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造车界的佼佼者,如今沦落为了没有余粮,到了关厂减薪的地步,没错,这是德国大众。
大众的现状,似乎就是德国历史的写照,从巅峰到衰退,德国的选择是加入美西方阵营,最后被美国、欧盟坑惨,如今,大众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喊出了“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大众为何要做出如此选择?难道要变成中国大众?
裁员降薪风暴
德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可谓是雪上加霜,面对的问题多得让人头疼。
身为德国汽车行业的大佬之一,大众汽车也是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一方面来说呢,因为整个德国经济正在走下坡路,所以大众汽车的销售量也跟着下跌了。另一方面呢,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贵,环保要求又非常严格,加上政府对电动汽车政策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大众汽车在德国本地的发展变得异常艰难。
面对层层压力,大众汽车公司毅然决然地采取了激进的对策来努力求生。
这家巨头公司计划关闭自家至少三家位于德国本土的工厂,这对于德国的工业情况来说无疑是一次剧烈的震动。
除此之外,这家企业还做出了惊人之举——决定裁员数万人,这无疑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深深的困扰。
更为严重的是,大众汽车公司还决定把所有员工的月工资降低 10%,并且冻结2025年和2026年的薪资水平。
据悉,大众汽车在德国大约拥有30万名员工,这次大规模的降薪裁员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比如,那些普通的生产线工人,他们刚开始工作时的起薪大概是4000欧元(约合人民币 30800元),技术熟练的工人每月能拿到5000到7000欧元不等的工资,但现在经过降薪之后,他们的收入将会大幅度缩水。
至于那些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以及管理层的员工,他们本来每个月的工资至少都得有8000欧元,再加上各种福利待遇,现在他们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众多工人因此发起了大规模的罢工行动,大众汽车的生产线就此陷入了瘫痪状态。
在中国,为中国
不过大众并没有就此气馁,此前欧盟在表决对华征加关税的时候,德国早已预料到,这一招就是加速大众的死亡,德国相信了美西方国家的话,现在呢,德国的经济每况愈下。
如今,大众的选择是,在中国,为中国。
这个决定可不是随便来的。
大家知道,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大国,潜力很大。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电动车转型这块可是全球领先的。
加上我们的政府也是积极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好政策和补助办法,为推广新能源车创造了非常棒的环境。
同样的,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路线也越来越成熟了,从最基本的电池制造,再到整个汽车的组装,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实力派的公司。
大众汽车看准了中国市场的这些机会,想要通过在这里本地化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中国的话,大众汽车就能更好地利用我们当地的供应链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他们还能跟我们国内的科技公司合作,这样就能更快地推动技术创新,推出更符合我们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
比如说,大众就砸下了整整25亿欧元在我们中国,进一步扩大他们在合肥的工厂和研发中心规模,准备在合肥这里量产两款跟小鹏汽车合作研发的大众汽车品牌新车型。
不仅如此呢,大众汽车还在全力以赴地研究开发专门针对我们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架构,预计从2026年开始,就要依靠这个新的平台来推出至少四款针对紧凑级入门市场的电动车型。
看来大众汽车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出于跟随着全球汽车业发展大方向。
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每家公司都必须学会灵活应对市场改变,抓住新的发展机会。
于是,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就成了大众汽车想要成功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舞台。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欧美
而欧盟却执意要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美国就更不用说了。
在古代,古罗马为了不让那些昂贵如丝织品之类的奢侈品流入国内,就给它们安排了很高的关税,然而,这样做最终的后果就是罗马的军人一整年的薪水也只能买到大约 10 平方米的丝绸而已,这高昂的关税最后还是得由他们自己国家的消费者来承担。
然后我们再看看,1987年的时候,美国对日本的电子产品实施了100%的报复性关税政策,结果呢?
大量的美国消费者根本买不起电子产品,这无疑大大削弱了美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甚至还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崩溃。
还有,2002 年的时候,美国又对进口的钢铁加收了关税,这一举动立刻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毫不留情地给了美国一张巨额罚单,全球市场因此遭受了沉重打击。
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加征关税其实就像是喝毒药解渴,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损失。
如果欧美执意要将市场变得不那么自由,对于双方而言,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但是这其中,到底谁吃的亏最多呢?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信息来源:《25亿欧元!大众汽车再投合肥》澎湃新闻
《曝大众拟全员减薪10% 德国三工厂面临关闭》中华网
人家赚得钱还是德国的,不是我们的
雷军说的话,叫做“顺势而为”,换个角度来讲叫做不作就不会死[捂脸哭]
慢慢的上海大众会全部关闭,只留下长春大众!企业是要盈利的,不是做慈善,上海制造成本高,外迁是早晚的事!
三万等于我们这里六个人的收入
丑国鬼见不得人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