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发动的战争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民众型、盟友型、专家型

高哥贯通古今 2024-10-16 03:56:31

(一)

熟悉美国历史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这个国家它到底会不会发动或者参与一场战争,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有的时候你觉得它应该开战了,但是它却死活都不肯打;有的时候你觉得它应该不会掺和进去,但是它却拉开架势大打出手。

比如说1979年,德黑兰美国使馆人质危机。当时伊朗民众冲进了美国大使馆,把52名美国外交官当成人质绑架起来,酿成了轰动世界的重大事件。

攻击大使馆等于攻击美国领土啊,而且外交官都让人家给扣押了,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形容,伊朗这是对美国“骑脸输出”了,是对于美国的莫大污辱。

当时的人们都以为美国这一次肯定会对伊朗开战的。然而,战争却没有爆发。美国人在组织了一次失败的偷袭解救人质行动之后,就放弃了军事手段,彻底认怂,转而寻求用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

但是有的时候,你认为美国不会出手的时候,它却偏偏要大动干戈。比如1950年的朝鲜战争。在此前,美国面对着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只是默然旁观,完全就没有出手干预的意思。这种态度使得斯大林产生了误判,于是支持朝鲜北方对南方发起了进攻。然而,战争一爆发,美国突然就转变了态度。尽管当时美国和韩国之间也没有什么军事协议,美国并没有保护韩国的义务,但是美国还是立即宣布出兵,捎带着把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也纳入了保护范围。

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国在是否会参与一场战争的问题上,是让人摸不到规律的,有时宁可吃哑巴亏它也不出手,有时却又毫无理由地自己往火坑里跳。

美国为什么会这样呢?它在会不会参与一场战争的问题上到底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

我个人经过一些研究,大胆地将美国参与的战争分成了三种类型:民众型、盟友型、专家型。

所谓民众型战争,就是得到了美国民众强烈支持,或者可以说是在美国民众的一致要求下发动的战争。

而这样的战争之所以会出现,那都是因为美国本土遭到了外来的袭击,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意见不一的美国民众一下子就被激怒了,转而一致要求对外开战。这样,战争就顺理成章地爆发了。

自从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这样的战争可以说只有两次:珍珠港事件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911”事件后的美国反恐战争。

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是一百多年中,美国遭到的仅有的两次大规模外来袭击,伤亡也都很严重,因此,美国民众变得异常愤怒,反击报复成为了他们的一致愿望。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总统想拦也拦不住,战争的爆发成为了必然。

这种民众型的战争,还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美国会对敌人下死手,不把对方彻底消灭不罢休,不会像其他的一些战争那样会适可而止;第二就是美国民众对于这一类战争的伤亡损失都不再放在心上,本国军人在战争中伤亡再大,美国民众也不会要求停战讲和;美国在战争中消耗再多,美国民众也不会抱怨浪费金钱。第三是战争中不管出现了什么波折,美国民众也都会继续支持政府。像反恐战争期间,2006年,美国出现了罕见的国会参众两院都被共和党控制的局面。这就是民众以实际行动支持共和党政府把战争进行到底的表现。

总之,在民众型战争中,美国从来都是全力以赴的。而这样的战争也是非常少见的,毕竟,美国那可是世界头号强国,谁会吃饱了没事去老虎嘴上拔胡子?

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想要避免和美国爆发这种民众型战争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你别去主动攻击美国本土就行了。你要是真的攻击了美国本土,那就要做好承受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

(三)

下面再说一下盟友型战争。

美国在二战后,告别了孤立主义,开始广结盟友。美国同许多国家都结成了军事同盟,按照盟约,如果这些盟国遭到了外来攻击,美国是要出兵参战的,这样就有了盟友型战争这么一个概念。

如今,美国在世界上盟友众多,达到了军事盟友标准的,除了北约诸国之外,还有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东的以色列,还有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另外,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和美国有类似的条约。

这些国家如果遭到了外来攻击,美国是有义务出兵保护的。

不过,美国与这些盟友签订的盟约,往往都规定得很具体,在什么条件下美国出兵都是事先划好了红线的,不是什么情况美国都会出手的。

最典型的就是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国的海外领地被阿根廷占领了。美国作为英国的铁杆盟国却没有出兵相助(提供了一些情报支援),因为北约的盟约上写得清楚,只有欧洲范围内的战事才符合美国出兵的条件呢。因此,英国只好自己出兵去解决问题了。

美国当年与台湾当局签订盟约的时候,也是规定好了,只有大陆攻击台湾本岛,那才符合出兵条件。当时台湾方面与大陆在沿海岛屿附近展开过多次冲突,但是美国都没有参与,原因就在这里。

