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斗卫星制造天线核心材料,粗细仅有头发丝五分之一

活泼的国际 2025-03-14 08:48:39

眼前这个突然像伞一样张开的东西,其实是北斗卫星的天线。它的性能将直接决定数万千米高度卫星数据的传输质量,也是卫星与地面沟通的唯一通道。因此其面积越大,北斗卫星的信号接收和发射也就越好。然而在航天器发射时,却要求天线尽可能体积小重量轻。为此我们的科学家设计了视频开头这个可缩放展开的天线。

它由高纯度的镀金钼丝编织而成,每一根金属线粗细只有头发丝的五分之一,不借助灯光仅靠肉眼很难看到它的存在。同时细小的金属线非常容易断裂,而工人又必须要将多根线合成一股,对眼力和手法的要求极高。就连眼前这些编织的设备,也都是专家经过上千次试验改造出来的。只有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才能制造出合格的星载天线。

在上天之前它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首先进行的是展开试验,工程师将它收拢到水桶大小,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装在卫星上的天线必须要在发令后一瞬间自动打开,并且百分之百成功展开。通过展开试验之后的天线,就可以进入这个特殊大厅了。它是亚洲最大的水平近场实验大厅,工程师要在这个类似太空完全电磁屏蔽的环境里,验证天线的近场辐射能力。

天线和试验转台的重量超过了10吨,安装时两个庞然大物必须精准对接,任何偏差都可能会导致测试失败,甚至使整部天线完全报废。得益于面积的增加,此次试验卫星信号强度比之前提高了数倍,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2020年6月23日随着第55颗,也是最后一颗组网用的导航卫星顺利入轨,我国顺利完成了北斗三号覆盖全球的最后一块拼图。至此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0 阅读:0

活泼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