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双高”建设经验综述

大元山的妹儿 2024-04-28 12:08:24

01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双高”建设经验综述

“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学校强化培养大国工匠战略人才,服务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形成了“三性五道,九章十赋”的“电讯双高”特色,即三性塑形(战略性、创新性、国际性),五道赋能(赓续正道,开辟新道,拓宽通道,崇守本道,广开门道),九章铸匠(文、耕、武,技、艺、道,工、研、创),十赋育人(匠心党建、全成导师、产教部落、和融教育、悦动青春、青枝计划、技竞天下、讯·速精进、泛在五育、班育英才),取得优良的“双高”建设成效。学校获评第八届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获得全国民办百强职业院校,2023年ABC中国高职院校排名学校位列重庆市第16位(民办第二位),被社会誉为“西部讯谷”。

02形成“三性五道,九章十赋”双高建设特色“三性塑形”

“战略电讯人才”的战略性、“开放性创新”的创新性和“在地国际化”国际性的“三性”。

“五道赋能”

1.赓续正道,传承革命基因,弘扬红色电波精神

建校以来,学校致力赓续永不消失的电波,传承红色电波精神,将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红色基因,成立红色电波精神研究中心,出台《弘扬红色电波精神推动双高特色建设实施方案》,编著《红色电波精神:内涵•传承•弘扬》,开展“观、读、讲、赛、行”主题党/团日活动,2023年学校成功举办首批高校“红色电波精神”传承人活动,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以《全国首批高校“红色电波精神”传承人公布,助力“双高”建设特色发展》为题进行报道。

2.开辟新道,构建新质学域,培养大国数字工匠

学校践行“教育、科技、人才”的“三位一体”国家战略,以“红色领域、数字场域、能力界域”面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搭建“新质学域”予以破解学生技术知识不精、运用能力不强、工匠素质不高等问题。

以“红色电波精神”(红色电波研究中心)、“南泥湾精神”(数字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国防精神”(国防教育学院)铸魂立心,描绘教育红色领域;

以“数字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室)、“数字研究平台”(数字工匠研究院)、“数字产教共同体”(全国数字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教育信创与密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劝学厚识,构建科技数字场域;

以“工匠之才”(汇聚二级教授、博导等教授23人,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匠之师”(引进银发专家、假日专家、候鸟专家10余名,建立名师名匠工作室4个)、“工匠之苗”(引进企业导师,建立产业学院)指导实战赋能,锚定人才能力界域。

3.拓宽通道,立足在地国际,打造职教出海品牌

在校本课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打造7门中韩双语在线课程;引进湖原大学官方语言考试认证资质;与韩国建阳大学、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打通学生本硕博连读渠道,拓宽师生交流互访平台,赴韩留学回国学生60余人;创建海外培训中心,实施教师海外研修培训计划;牵头研发制定的老挝国家职业标准《Digital Media Technician 数字媒体技术员》和乍得国家职业标准《Technicien en génie de l'information et de la communication 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天津现代职业学院与巴基斯坦木尔坦大学的鲁班工坊项目,提供海外培训50余人次;成功申报2项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4.崇守本道,创建“匠心园”,铸刻专业群建设之度

学校严格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确保支部书记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实行“党建+技能培养”双目标管理;高标准、规范化打造“匠心”组织阵地,做到“四有”“六上墙”,与专业学科会议室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匠心”党建卓有成效,立项重庆市“双创”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获评重庆市优秀党员2名,获评重庆市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

5.广开门道,探索“融教育”,创新专业群建设之范

产教融岗,按岗位设置规范设计实训工位布局,生产线上各岗位对应实训基地各工位设置,将工作过程分解为课程实施流程,按流程达成度进行学生增值评价;以技能掌握程度、证书获取情况、技能比赛结果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开展课程评价改革。科教融课,将科技创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将科技创新融入实践教学,引入科研课题培养人才,将科研项目分解成多个“小课题”用于实践教学。普职融证,通过1+X职业技能教育技能水平认证试点,实现课证融通;开展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试点,实现专科与本科学历教育贯通培养。

