"志愿军十大虎将"之一。

而在国内的钟伟,则继续担任着广西军区参谋长的职务。虽然这个职务级别不低,但与温玉成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建立的赫赫战功相比,显然是有差距的。

抗美援朝结束后,温玉成的仕途更上层楼。他先后担任第20兵团司令员和广州军区参谋长。要知道,广州军区可是一级军区,统辖范围和指挥权限都远超广西军区。

到了1955年,新中国进行首次授衔。此时的温玉成已经是广州军区参谋长,按照军衔评定标准,一级军区的参谋长属于兵团级别,授予中将军衔可谓实至名归。

而钟伟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由于未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加上此前在青树坪战役中的教训,最终在授衔时获得了少将军衔。

就这样,昔日的上下级,在军衔评定时出现了"下属高于上级"的特殊现象。这背后,既有战功因素,也有性格差异的影响,更凸显了抗美援朝战争在两人仕途发展中的分水岭作用。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