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制造。
阿富汗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现在他们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但是阿富汗对三轮车的需求又非常大,他们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三轮车。之前组装的货三轮是从我国进口的,而今天这些客运三轮则是来自印度,这家经销商的规模非常大。
上次来这个地方拍摄还是去年的12月份,可以看到两边放满了全新三轮车,左边是TVS,右边是巴贾杰,两个牌子都是印度品牌。
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损坏车架,三哥在外包装上面做的非常硬核,全车上下使用了钢架进行固定,所有的配件都放在车身内部,这和国内的产品打包方式是一样的,非常好的一点是固定支架可以拆卸。两位装配师傅穿的工作服款式还不一样,应该是不同厂家给的工作服。

车内的零件掏空之后就可以将车身翻转过来,这几个轮胎也是老演员了,可以看到车身底部是一体成型的状态,将车底固定之后就可以进行组装了。
为了方便安装先将中控台拆卸下来,这个季节的苍蝇蚊子比较多,旁边有个人在用烟雾驱蚊。接下来来到了俯拍视角,两位师傅同时安装前后两个位置的线路,驾驶座椅下方有着巨大的空间,这个位置居然放了一个全尺寸备胎。

接着进行前叉的安装,前叉是单摇臂设计,粗壮的减震臂足够承受所有重量,刹车鼓的颜色看起来像陶罐,感觉还是非常漂亮。将轮胎安装上去用四颗螺丝进行固定,印度三轮车质量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前叉的安装和摩托车是一样的,这种单摇臂设计非常节省空间,给驾驶室腾出了比较多的位置,没有专业的扳手,只能用小锤将螺母敲紧,这个位置安装了两个螺母保证将转向柱固定牢固。
接着就可以将中控台安装上去,塑料方面做工比较简陋,有一种廉价的工业风格。在挡风板上安装上后视镜,挡风板是一个独立的框架,这种设计有利于运输过程中装箱打包,安装的时候需要在中间加装减震胶垫,使用过程中才不会产生异响。

摄像一直在拍前面,后面的小哥已经不声不响的完成了发动机的安装,使用风炮将发动机螺丝固定,在阿富汗很少能够看到工具齐全的组装店。发动机安装在正中间,老铁们可以大胆的猜一下发动机排量,我觉得应该是在150到200之间。
后轮的减震器也非常扎实,两个后轮采用的是独立悬挂,并不像货三轮使用的是车桥。发动机与轮毂之间直接使用传动轴连接,而且传动轴的角度还比较大。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抬高变速箱的位置,如果变速箱位置降低了,路况不好的时候容易磕碰到地面。在连接处套上皮碗,在防止尘土的同时也能够延长黄油的使用时间。

接着将后轮安装上去,后轮和前轮应该是差不多大的,都是用了四颗螺丝进行固定。将尾灯安装到尾部,可以看到其他工位也是非常忙碌。这家工厂店至少可以同时组装十多台车,放在整个阿富汗也是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后面也配备了保险杠,之所以不将备胎设计在后面,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发动机的散热口,而且车身底部的空间又很窄。

接着将龙头把手安装上去,把手是一个羊角形设计,这能够增加它的转向角度,而且不会碰撞到挡风板。这个角度看应该是在加汽油,在阿富汗买车别的不说,汽油肯定会加满。将后排的座椅靠背安装上去,这台车还是保守了一点,我看国内的老头乐都是两排对向座椅,一台车拉4个人完全没有问题。

顶棚设计就非常经典,这种设计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汽车,印度的风格估计也是受到了老东家大英的影响。驾驶位置也安装了靠背,结构仍然非常简单。每天看造车有时候都想自己手搓一台,又怕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够,搞不出想要的效果。这款车在印度能够卖到1500美金,国内同型号的宗申需要两万多,不差钱的老铁可以搞一台玩一玩。
组装完成就直接下生产线了,师傅会将三轮车送到附近的专卖店进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