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元景一
编辑|先锋谷
“144小时免签”政策推出后,老外们简直嗨疯了!
2024上半年数据统计显示,有1463.5万人次的入境人数,激增了152.7%。
外国游客通过免签入境已达上百万人次,老外来了中国连连夸“中国真city”。

回国后竟然让老外们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整日茶饭不思的,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其实这病也不用怎么治,只需要吃上几口中国美食就能痊愈啦!
我们把它称之为奇怪的“中餐戒断”反应。

一直以来,在西方媒体的洗脑下,外国人一直对中国有偏见。
而“144小时免签”政策的实施,咱们一分钱没花,就把外宣工作做好了。

你们不是一直认为中国人穷吗?不是一直认为中国人居住环境脏乱差又落后吗?
眼见为实,还是亲自来看看吧。于是,不少外国人踏上了中国的旅途。

他们带着拍摄设备,势必要把中国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没想到,外网竟就此掀起了一阵“国潮热”。
这边黑人网友扮成古代格格站在故宫前打卡,那边白人在上海咖啡厅做心理实验,为中国人的自觉自律而感动不已。

这些对中国保持窥探好奇心理的人,反倒变成了外网第一波安利推广中国的形象大使。
他们的旅游经历和心理变化最真切,这下西方媒体再也堵不住悠悠众口了。
折服这些老外的不仅是咱的锦绣河山、大美风景。

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中式美食也打通了他们的任督二脉,引得很多老外直呼“144小时根本不够吃啊!”
甚至还有想方设法钻政策空子,从其他国家入境中国来重新获得新一轮144小时的时长,真让人捧腹大笑!

不过对比之下,以吐司面包、蘸酱薯条为主的白人饭确实略显寡淡。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老外为碳水、火锅、烧烤等各种中餐驻足的原因。
毕竟喜欢高热量的食物是人类的天性,这些老外对中餐的喜爱和执行力,更是超乎国人想象!

其实中国美食不止俘获了白人的芳心,自2024年11月初实施了对韩国免签政策,韩国已经开始流行“周五下班去中国”。
从在韩国成天萝卜荟萃、泡菜开会,升级到了菜系聚首、海鲜环抱。

而且中国食物物价比韩国低太多了,韩国人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消费力也挺强的,食物种类又多,顿顿吃到扶墙走。
最近上海、青岛的火锅老板应该是最开心的,韩国人落地就先到达这些地方就餐。
而且吃火锅时又能吃上他们最爱的牛肉和水果。

当看到网传的一位思密达老先生把火锅放一边,只吃果盘的时候,我承认笑得嘴咧到后脑勺了。
这次是老板和顾客的双赢啊。

来过中国的老外们发现,他们平时吃的瑞典糊糊、德国生鱼汉堡、英国薯条炸鱼、韩国泡菜等,与中国各种各样的美食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完全比不了。
想必在国外当过留子的留学生们最懂这种“思乡之苦”。

有位英国留学生留学一年暴瘦15斤,简直像变了个人,回国后又立马变成大胃王。
就这样在“回国增肥”和“出国减肥”的路上整整折腾了4年。
对远在异乡的他们来说,尝到家乡的家常菜后,简直有一种爱人错过的感觉,就连最普通的西红柿炒鸡蛋也成了珍馐美味。

有对德国夫妻从四川成都出发,开启他们的中国之旅。
一开始选择到成都,主要是因为听说有国宝熊猫和很多地道美食。
但川渝风味对于他们这种不怎么吃辣的外国人来说,简直就是很陌生的“吃法”。

因为习惯各式黄油吐司的“家常吃法”,这对夫妻一开始还对辣有所顾虑。
但当他们半信半疑地吃下夫妻肺片和干锅土豆片后,就彻底沦陷了。
以至于后来,德国丈夫每吃到特别好吃的东西时,都会“幸福地翻白眼”,并大声赞叹“也太好吃了吧”。

沿着美食大城成都、重庆、广州、云南等地,把当地有名的菜品逐一品尝。
短短十几天就把中国美食地图“吃”了个遍。
不过好笑的是,他们至今还没走出中国,已经在四川居住8年了。

还有位来自英国的博主Jack,他另辟蹊径,直抵成都菜市场。
在这里探寻各种地道美食,一看就是做足了攻略的认真老外。
2024年7月5日发布的《外国游客入境热门城市TOP10榜单》显示,成都入境游热度极高。
境外游客主要来自东南亚、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

