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杀疯了"!潘建伟团队重大突破,12900公里卫星量子通信组网

小玄哥科普万物 2025-03-21 02:51:49

南非实验室接收北京神秘信号,这场横跨12900公里的加密通话,如何改写全球通信规则?

中国科学家刚刚完成了一场史诗级的信息安全实验。

北京中关村某大楼发出的加密指令,穿越大气层经"济南一号"卫星转接,瞬间抵达12900公里外的南非实验室。

这场跨洲量子通话,标志着全球首张实用化量子通信网雏形初现。

从墨子号到“冰箱基站”

六年前"墨子号"量子卫星首次实现星地密钥分发时,地面站足有篮球场大,建在海拔5100米的雪山之巅。

墨子号

而如今潘建伟团队使用了重量低于100kg的小型化地面站,可以在城市楼顶、山区等多种环境快速部署。

而卫星载荷重量也从"墨子号"的600kg减到23kg,密钥生成时间从数天缩短到实时。

城市上空的量子盾牌

济南量子院楼顶的新型地面站,每晚都在上演"星光捕手"大戏。

当"济南一号"卫星掠过时,23公斤的星载设备每秒发射2.5亿个光子,和地面建立量子通道。

单次过境就能生成百万级密钥,相当于给整座城市的银行系统换上"量子锁"。

相比传统光纤传输,这种星地链路密钥分发效率提升400倍,城市间的金融数据交换再也不用担心被黑客截获。

非洲大陆的终极测试

真正的考验在12900公里外的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

中方团队带着两个行李箱大小的地面站,在当地图书馆楼顶完成72小时部署。

3月14日凌晨,当卫星同时飞越北京与开普敦上空,两地成功共享量子密钥并对图像数据完成了"一次一密"加密传输。

这种加密强度,即便用全球最强超算暴力破解也需数十亿年。

百星组网倒计时

要知道,单颗卫星每天仅能通信10分钟,要建成全天候量子通信网,至少需要好多颗微纳卫星组网。

而潘建伟团队已经攻克了核心障碍,他们把卫星制造成本压低到传统型号的二十分之一,单星重量控制在微波炉大小。

明年即将发射的"济南二号",将首次实现星间通信,为构建"量子星座"扫清最后障碍。

而这场通信革命正在催生全新业态。青岛港已试用量子加密调度系统,天津无人机企业测试量子导航防劫持功能。

传统加密技术的淘汰赛,或许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END-

信息来源:

1.环球网-2025.3.20-《跨半球连亚非!中国首次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

2.央广网-2025.3.20-《全球首次 “济南一号”微纳卫星实现12900公里实时量子密钥分发》

0 阅读:0

小玄哥科普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