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的概念起源于企业管理领域,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企业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但数据管理主要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98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启动了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计划(TDQM),标志着数据治理最初雏形的形成。发展阶段(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伴随着数据仓库的建设、主数据管理与商务智能平台的实施,数据治理的概念逐渐被企业接受并推广实践。深化阶段(21世纪20年代):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模型成为推动人工智能(AI)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需求。传统的数据治理理论更多地适配于面向商业智能(BI)时代的结构化数据,而人工智能所需要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多模态数据治理尚属空白。二、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DG4AI)的兴起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AI应用对高质量、大规模和多样性的数据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在数据使用过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泄露、内容输出偏见与歧视以及数据“高量低质”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若不加以有效治理,将严重阻碍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威胁到个人、企业及国家的安全。
为应对这些挑战,开发出更负责任、更可控的AI应用,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DG4AI)概念应运而生。DG4AI强调在AI研发的全生命周期中实施数据治理,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安全性与合规性,并促进AI技术的健康发展。
三、大模型时代数据治理的难题在大模型时代,数据治理面临三大主要难题:
数据“高量低质”:问题描述:大模型依赖于海量数据进行训练,但这些数据的来源和质量难以控制,导致“高量低质”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低质量数据将严重影响AI模型的训练效果和准确性。安全与隐私泄露频发:问题描述:在数据收集、处理、使用等全过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核心问题。数据的过度采集、样本偏差、数据投毒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危害企业和社会的安全与利益。偏见与歧视随处可见:问题描述:AI系统在处理自然语言等任务时,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这些问题可能源于系统自身的算法设计,也可能是恶意行为者蓄意开发。影响:偏见和歧视将严重影响AI系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甚至引发社会争议。四、 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的定义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DG4AI)是指在AI应用中管理和控制数据的过程与实践,旨在确保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安全性与合规性,使数据能够准确地用于训练和部署AI模型,同时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DG4AI,Data Governanc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面向人工智能的工程建设阶段来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九个核心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治理对象和治理重点。
五、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的重要工作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涉及多个关键领域,主要包括数据质量治理、数据安全与隐私治理以及数据伦理治理。
数据质量治理
数据质量治理是保障AI应用高质量、准确、持续可用的重要基础。通过需求分析与质量目标设定、制定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数据源评估及采集等一系列措施,确保AI模型训练、调优和应用过程中所用数据的高质量和高可信度。
数据安全与隐私治理
随着大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已成为核心问题。数据安全与隐私治理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加密、访问控制等,以保护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同时,还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数据的合规性。
数据伦理治理
数据伦理治理是AI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制定和执行数据伦理规范和标准,确保AI应用过程中不偏袒特定群体或个人,避免歧视和不公平的结果。同时,加强伦理审查和监督机制,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
六、 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价值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提高AI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数据治理流程,确保AI模型训练和应用过程中所用数据的高质量和高可信度,从而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缩短AI模型的开发周期:数据治理有助于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减少数据准备和预处理的时间,从而缩短AI模型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与维护成本:通过数据治理优化数据使用和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错误成本,降低AI应用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提升AI系统的安全水平:数据治理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和合规性要求,确保AI系统的安全水平。完善未来全域数据治理理论版图: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实践为未来的全域数据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有助于完善数据治理理论版图。— END —
如需《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请关注收藏、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