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红火蚁入侵,本土生物节节败退,人类如何力挽狂澜?

嘉慧浏览趣事 2025-04-21 22:15:08

在全球生态的宏大版图中,生物入侵改变着无数地区的生态平衡。而红火蚁,无疑是这场战争中最为凶悍的“先锋”之一。它的出现,让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陷入生态困境,其带来的危害波及生物多样性、人类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层面。

起源与全球扩张:从南美到世界的“红色风暴”

1916年,瑞士昆虫学家在新大陆的野外调查中,意外邂逅了一种火红色的蚂蚁,彼时,谁都未曾料到,这种蚂蚁日后会成为全球生态的巨大威胁。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阿根廷到巴西一带,这里天敌众多,迫使它们长期蛰伏。

1930年,南美洲已无法容纳红火蚁庞大的族群和野心,它们开始从阿拉巴马州的海港登陆美国大陆。直至1953年,红火蚁伤人事件频繁爆发,才引起美国农业部的重视,人类对红火蚁的反抗之战就此打响。美国联邦检疫中心迅速出台针对运输草皮、土壤、苗圃等货物的严格法案,然而,此时红火蚁已在南部八州广泛分布。

随后,美国展开两次全国性行动,甚至动用二战功勋B17轰炸机,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消灭了红火蚁的天敌和竞争对手,导致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红火蚁的入侵范围在美国再次扩大一倍。无奈之下,美国只得采取绥靖政策,试图与红火蚁和平共处。但红火蚁的野心不止于此,1975年,它们突破美国封锁,入侵波多黎各;2001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和新西兰奥克兰发现红火蚁,太平洋地区沦陷;2017年,日本、韩国等10多个海港报告发现红火蚁,东亚也未能幸免。

2003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桃园与嘉义报告发现红火蚁,拉开了其入侵中国的序幕。2004年9月,广东吴川出现红火蚁伤人事件。2005年,随着多地报告疫情,中国农业部正式宣战。尽管按照国际经验采取了先用药降低种群密度,再物理剿灭单个蚁巢的“两步法”,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红火蚁仍不断在隐秘处扩张,西进、北上,让诸多城市深受其扰。

2006年,海南报告首例红火蚁疫情,热带地区全部沦陷;2008年江西赣州、2010年四川攀枝花、2013年云南、2014年重庆渝北、2016年浙江金华、2018年湖北孝感等地也相继发现红火蚁。截至2021年,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其前沿已抵达秦岭。

强大战力剖析:“无敌蚂蚁”称号并非虚名

红火蚁被赋予拉丁文“无敌蚂蚁”的含义,其强大战力体现在多个维度。

2016年,在已被红火蚁占领超10年的广州市天河区荒草地采样发现,共测算出14,509头蚂蚁,其中红火蚁就占了9,109只。美国研究表明,红火蚁入侵严重地区,本地蚂蚁种群数量锐减70%,物种丰富度下降60%;中国调查显示,本地蚂蚁种类减少28%,数量减少27%,红火蚁成为绝对优势种。实验中,没有红火蚁时,本地蚂蚁会正常出门觅食,数量从25头增加到144头;但有红火蚁存在时,本地蚂蚁数量仅从14头增加到24头。

亮红大头蚁和黑头酸臭蚁作为南方少数仍在抵抗的本地蚂蚁,日子也十分艰难。亮红大头蚁公蚁遇到红火蚁公蚁时,或立刻逃跑,或被吓瘫,即便反抗也往往含恨战死;黑头酸臭蚁虽被认为有望抗衡红火蚁,但群体攻击实验显示,红火蚁死亡率几乎为0,其公蚁战斗力远强于黑头酸臭蚁公蚁。红火蚁极为团结,当食物出现,它们会迅速召集同伴占领食物,赶走其他蚂蚁,致使本地蚂蚁改变食物类型甚至食性。

