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窒息的“西葫芦炖茄子”事件:新型PUA,折磨中国年轻人

小椰子的专栏 2024-08-16 01:11:42
01

最近,有这样一则帖子很火,浏览量高达2211万,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发帖人是位妈妈,称自己午饭本来打算做卤肉饭,孩子同意了,说还想吃炸鸡,妈妈也没拒绝。

结果她最后端上桌的,却是一盆西葫芦炖茄子,里面加了点肉。

她自己觉得非常好吃,吃了一大碗,她老公觉得一般但也吃了不少。

孩子却觉得非常难吃,在妈妈的逼迫下吃了几口,就跑去买了肯德基。

妈妈威胁孩子:“你要是不吃我做的饭,就把肯德基扔了。”

最后孩子还是没吃那盆西葫芦炖茄子,自己做了个蛋炒饭吃了。

发帖人觉得很头疼:“孩子这么挑食,我根本管不住,我该怎么教育她?”

可能这位妈妈,以为自己把这件事发到社交平台上,网友们会和她一起声讨她那14岁的孩子。

但评论区的风向,却与她的期望截然相反:

有吐槽这位妈妈做的是“黑暗料理”的:

“别说你孩子,西葫芦炖茄子这种菜,我家狗看了都得出门给我打包个卤肉饭加个蛋。”

“不会做饭的家长能鼓捣出啥玩意,真是能丰富人想象力。”

有一针见血地点破,这位妈妈的问题所在的:

“既然你没打算做卤肉饭,那你能不能不问??”

“你说做卤肉饭,结果做个西葫芦炖茄子,这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干吧。

你还问孩子想吃啥,人家说想吃炸鸡,结果你就只是问一下,那到底是给吃不给吃呀。

结果,孩子买了肯德基,又不让吃,逼得孩子自己炒饭吃,这孩子挺好的了,能自己做饭。”

还有构建场景,让这位妈妈换位思考的:

“你老了,问你女儿今天吃什么,女儿说吃红烧肉。你说还想吃清蒸鱼,你女儿没说不好。

你满心期待地回屋,想着女儿真孝顺。结果到了傍晚,女儿端上来一盘拍黄瓜和一根火腿肠。

你很惊讶,很失望,很难过,默默去厨房自己煎了一个蛋。

晚上,你女儿一边啃火腿肠一边在网上发帖:

《我妈为什么不吃我做的饭,明明很好吃,她是不是老年痴呆了?》”

02

你会发现,很多中国家长都有这样一个通病:根本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孩子的想法根本不重要,孩子说了啥家长根本不过脑:“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

但家长却又偏偏要摆出尊重孩子意见的样子,问了孩子的意见却又不照做。

当孩子最后失望地发现,自己说的话总是像空气一样被家长无视,可不得抓狂崩溃嘛。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简直是太常见了:

比如,有家长拍下自己女儿在房间里,蒙着被子闹脾气的样子,配的文案是这样的:

“我答应这位同学,考试到一定的分数线就给她买朝思暮想的任天堂,可是没人告诉我那么贵。

她考过了分数线,但我实在不想拿出钱来。”

既然承诺了就得买呀,为什么当孩子通过努力达到了你的要求,你却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

比如,有人晒出了自己和妈妈的聊天记录:

妈妈去澳门旅游,看到一款包包,就拍照问女儿喜欢哪一个。

女儿明确地回复说:不要了,她已经不背这种双肩包了。

妈妈却仿佛没有收到消息一样地自说自话:“都可以斜背的,不是双肩包。”

女儿再三拒绝:“不要啊”、“不要这个牌子的包”、“不要。”

最后,妈妈晒出了自己的付款记录:“买了一个。”

女儿彻底抓狂了:“我说我不要啊!你收不到吗??”

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一些家长的神逻辑,你既然问孩子了,那么孩子的发言就应该是有意义的。

孩子回答了,你却完全不看,说明你根本不在乎,这不是在耍着人玩吗?

比如,有人在奶茶店目睹这样一幕:

妈妈让儿子自己选想喝啥,儿子说奶茶,妈妈拒绝了:“这么胖了还喝奶茶,喝别的。”

儿子又说喝桃桃水果茶,店员说可以送粉色小水壶,儿子很开心。

妈妈却不同意:“一个男孩子要什么粉色”,并让儿子再换换。

儿子沮丧不已,让妈妈看着点单吧,妈妈却又暴躁发火:

“这么大的人了没点主见吗?让你点个饮料都不会!”

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其实早就在心里预设了一个“正确答案”。

当孩子没有按照她的想法来点单,她就驳斥他的所有意愿,直到他说出“正确答案”为止。

这样的场景,离谱但又常见到很多家庭几乎习以为常,家长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身上有问题。

03

但长年累月,当孩子的需求总是被忽视,家长的掌控欲愈演愈烈,会有多可怕的后果?

有人拍视频记录下自己在医院输液时的场景:还剩半瓶的时候,就在想怎么开口喊医生。

最后直到回血了也没张开嘴,决定还是算了,等着他们自己发现。

评论区里,很多人不理解,怎么会有人社恐成这样。

但有网友看出了最深层的原因:

“这不是社恐也不是沟通障碍,如果是你朋友该拔针了你甚至能主动去找护士帮你朋友。

但一旦变成是你自己的需求了,就不敢说话不敢提要求,自己忍着。

这是从小受到需求不被重视的影响导致的。”

底下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出来科普:“这种情况如果成年后仍出现,叫emotional immature adult。

是指该患者成长于父母心智不成熟的家庭,在孩童时期父母无视其正常需求,或更糟糕的是责备正常需求,所引发的精神自闭。

体现于需要寻求帮助时无法正常呼救,本能性的愧疚、恐慌,哪怕需求正常且渺小。”

细思恐极,有多少孩子,因为从小自己的需求就不被家长重视;

导致了长大后,内心仍下意识地觉得自己的要求肯定会被否决,所以对一切为自己争取的事都非常恐惧。

04

那么,作为孩子,当发现自己拥有着这样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要怎么自救,才能减少甚至摆脱他们带给自己的影响?

作家琳赛·吉布森在《不成熟的父母》中,提到了这3种方法,椰子想要分享给你:

①超脱地观察(Detached observation):

客观地看待父母,并不意味着背叛和苛责,或是不孝。

我们只是更准确地认识到,父母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

全面看待父母,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对他们是否有不合理的期望。

②成熟地觉察和回应(Maturity awareness approach):

平静且清晰地告诉对方你想要什么、你的感受如何,但不去期望对方真的会听进去或做出相应的改变。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按我们的心意回应,但我们能做到的是,成熟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③走出过去的“角色自我”:

不仅要超脱地观察父母,也要观察自己,理解我们的哪些行为和想法,是受到父母影响才产生的。

看过这样一句话:“原生家庭不是宿命,成长就是在不停地自我修正。”

愿我们,都能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安抚好自己的内在小孩,勇敢提出自己的合理需求。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起点,但我们可以自己掌握想要的未来。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

0 阅读:0

小椰子的专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