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这样一则帖子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看得人目瞪口呆。
发帖人是一位成年男性,他晒出了这样一张家庭群的聊天记录截图。
因为跟妈妈说了一句“拜拜”,就被爸爸在群里驳斥为“表述不当”。
还说只能用“反对、同意、好的、支持”等词语。
妈妈后来还单独私聊他,说爸爸不喜欢再见这个词,不要跟他顶嘴。
发帖人不理解,他们家里已经有500个禁忌词了,没想到连一句再正常不过的“拜拜”也是。
爸爸从来不允许家庭成员,说出任何能让他联想到不吉利的字词。
比如弟弟2年前买了一辆车,特意选了个尾数是520的车牌。
结果他爸爸觉得,号码的末尾是0代表的是财富最后归零,不吉利。
最后弟弟只能亏了3万,把刚开了一个月的新车给卖掉了。
当你以为这样奇葩的家长只是个例时,评论区里有很多网友都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
有人仅仅因为跟奶奶说话时,有句话用“他”这个字来指代“爸爸”,就被爸爸打电话骂了一晚上:
“什么他他他,不会说爸爸啊?谁供你读书,谁给你生活费的?白养你了。”
有人花5分钱抢了一个线条小狗的可爱地垫,上面写着“欢迎拉屎大王”。
结果被爸爸说“污染精神思想环境!恶心至极!羞愧难当!”
有人在家庭聚餐的时候正常地双手捧着碗在吃饭,结果被爸爸一巴掌甩在脸上,摔倒在地。
因为她爸爸觉得:“这么多人这么挤你看不见吗?还用两只手拿碗!”可平时教育她用两只手拿碗的也是她爸爸......
看过这样一段话,觉得特别一针见血: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有一个善于制造内耗的人。
几块钱的碗打碎了,鞋子放的位置不对,明明是很小的过错,却觉得如临大敌。
在家大吵大闹,仿佛天就要塌了,就算是家里有一些好事,也总能从鸡蛋里挑骨头。
家庭成员时刻都精神紧绷,没有丝毫松弛感,精神能量被一点一点地耗光,家庭成员充满了怨气。
在内耗环境下长大的人,内心容易缺乏安全感,做什么事都极其敏感、如履薄冰,甚至可能一辈子都在内耗中度过。”
02你会发现,很多有毒的家庭里,都有这样一个善于制造内耗的人:
大事拎不清,中事看不透,小事吵不停。
比如,有人就发了这样一个视频,称自己的爸爸总是因为屁大点事就发火。
妹妹因为用了自己存钱罐里的钱,结果爸爸就大发雷霆,在那训斥个不停。
平庸了一辈子的人,终于在孩子身上找到了权威感,于是逮着个小事就得作威作福一番。
比如,有位985高校的大学生,放假回家在化妆,正在讨论考研问题。
妈妈突然冲过来把她的化妆品全砸了:“化化化,我让你化!”
帽子头巾全部被剪烂,化妆品全部被摔坏。
比如,有人因为半夜1点多肚子饿了,就把虾从冰箱里拿出来化冻。
妈妈起来上厕所看见了,过了半小时突然从卧室冲出来骂她:“为什么晚上不睡觉吃东西?”
发帖人安安静静地吃虾也没发出任何声音,但妈妈就是一直在那责备她。
连她晚上睡觉开着风扇,妈妈都要半夜冲进来给她关掉;她说要搬出去住,妈妈就在那边要死要活。
再比如,有妈妈让自己那上大学的儿子,每天都要去图书馆学习,早中晚打卡3次。
每次都要发视频给她,而且每次视频都要不一样,每成功打卡一天发10元生活费给他。
儿子早上8点42分发了打卡视频给妈妈,结果妈妈指出了一通问题:
去图书馆时间太晚,扣钱;在图书馆门口拍没露脸,要每天在白纸上写口令,用手举着拍摄视频。
做父母果然是门槛最低的获得权力的方式,越无能的父母,就越喜欢在孩子身上展示权威。
他们每天都盯着子女的细节审判,试图通过高人一等的姿态来获取优越感,将自己的焦虑和自卑转移到家人身上。
这种家庭内耗,如同一个慢慢侵蚀的病毒,无声无息地渗透进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把本应温暖安宁、像避风港一样的家,变成一座暗无天日的精神牢笼。
03《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提到:
没本事的父母,其实内心很敏感、脆弱,自尊心特别强,生怕别人戳穿他“无能”的真相。
因此,面对外人,他毫不吝啬赞美,会夸别人很厉害,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懂事。
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喜欢树立权威,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以维持自己的优越感。
在他们的固有认知里,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管不了别人还管不了你吗?”
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很多内耗家庭成长出的孩子,童年总是被阴影垄断。
长大后发现自己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
还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将这种内耗的模式延续到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
就像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女生蒋静从小到大都活在妈妈事无巨细的管控之中:
她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交什么朋友,妈妈都要管;
妈妈还特意配了一把她房间的钥匙,方便随时进出,强行找出她的日记本,在客人面前大声朗读。
这种高强度的控制,让蒋静换上了严重的暴食症,在妈妈面前依然是乖乖女的模样,但私下却做着各种叛逆的事,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
04就像苏珊·福沃德教授所说:“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
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
而解决方法,也许可以尝试《原生家庭》一书中列出的“对自己负责”清单:
①成为一个独立于父母的个体;
②诚实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③勇敢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④面对并消除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
⑤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治愈内心的童年创伤;
⑥重新获得自己作为成年人的权力和自信。
愿更多的父母,能学会停止无谓的内耗,不要总是在孩子的身上找权威感。
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把自己的内在小孩,从永久的惩罚中解脱出来。
要知道,你不是谁的附属品,你的感受也很重要。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