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海得拉巴的一家医院里,医生从一位患者肾脏中取出超过17万颗微小结石,这一惊人案例震惊世界,也将肾结石这一泌尿系统问题推到大众视野前。
肾结石,这些在人体内部悄然形成的“小石头”,虽个头不大,却能带来难以忍受的剧痛。

那么,它们究竟是如何在我们身体里“孕育”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容易被肾结石“盯上”?
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大肾结石来自一位62岁的斯里兰卡退伍军人。这颗结石重达801克,尺寸约为13厘米长、11厘米宽,大小如同一个葡萄柚,比五个棒球加起来还重。
它在患者肾脏中默默生长多年,最终通过手术被完整取出。而在结石数量方面,印度那位患者则创下纪录,医生从其肾脏中取出超17万颗微小结石,密密麻麻堆积在一起,景象让人头皮发麻。
医学专家分析,这种极端情况或许与患者代谢异常、饮食习惯以及当地水质等多种因素相关。当然,这些极端案例较为罕见,多数人的肾结石通常只有几毫米到一厘米左右,但即便如此,带来的痛苦也令人刻骨铭心。
肾结石在体内的形成过程肾结石本质上是聚集在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或膀胱)中的结晶体,其形成过程类似海水蒸发后留下盐晶,只不过这一“蒸发浓缩”过程发生在我们泌尿系统内。

人体尿液中含有钙、草酸盐、尿酸和磷酸盐等多种处于溶解状态的矿物质与盐分。
当尿液浓度过高,或者这些物质的平衡被打破时,它们就会从溶解状态析出,形成微小晶体。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晶体逐渐聚集、增大,最终形成我们所说的肾结石。
不同类型的肾结石成分有所不同。钙结石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80%,主要由草酸钙或磷酸钙构成;尿酸结石占比5-10%,多见于高尿酸血症患者;感染性结石由某些细菌感染引发,生长迅速且结构特殊;胱氨酸结石较为罕见,与遗传性代谢障碍有关。
这些“小石头”在肾脏中可能长时间相安无事,可一旦它们开始“搬家”,从肾脏滑入狭窄的输尿管,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结石移动带来的痛苦反应当肾结石开始移动,尤其是进入输尿管时,真正的折磨便开始了。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细长管道,直径通常仅3-4毫米,一颗几毫米的结石就足以造成阻塞,引发强烈反应。

结石在输尿管中的移动,如同微型锯齿刀刮擦管壁,这种机械刺激会激活周围痛觉神经,向大脑发送强烈疼痛信号。
患者往往会感受到腰部或下腹部突如其来的剧烈绞痛,许多经历过的人形容这种疼痛“比分娩还痛”,疼得让人难以找到舒适体位。
除了疼痛,结石移动还会引发其他症状。比如血尿,由于结石刮擦损伤,血液混入尿液,使尿液可能呈现粉红色或茶色;排尿也会出现异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
强烈的疼痛刺激还会引发自主神经反应,导致恶心呕吐;
若合并尿路感染,还会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在极端情况下,长期未处理的尿路梗阻可能损害肾功能,甚至引发肾衰竭。
为何有人易成结石“易感体质”肾结石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对预防肾结石十分关键。
水分摄入不足是结石形成的首要因素。当饮水量不足时,尿液会变得浓缩,其中矿物质更易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结晶。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产生约1.5升尿液(相当于6杯),这通常需要摄入2-3升液体(包括食物中的水分)。
饮食习惯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高钠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动物蛋白摄入过多,会增加尿酸和钙的排泄,同时降低枸橼酸(一种抑制结石的物质);对于草酸钙结石易感人群,菠菜、坚果、巧克力等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影响显著。
生活方式方面,久坐不动会影响钙代谢,减少骨骼对钙的利用;肥胖与多种代谢异常相关,会增加结石风险;极端减肥则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和脱水。
某些医学状况也会显著提高患结石风险,像高钙尿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反复尿路感染,克罗恩病等影响营养吸收的肠道疾病,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的血钙升高。
此外,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加2-3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胱氨酸尿症)几乎必然会导致结石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男性患肾结石的概率比女性高(约2-3:1),发病高峰在30-50岁之间。从地理因素看,美国东南部的“结石带”,因气候炎热,人们更易脱水,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预防肾结石的科学举措虽然肾结石可能带来巨大痛苦,但幸运的是,通过一些相对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人能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是最重要且有效的预防方法。理想状态下,尿液应呈现淡黄色或接近无色(晨尿可能颜色稍深)。
一个简单判断方法是观察排尿频率,白天每3-4小时排尿一次,通常表明水分摄入充足。在炎热天气或剧烈运动时,更需额外补充水分。
饮食调整应根据结石类型因人而异,但一些通用建议对多数人有益。比如适度控制钠摄入,每日不超过2300毫克(约一茶匙盐);平衡动物蛋白摄入,不必完全避免,可与植物蛋白搭配;适量摄入钙(约1000-1200mg/天),反而有助于结合肠道中的草酸;对于草酸钙结石易感者,要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甜菜、坚果)的摄取。
保持适度活动不仅有益整体健康,还有助于小结石自然排出。
有趣的是,2016年一项研究发现,坐过山车可能帮助某些位于肾脏特定部位的小结石移动,这项看似滑稽的研究还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也从侧面提示了体位改变对结石的影响。

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很有必要,通过检查评估结石形成的风险因素。
肾结石是人类古老的医学问题,古埃及木乃伊中也曾发现其踪迹。虽然现代医学有多种治疗方法,但预防始终是最佳策略。
通过了解肾结石背后的科学知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完全可以让肾脏保持健康,避免身体内部这场“石灾”。
记住,预防肾结石,关键在于日常合理饮水和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别让自己的身体成为痛苦“石头纪念品”的收藏地。
文本来源@绝密研究所所长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