在成都,麻婆豆腐、火锅及街边小吃成了他们的最爱。
老外们的旅行体验远远超出了“观光”的期待,品尝美食变成了整个旅行中最重要的事。

原本计划看兵马俑的,结果却被夜市里回民街上琳琅满目的小吃摊吸引得走不动道。
本来打算看遍广州文化地标的,最后每顿早茶都吃到扶着墙才能走得动。

为了满足老外们的需求,我国于12月17日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延长至240小时,简直是给中餐爱好者的老外们开了特权。
毕竟,看得出很多老外是真的爱惨了,咱们也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这一优化免签政策又一次给老外们的肠胃开了小灶!
还有一位意大利网友游中国回来后,在外网上连发感慨:回国后的每一顿饭,不是像兔子食,就是根本咽不下去。

中国已然成为许多老外心中的梦想之地,不知多少人因条件不够无法获得中国绿卡而哀叹。
从爆炒到清蒸,每一口都蕴含着浓浓的中华文化,但中餐的核心不止在于技,更在于那一碗一筷的烟火气。

我们中国饮食文化源于早期的农业文明,讲究菜品与主食的配合,主次分明。
南方以大米为主,北方则偏爱小麦制品,就连做配角的蔬菜、肉类都能根据地域风俗和地方种植情况而变化。

纵使追溯到尧舜禹时期,中华大地一直是“民以食为天”。
古人认为要以玉盘珍馐供奉给各路神仙,让神也能品尝人间美味。
并赐以福泽庇护平民百姓和天下苍生,这种自古流传的思想让我们在做菜上更加执着,更加讲究。

在古代甚至还有一套完善的礼法是关于“吃”。
即吃饭不能光吃菜,要保持主食和配菜的比例平衡,否则会被批评为“忘本”。

孔夫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流传千年,这便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积淀。
相比之下,西方人在饮食方面确实是“才疏学浅”,或者说更多的是还在食材的吃法上原地踏步。
他们所谓的创新无非就是牛排几分熟、土豆怎么烤。

而我们早已对食材本身进行各种尝试,关于烹饪方式,我们就有“煎炒煮炸、蒸烤焖炖”等36种,还创造出八大菜系。
海蜇皮、鸡爪、动物内脏等在他们眼中如同猛兽不可触碰的食材,在中国人的锅里却能变成人间美味,确实是有我们老祖宗的饮食智慧在其中。

而在当下,这些对中国美食念念不忘的老外们,纷纷成了免费的中国文化宣传大使,悄然掀起一场中国饮食文化的逆袭潮。
包括我们见怪不怪的老干妈、各类凉拌榨菜,火锅底料等速食、配菜食品。
也在他们眼中成了美味珍贵的收藏品,甚至不惜空运也要多带走一些到国外。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饮品牌走向世界,海底捞在纽约、东京门店开业就像歌手开演唱会一样受欢迎。
当喜茶进驻美国,蜜雪冰城飘到澳大利亚,正新鸡排也开到了日本时,中国文化早已换了副新面孔、新滋味,走进外国人的心中。

由此,中华文明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又一次走向世界。
在法国,可以看到有人将川菜和法餐结合在一起。
在美国能吃到多家中式连锁火锅。
在英国更有热爱中餐的老外将自己学会用筷子夹豆腐的视频发在社交媒体上。

中国文化以这般“俘获味蕾”的方式收获了一批老外芳心。
外国人也开始自然而然地,主动地了解和吸收这种饮食文化。
中国美食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让老外们对自家的“白人饭”失去了兴趣。

中餐走向世界,中国也由此走向世界。
这一饭一盘里传递的是我们国人的热情、善良、朴素与勤劳。
所以啊,别小看中国人,这看似平凡的饭菜里也藏着我们的大本领。

参考资料:
环球网:媒体:走到哪儿都能尝到的中华美食,为什么火遍世界?
上观新闻:在外国人眼中,中餐有多好吃,他们如何吃中餐
大洋网:探寻中国人主食的“前世今生”



希望各地店家本分经营,不要坑蒙拐骗国内的游客,也不要坑蒙拐骗国外的游客。一旦爆雷,前功尽弃!
你这么一说,韩国人心里要不舒服了
习惯了中国牛排,比国内好玩多了
相应的艾滋病人也成倍的新增长几百万了!
奴才们很担心外国主子吃不好饭穿不暖衣睡不好觉日晒雨淋风吹,甚至上厕所洗澡不爽利也焦虑不安。
关键是还是有一些国人,49年加入国军了,脑子瓦特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