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可以不上学,但你不能把通知书烧了啊!”喻赛波哭喊着,看着父亲把通知书丢进灶膛,化为灰烬。她感觉自己的梦想也随之一起燃烧殆尽。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喻赛波去了县城,在一个小康家庭做保姆。擦地板、洗衣服、做饭,她样样都干,却从未忘记学习。每天晚上,等主人家都睡了,她就偷偷点起蜡烛,借着微弱的灯光看书,在泛黄的草稿纸上记笔记。
有一天,女主人罗瑞蓝发现了喻赛波的秘密。她看到喻赛波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心中充满了感动。“老彭,我跟你说个事……”罗瑞蓝跟丈夫彭选勋说起这个勤奋好学的女孩。彭选勋曾是宁乡一中的副校长,退休后依然心系教育。
“你说这小保姆好学?带我去看看。”彭选勋放下手中的报纸,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
第二天,彭选勋就来到了喻赛波工作的人家。他看到喻赛波正在擦窗户,一本厚厚的书就放在窗台上,她时不时地瞄上几眼。“孩子,想继续读书吗?”彭选勋慈祥地问道。
喻赛波愣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可是……”她想到了家里的情况,声音哽咽了。
“别担心,学费的事,我来想办法。”彭选勋斩钉截铁地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就这样,在彭选勋的帮助下,喻赛波回到了学校。虽然已经错过了两个月的课程,但她学习非常刻苦,很快赶上了其他同学。彭选勋不仅承担了她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把家里的一间空房收拾出来,让她周末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三年后,喻赛波参加了高考。由于压力过大,她发挥失常,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彭伯伯,对不起,我辜负了您的期望……”喻赛波愧疚地低着头,泪水止不住地流。
“孩子,一次考试不能代表什么,人生的路还很长。你还年轻,还有机会。”彭选勋安慰道,“你想复读吗?我支持你。”
喻赛波点点头,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第二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
彭选勋的退休金并不多,为了供喻赛波上大学,他省吃俭用,甚至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他的女儿们心疼父亲,提出要帮忙分担一些费用,但被他拒绝了。“我的退休金还够,你们不用操心。”他总是这样说。
喻赛波知道彭选勋的付出,心里充满了感激。她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年都获得奖学金,尽量减轻彭选勋的负担。大学毕业后,她想早点工作,回报彭选勋的恩情。
“孩子,你想工作,我能理解,但你有没有想过继续深造?”彭选勋问道,“你的能力很强,不应该止步于此。”
在彭选勋的鼓励下,喻赛波考取了广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三年后又考入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
2006年12月,喻赛波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一刻,她百感交集,想起13年前那个绝望的自己,想起彭选勋无私的帮助,泪水夺眶而出。13年,彭选勋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他从未后悔。
“彭伯伯,谢谢您,如果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喻赛波哽咽着说。
“傻孩子,说什么谢谢,看到你学有所成,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彭选勋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充满了欣慰。
彭选勋不仅资助了喻赛波,还帮助她的妹妹完成了学业。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也改变了两个女孩的命运。
喻赛波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没有忘记彭选勋的恩情,也开始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工作后,她经常回老家,给贫困学生做讲座,资助那些和她一样渴望知识的孩子。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是彭选勋经常对喻赛波说的话,也成了她人生的座右铭。一个退休老校长,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点亮了一个女孩的梦想,也照亮了更多孩子的人生之路。这是一种爱的传承,也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