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
若肝气郁滞不畅,则经气不利,气机疏泄失常,就会出现:胁肋疼痛,胸闷,脘腹胀满,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
那这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先想到的便是:逍遥芄(疏肝健脾,养血调经)和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来改善。
但有很多肝胆脾胃不太好的朋友,会经常感到口苦口干,吃啥没胃口,容易反酸。
口苦说明肝胆有火;口干说明火热伤津;反酸说明胃气上逆。把这三个证状综合一下,就知道了病位是肝胆和脾胃:肝胆之火扰乱脾胃。
西医一般把这种情况叫胆汁反流性胃炎。而中医认为是肝火犯胃。治法上只要把肝胆之火去掉,胃病就能不治而愈。所以说中医治病还是求本的。
去肝火是大原则,但火又分虚实。肝胆之火自然也是。那如何判断肝胆火是实火,还是虚火?
很简单:实火是尽管火旺,但津液未伤,治疗起来清火就够了。(肝胆实火犯胃用左金丸)
而虚火是火旺同时,水液也被烧干了。这种治疗上就要一边清火一边滋阴了(虚火犯胃用一贯煎)
怎么判断水液充不充足?
最简单的方法是看舌头:舌红发干,缺少津液,看上去干燥,就提示伤阴了。
左金芄好理解,就是用黄连的苦寒来清肝火,肝火一清,胃就不反酸了。道理简单,单刀直入。
那虚火犯胃的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可用来滋肝之阴血。
肝血虚,阴不制阳,所以肝胆火旺,这种虚火犯胃造成的反酸,光清火不行,还得加水滋阴。所以用到沙参、麦冬、枸杞子、生地来滋阴,把干燥的肝浇灌的湿湿的,火自然着不起来。
滋阴就好比降水。山火汹涌时,一阵暴雨就能把山火浇灭。这四味药中以生地滋阴力量最大,而且用量也多,滋阴力量更强。生地大补肾水,水充足了,肝木也就不燥了,这叫滋水涵木。滋阴降火四味中,以生地为君为大。
麦冬滋润清火,尤其是肝火犯胃造成的胃火旺,用它最合适。沙参滋胃阴,滋阴则能制火。
枸杞子滋肾阴,肾属水肝属木,肝肾同源,补肾水就是补肝阴,两者相通,一补俱补一荣俱荣。
说完滋阴再说补血。
当归补肝血,因为长期肝火旺会造成血液受损,这叫火灼血伤。适量补肝血有利于肝脏恢复。而且无论是滋阴还是补血,都是增加肝的凉润之性,制约肝的火烈。
川楝子疏肝理气。这里为何会用到疏肝药?
其实你可以想象成有条河流,若河流干枯,那里面的水流动的动力就会减弱,而水中的垃圾就越容易在河道里堆积,从而影响肝气的舒畅。所以理气必不可少。
方剂里面的各味药重在滋补肝阴,另外也考虑到了肝的生理功能异常对其他脏腑的影响,所以也用了一些调理药物。
一方面可以恢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防止脏腑受欺负;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发挥滋阴功效。滋阴的同时也用了疏肝补肝药物,从而达到柔肝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使肝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