“融教育”成效明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PHTOSHOP》课程获评重庆市首批专业二级认证培育专业和一级课程认证课程;获批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光明日报以《“三融三新”,构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训新范式》为题报道。2“九章铸匠”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思想为引领,以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融入中国“九章算术”传统文化,构建“新质学域”,培养中国式数字人才“九章工匠”,形成了“文、耕、武”“铸魂立心”思想领域、“技、艺、道”“劝学厚识”教学界域 、“工、研、创”“实战富能”真实场域集合而成的数字人才培养范式。重庆日报报道《构建“九章工匠”人才培养范式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智”能》,光明日报报道《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培育数字工匠》。

“十赋育人”1.打造“匠心党建”特色活动品牌

落成“匠心党建园”,围绕工匠精神开展匠心党建主题活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色文化教育共同体副理事单位,赋能思政育人;

2.打造“全成导师”特色活动品牌

秉持“走进来个个成长、走出去人人成功”育人理念,组织“全成导师”队伍,编制工作手册,评选优秀“全程导师”,赋能关爱育人;

3.打造“产教部落”特色活动品牌

与龙头企业共建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等,赋能双元育人;

4.打造“和融教育”特色活动品牌

融合岗位设实训工位、融合科研前沿编教材、职普融证培育专本贯通人才,赋能课堂育人;

5.打造“悦动青春”特色活动品牌

组织看红色电影,写红色感悟,开展“知我中华 爱我中华”演讲比赛、“爱我中华 诵我经典”诵读比赛,赋能活动育人;

6.打造“青枝计划”特色活动品牌

组织“青枝”科研培训,开展“青枝文”主题征文大赛,赋能岗位育人;

7.打造“讯·速精进”特色活动品牌

组织“讯·速”大讲堂,发布“讯·速”周报,开办大国数字工匠论坛,赋能科研育人;

8.打造“技竞天下”特色活动品牌

构建以一类重点赛事为导向、二类行业赛事广泛参与为基础的竞赛体系,赋能竞赛育人;

9.打造“泛在五育”特色品牌活动

建成“工匠路”(德)、打造“文化廊”(智)、建设“军体场”(体)、规划“桃李园”(美)、落成“耕读苑”(劳),赋能文化育人;

10.打造“‘班’育人才”特色活动品牌

开设国防工匠班、专本贯通班、中韩国际班、创业精英班,赋能差异育人。

03“双高建设”六大变化

1.教育理念不断创新

面对民办高职专业带头人引进难度大、标志性成果获得难、校企合作度不深等问题,创新性得提出“筑牢奠基石,铺好新赛道,培育传承人,打造百年店”的办学理念和“九章铸匠、十赋育人”人才培养理念。

2.党建工作不断走实

结合数字工匠育人目标,擦亮“匠心党建”品牌,制定《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匠心党建”落地方案》,形成“红色电波”“红色极客”等“一院一品”基层党建阵地,评选首批“红色电波精神”传承人,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3.文化环境不断建特

学校传承红色基因,以革命发展历史为线建设“井冈山路”“延安路”“西柏坡路”“遵义路”“长征路”;以环境沁润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成“工匠路”(德)、“文化廊”(智)、“军体场”(体)、“桃李园”(美)、“耕读苑”(劳)的“泛在五育”校园环境。

4.人才质量不断攀高

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水平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分别为 95.38%、72.59%、65.80%,同比增长1.97%、56.60%、17.60%,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8.90%。实现了“西部哪里有5G基站,哪里就有电讯数字工匠”

5.教师素养不断提升

实施青枝计划、头雁计划和名师名匠计划,引进银发专家、假日专家、候鸟专家10余名,建名师名匠工作室4个,通过名师带徒,教师素养明显提升,10名“青枝”学员晋升高级职称,2023年成为全国唯一民办高职和重庆市唯一高职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6.学校声誉不断增强

学校举办大国数字工匠论坛、面向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转型研讨会等全国大型会议,彰显学校实力。“新质学域”“十赋育人”“九章工匠”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呈现学校影响辐射力。

0 阅读:6

大元山的妹儿

简介:喜欢重庆、山城风味、火锅吃四季、雾都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