红火蚁极具攻击性,会迅速攻击所有骚扰其蚁巢的物体,能连续多次叮咬人类。先用大颚咬紧皮肤,再用尾部蜇针连续猛刺7-8次形成环形刺痕,毒液注入皮肤,带来剧烈灼烧疼痛,痛感持续1小时,随后4小时内皮肤出现水泡,几天内变为白色脓包,10天才能愈合且留永久疤痕,敏感体质者还可能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003-2004年,湖南张家界大庸桥公园40余人被叮咬伤,公共厕所承包人被偷袭休克,9名清洁工双手伤痕累累。此外,红火蚁还对电线感兴趣,在食物短缺时会啃食空调、电表、电话、总机箱等设备中的电线。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每年需花费1.5亿美元修缮被其破坏的通信设备;在我国,电信公司程控交换箱、农民房子外电箱、公园路灯等也常遭其破坏。2019年,南海某岛礁上110名我国海军官兵遭红火蚁偷袭,11人过敏性休克,71人中度过敏,严重影响国防事业。在农业领域,红火蚁的攻击也有意外“收获”,如东莞一些园林公司老板表示,红火蚁克制了金龟子,减少了防治金龟子的费用。

红火蚁的地表活跃温度为15-43度,凭借地下筑窝,能抵御-18度的极寒安然过冬,这使其得以从热带雨林扩张至温带的长江流域。典型的红火蚁巢,地上部分显眼,地下部分更是纵深30-50厘米,布满密密麻麻的管道,有效保护蚁后。

面对火攻,它们会迅速缩成蚂蚁球保护蚁后;在南美的雨季,能制成可承受自身5,700倍力量、漂浮4个月之久的蚂蚁布,水攻和火攻对其效果不佳,还可能激怒它们。普通毒药也难以对其造成致命打击,因为只有公蚁外出觅食,蚁后深藏洞穴,毒药往往只能灭杀地上公蚁,无法触及蚁后。不过,福蚁踪类药为小范围防治提供了办法,其药效慢,2-3天后才能积累致死量,让红火蚁派出试毒的下等蚁误以为无毒,将足够毒药搬回蚁巢,从而逐渐消灭蚁后及整个蚁巢。

一只红火蚁蚁后每天可产卵800-1500枚,入侵中国的多蚁后型种群,平均一个蚁穴每天可产出3,000-5,000枚卵。公蚁发育需20-60天,蚁后和雄蚁需180天。一个由蚁后创建的蚁巢,两年内可发展成拥有3万只公蚁的成熟蚁巢,之后每年春天生产蚁后和雄蚁,秋天生产公蚁,高峰期单个蚁巢可容纳10万-30万只红火蚁,每公顷土地上可形成1,000个蚁巢。

红火蚁的蚁丘

应对困境与未来隐忧:生态保卫战任重道远

处理红火蚁的第一步是准确辨认。热带火蚁、小黄家蚁、黄金蚁等易与红火蚁混淆,红火蚁最典型特征是腹部中段为红色,但肉眼仍易与小黄家蚁混淆。小黄家蚁喜欢在室内活动,而红火蚁多在农田、花坛和草地上筑巢,其蚁巢是10-30厘米高的鼓起土包,相对明显。由于红火蚁具有极强的侵略性,普通人一旦踩到蚁穴,就会遭到上万只红火蚁攻击,因此野外处理红火蚁需专业人员进行,这无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使得在我国境内完全处理掉红火蚁近乎不可能。

不过,红火蚁移动能力较差,只有蚁后和雄蚁有翅膀,交配婚飞时随风飘散距离仅6公里左右,这也是其从两广地区扩散到长江流域用了近20年的原因。据测算,未来20年内,红火蚁在我国的传播速度为每年80公里,相较于沙漠蝗和草地贪夜蛾,速度较慢,处理难度为A级。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生物随着飞机、轮船和货物大规模入侵征战,生态稳定性被打破。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物种消亡现象堪比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代。面对红火蚁等外来入侵生物的威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持续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守护生态平衡,否则未来生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文本来源@吟游诗人基德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

嘉慧浏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