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寿命为何都不长?除了战争之外,还有几个原因很重要

趣史談过去 2024-08-18 13:44:55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道是多少现代人理想中的生活,尽管古人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吃得健康、睡得安稳,但让人不解的是,他们的寿命和现代人相比,却远远不及。古代的人均寿命,远低于现代。

夏商周时期古人的寿命大概在18-20岁左右,唐宋时期大约为27-30岁,到了清代,人们平均寿命有所增加,达到45-50岁左右。

而2021年,卫健委发布的一则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了78.2岁,可以说是清朝的两倍。

为什么与现代相比,古人的寿命均不长呢?除了战争因素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在背后产生影响呢?

一、医疗水平的差异

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不管是小感冒还是癌症等危重病症,都可以通过现代医疗技术得到确切的诊治,但对古人来说,这简直难以想象。

虽然中医在我国发展了几千年,但由于医疗资源分布问题和人们的认知水平,不能让每个平民都能享受到和贵族一样的医疗服务。

更由于当时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期,可能只是一个小感冒,就可能夺走人们的性命。

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就有资料称其偶感风寒,最后引发了其他疾病而死。

在现代人看来,风寒只是个小病。徐达、孟浩然等人,更因背疽而死,如果有抗生素等药物的话,他们也不会就这样丢掉性命。

二、夭折率高影响平均寿命低

皇子公主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他们大多数人自小出生在宫中,享受着当时的最高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

从理论上讲,他们的存活率应该很高。然而,事实却证明,他们的死亡率非常高,历朝历代的公主皇子都能佐证这一点。

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中,未长大成人的就有楚王李宽、江王李嚣、代王李简等。

宋朝历代皇帝生育子女共181人,除两位皇子死于战乱,几乎快一半的皇子公主死于早夭。

更离谱的则是明熹宗朱由校,他的三子两女均未能长大成人,只能将皇位传给弟弟朱由检。

皇室都是这样的情况,更何况平民百姓家。

三、生活水平的不同

孟子曾经在《寡人之于国也》构想过一个理想社会,其中就提出过“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想法,按照孟子的想法来看,七十岁时还可以吃上肉就可以算得上国家富庶,百姓安居乐业了。

古时战争频发,许多强壮的青壮年被征召入伍,对家庭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家庭将面临粮食产量下降的困境,很可能让全家陷入饥饿状态。长期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怎么可能生长、发育得好呢?

四、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在那个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时代,人们不管干什么都得亲力亲为,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这无疑他们健康的产生了巨大考验。

虽然早在先秦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已经相当规律。“带月荷锄归”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更是常态。

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样的天气,也不敢放松,以生命为代价卖命。不只是地里的劳作,繁劳的苛捐杂税也是让他们不敢随意放松的原因。

由于农业水平较为低下,农业产出有限,到唐宋时期,一日三餐对他们来说都算是一种“奢侈”。

过度的体力消耗,来不及补充能量,导致他们身体负担加重,自然很容易发生意外死亡。

总的来说,由于受到战争、医疗技术等限制,导致非自然死亡人数较多,因此导致古代寿命相对较短。

1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