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5年以来,美国有两个事件最值得关注,一个是美国新王登基,另一个是美联储迟迟不降息,按下“暂停键”。
然而,这两个事件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这位“新王”自上任以来,几乎处处针对美联储,甚至还声称要对美联储进行全面审计,但一向坚持独立性的美联储并没有理会这位新王,依然“我行我素”。

“新王”的意图是希望美联储尽快降息,但美联储却冷冷一笑,不为所动,双方的博弈和拉锯就此展开。
3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最新CPI指数,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CPI同比增长2.8%,低于市场预期的2.9%,环比增长0.2%,低于市场预期的0.3%,而核心CPI增长3.1%,同样低于预期。
这意味着美国通胀降温的速度超过预期,而且这是美国CPI连续4个月上涨后首次出现下降,这些数据直接指向美联储,意思就是:现在通胀降温了,美联储,你应该降息了!
但是,美联储会因此而降息吗?从数据来看,这是美联储降息的重要理由,但是还不足以支撑美联储快速降息。
自从“新王”上任以来,美股和美元的表现一路向下,尤其是美股暴跌,引发了市场恐慌,科技泡沫被戳破,华尔街认为这是“新王”逼迫美联储降息的又一重要手段,为什么这位“新王”这么着急的希望美联储降息呢?

首先,美国目前的债务状况很糟糕,美债早已达到36万亿美元,重点是明年支付的利息将超过1.2万亿美元,比美国军费的开支还要高很多,再加上财政赤字已经逼近2万亿美元,不堪重负。
如果美联储能够降息100个基点,那么美国每年可以省下4000亿美元的利息开支,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赤字。所以,自“新王”上任以来,开始了大规模裁员、停止对乌军援等等一系列动作,都是在削减开支。
其次,低利率有助于加快美国制造业回流,这也是这位“新王”一直提倡的重要举措,但是效果不佳,毕竟美国当前仍然处于高利率空间,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然而,一直被催促降息的美联储,却并没有急于这么做,而是多次重申:不要着急,要有耐心。于是“新王”通过向全球加征关税等方式,刻意制造恐慌,股市暴跌,引发经济衰退的迹象,逼迫美联储下场降息。

再者,这位“新王”的策略可能在效仿当年的罗斯福新政,用“短期阵痛”换取“长期增长”,希望通过经济衰退换取美联储降息,从而降低债务压力,达到制造业回流的目的。
尽管这个“用经济衰退换取美联储降息”的逻辑表面看起来很合理,但里面仍然有不少漏洞,或者说,即使“新王”本意如此,恐怕也无法改变美国的债务困境。
首先,故意制造一场衰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恐怕不是降息就能解决的,根据华尔街机构的预测,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可能下降2.8%,如果GDP真的负增长,那么这种衰退就不在可控范围之内,甚至可能带来市场信心的崩塌、投资的暴跌,以及财政赤字的增长。
其次,美联储一向坚持独立性,并不受到“新王”的制约,而是依据每个月发布的CPI数据和失业率数据,如果美国CPI后续再度反弹,恐怕降息又要落空了。

再者,就算美联储现在开始降息,为美国每年节省4000亿美元的利息支出,但这是“治标不治本”,根本无法解决美国债务继续攀升的现状。
总的来说,“新王”的这一操作具有很高的风险,刻意制造一场大衰退,如何将衰退稳定在可控的范围内?与其说这是极限施压,不如说是一场在衰退和崩塌边缘徘徊的危险博弈。
更糟糕的一种情况是,刻意制造的暴跌和衰退,可能没有带来美联储的降息,反而导致经济走向失控,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带来一轮从美国席卷到全球的金融风暴,这种“自我爆破”难道是“新王”和美联储想看到的吗?如果不想,双方的博弈还会继续,好戏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