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而先秦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中最长的一段时期,它包括了公元221年秦朝建立之前的所有时期。
这就意味着,先秦时期的历史是漫长的,在这样漫长的历史中,黄河文化诞生了。
文化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文化就是书籍,有的人认为文化就是知识。其实,这些认识都是对文化这一词汇的狭义解释。
马克思认为,文化包括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和结晶。也就是说,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物质和精神都包含在文化的内涵中。
那么,要想了解先秦时期的黄河文化,我们首先就要从中国的原始社会开始讲起。
01 原始社会时期的黄河文化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大约有200到300万年之久。在这个时期,人类的生产水平还比较低下,各方面的发展还十分有限。
这个时期社会生产的工具基本都以石器为主,所以原始社会又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猿人大概是从云南一带向北发展的。首先是重庆的“巫山人”,距今大约200万年。巫山人形成后继续向北方地区和东南地区发展,其中北方的一支到陕西形成了蓝田人和洛南人。
在这之后,蓝田人就继续向北方和东部发展,逐渐发展成了生活在黄河流域附近的北京人、南召人、大荔人。
至此,黄河中下游都出现了人类的文明。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原始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
这时人们所使用的工具以石器为主,还包括一些木质工具或是骨制工具。此外,人类已经掌握了用火技术。因此,人类的食物不再仅仅局限于生肉,而是逐渐向烹饪熟食发展。
到新石器时代时,人类原始社会已经出现了农耕。在新石器时代以前,人类的食物基本来源于野外采摘的果实和打猎捕获的动物。
但是,农业的出现再一次促进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繁荣。
除了农业外,新石器时代还出现了畜牧业,远古先民意识到畜养家畜可以为自己提供更稳定的食物来源。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制作工具的技术也得到了提升。不仅如此,陶器制作工艺和纺织技术也出现了。
历史学家把这一阶段称为人类生产经济阶段。
从人类社会组织的角度来看,新石器时代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旧石器时代,绝大多数的原始社会都属于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更高。
人们都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却对父亲的身份一无所知。
这种情况到新石器时代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分工发生了改变。在母系社会中,女性可以在家劳作,其收入是非常稳定的。
但是男性需要外出打猎,因此男性的收入是不稳定的。
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时,农业出现了。男性也可以通过农耕来获取一定的收入,而且通过农耕获得的成果比女性在家劳动获得的成果要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地位降低了,母系社会也开始向父系社会过渡。
根据考古学家发现的成果可以得知,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方向是由黄河下游向上游发展。
我们都知道,黄河是自西向东的走向。上游就是靠我国西北那边,而下游则在我国的东部。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山东的大汶口文化还有河北的磁山文化等都出现在黄河的中下游。
其中,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等又逐渐发展到了龙山文化的阶段。此时,人类原始社会分布的范围就更大了。
我们中国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根据《易·系辞》的记载可以得知,炎帝时期,远古先民已经懂得用草药治病的方法。
此外,人们对地理和天文也开始有了一定认识。而黄帝时期,兴于甘肃天水的氏族部落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父系氏族。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畜养牛马当作交通工具,手工业的生产也进步了很多。整个社会的人口数量增加了不少,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
黄帝在经历了52场战争后,终于获得了天下子民的臣服。
大约在公元前2550年时,黄帝统一了除南方外的三个部落。在这个时期,人们的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工具和技术也进步了。
而中原地区的养蚕、纺织、制陶的技术也流传到游牧民族中,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说,黄帝的大臣仓颉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容成则创造了历法。整个社会的文明都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不仅如此,中国先民在算术、计量、音乐等方面还有了更进一步的造诣。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并非起源于某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从全国不同的地区共同发展而来的。
这些不同的小文明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融合,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形成了我国原始社会文明“多元一体”的局面。
而黄河流域的文化主要起源于三个地区,它们大概分布在山东、陕西、燕山一带。
02 夏商周时期的黄河文化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虽然我国还无法在考古学上证明夏朝的存在,但是根据已经发掘出的考古成果来看,二里头文化很有可能就是夏朝文化。
到夏朝时,原始社会已经发展成奴隶社会。在这个时期,“国”的概念出现了。生活在各个地区的先民不再是一个个部落,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国家。
在中华大地上,不仅有夏一个方国,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国。这些方国有的是夏的属国,有的则是夏的敌国。
据史料记载,夏朝的生产力又有了进一步提高。铜器已经不再局限于贵族使用,还会用于军事武器的制造和手工业生产。
此外,夏代还出现了酿酒行业。《尚书》就有记载,当时的天文官羲和就有酗酒的毛病。
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商朝本来是夏朝的属国,在夏朝势力衰微之际,商朝团结东方的其他方国一举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初期,商王成汤多次征伐,再一次扩大了商朝的领土。在成汤之后,商朝又经历了几次迁都。最后,盘庚选择把“殷”选作商朝的首都。
在文化方面,商朝比夏朝又有所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一技术的成熟又促进了其手工业、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
通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可以得知,在商朝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文字。这些文字都为我们了解那个神秘的时代提供了史料。
武王伐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由于商纣王的昏庸残暴,周武王兴兵攻下朝歌,最终建立了周朝。周朝本来是西北方的方国,历经几代的经营逐渐变得强大。
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也就是说,他们将统治范围分成不同的区域,分给同姓的宗族或是有功之臣来统治。
这种制度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了,但是在当时也算是一种进步,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体现。
周朝除了在经济上比商朝进步很多之外,在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周朝,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原地区文明的影响再次扩大。
03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文化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上演,西周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落幕了。分封制在西周建立初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但是在西周后期,各方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周王室的统治变弱了。
在春秋末期,各诸侯国开始蠢蠢欲动。最终,三家分晋事件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战国时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张仪苏秦合纵连横,各国之间互有胜负。不仅如此,战国时期的文化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前有老子孔子,后有孟子,墨子。这些不同流派的思想直到今天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价值。而儒家思想更是从汉武帝开始成为了独尊千年的主流文化。
除了文化方面出现全面开花的局面外,兴修水利也成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事业之一。
对于这些诸侯国来说,兴修水利不仅可以发展农业、便利交通,还能为诸侯争霸贡献出一份力量。所以在当时,很多诸侯国都加入了兴修水利的队伍中。
都江堰就是由秦昭王时期蜀郡的郡守李冰组织修建的。直到今天,都江堰仍然是四川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李冰利用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充分地发挥了都江堰的优势,为我国四川地区千年来的防洪工作和水利灌溉作出了突出贡献。
总而言之,黄河文化的历史是悠久的,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而黄河在我国又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这种优势使它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深厚悠久的中华文明。
而先秦时期的黄河文化虽然只是整个历史黄河文化的初级阶段,但是它包括了黄河文化从孕育到形成的过程,对我国黄河文化的繁荣昌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杨东晨、杨亚娣《先秦时期黄河文化要论》
先秦时期“江文化”与“河文化”还没有完全融合,证据就是:楚越吴包括蜀夜郎滇等管河流叫江的地方都早早地就称“王”了,而河文化里的秦晋齐等再怎么强大都不称王,只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