朝鲜与韩国之间也是如此。朝鲜与韩国之间也有一些小规模的交火,比如什么延坪岛海战之类,美国都没有出兵相助。

美国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让盟国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轻易地被拖进一场战争之中。

如果真的破了红线,那美国显然是真的会出兵作战的,越南战争是最典型的例子。不过,美国当时虽然和东南亚各国之间有个《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但是这个条约原本规定东南亚各国,包括英法等国都要一起出兵的,但是由于很多国家都不同意,所以集体出兵做不到。这样一来,在法理上就变成了南越当局单方面邀请美国出兵,而美国也自愿参战。因此,这就为后来美国自行退出越战创造了条件。

除了越南战争之外,美国的盟友遭到过大规模攻击的就只有以色列一个国家了。但是由于以色列的军事实力远远高于阿拉伯国家,所以以色列用不着美国出兵,美国只是出钱出武器来帮助以色列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美国的盟友就再也没有遭受大规模军事进攻的例子了。因此,从理论上讲,美国在二战后,还没有打过一场真正的盟友型战争。

(四)

最后讲讲专家型战争。

我在另外的文章里讲过,美国是个典型的专家治国的国家。像对外是否开战这种事,当然是先要由政治、军事专家拿出意见来,最后由总统来拍板。

因此,美国有时宁可吃亏也不打仗,有时又主动挑起战争,这背后就是美国专家的判断在起作用。

前面讲的“民众型”和“盟友型”战争都是非打不可的,专家想拦也拦不住。但是其他的很多情况,那可就要由专家说了算了。

那么专家们依照什么标准来判断是否该开战呢?我个人认为,它主要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政治上是否需要、二是军事上是否有把握、三是战争的后果是否能够承受。

像伊朗人质危机那样的事,政治上虽然绝对需要开战,但是军事上却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当时正是霍梅尼受到伊朗青年人疯狂崇拜的时候,如果美国当时对伊朗开战,那就要面对上千万疯子一般的伊斯兰信徒,战争将会变得无比惨烈。此时距离越南战争结束没有多久,美国民众厌战情绪还很强烈,难以接受大规模的伤亡与战争消耗,所以,美国的专家们没有建议发动战争,只是提议搞一次偷袭行动来解救人质,但是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美国就放弃了战争手段。

相反,像1990年的海湾危机,虽然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手下的百万大军会给美军造成重大的伤亡,美国未必敢于开战。但是,美国的军事专家却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他们确信美国可以轻松地战胜伊拉克。同时,在政治上,美国也需要这样一场胜利,所以,布什总统才会毫不犹豫地发动了战争。

1968年的“普韦布洛事件”则是朝鲜方面扣押了美国抵近朝鲜海岸进行侦察的“普韦布洛”号间谍船引发的危机,美国最终也没有因此事对朝鲜采取什么军事行动。因为如果要是为了一条船而大动干戈,那显然会引起东亚地区的一场大战。因为美国当时正在越南用兵,政治上绝对不需要另外一场战争,所以,美国就乖乖认输,甚至向朝鲜赔礼道歉,换取朝鲜方面释放了所有船员,随后这件事就算结束了。

(五)

美国的专家型战争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会及时地纠偏止损,发现苗头不对,他就会想办法停止战争,防止给自己带来麻烦。

这是因为美国的专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有的时候也会判断失误,有的时候则是形势的变化超过了事先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往往就会想办法让战争停下来。

朝鲜战争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战争爆发之初,美国专家显然是预测美军战胜北朝鲜军队绰绰有余,而苏联和中国不会派兵参与,所以美国就大胆地出兵朝鲜。但是,出乎美国人预料的是,中国竟然参战了。这样一来,就意味着美国的目标要重新制定,要打一场大战才可以最终获得胜利,而美国不愿意打这样的战争。于是,美国就开始想办法尽快结束战争了。此后,虽然经过了一些波折,但是最终,美国还是达到了及时抽身撤步的目标。

总之,美国的专家型战争应该是在政治上有需要,军事上有把握,同时又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遗症的前提下才会爆发。

美国的政治专家普遍都信奉这样一种观点:帝国的衰亡往往源自于无限度的扩张。因此,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非常注意尽量不要挥霍美国的国力,不去做赔本的生意。他们更加愿意使用政治、经济等手段来压垮对手。如果非打仗不可,那就尽量打巧仗,打那种绝对有把握获胜的仗。如果达不到要求,那么美国就宁可认怂,也绝不会贸然出兵去打一场不可预测的专家型战争。

以上就是我个人就美国对外开战问题思考出来的一些见解,欢迎各位网友对此发表意见,大家共同探讨。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