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为什么要贬低凤姐、惹怒贾母?

栖鸿看红楼 2025-04-12 08:25:13

哈哈哈,贬低凤姐,读书要多不认真,才会有这样的误会!

读《红楼梦》的人,往往分为“拥黛”、“拥钗”两派,互相攻讦,不可调和。可不管你是哪一派,你可以欣赏宝钗的聪明周到,也可以讨厌宝钗的圆滑势利,你绝不能鄙视宝钗愚蠢冒昧。宝钗,她从来不是蠢人。

所以,“贬低凤姐惹怒贾母”根本就是一个悖论——既得罪了贾府的实际管理人,又惹怒了贾府的最高领导,宝钗是疯是傻?连到处惹事的赵姨娘,也不会做这么蠢的事,何况是宝钗?

“贬低凤姐”这件事,是这样的:在宝玉挨打后大家来探望的时候,宝钗很突兀地说了一句:“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接下来是贾母自谦,又替自己家“四个女孩儿”谦虚,认为她们“全不如宝丫头”。

你非要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是讽刺,是“你敢贬低凤丫头,就你好?”,那我真是无话可说。“千真万真”地夸对方,还有王夫人的“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作为佐证,你就偏偏看出讽刺来。这叫贾母以后还怎么夸奖别人?难道对客人“你算什么东西”才是赞美?

宝钗的“凤丫头巧不过老太太”,看似很突兀,但要联系上面的话,就能理解了。上面说了什么?

宝玉要吃荷叶莲蓬汤,凤姐一时想不起模具在哪里,“回头吩咐个婆子问管厨房的要去”,“一面又遣人去问管茶房的,也不曾收”,“次后还是管金银器皿的送了来”。王熙凤管着荣国府的家务,又有能干之名,遇到这件东西就想不起来了,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多少是个缺憾。

凤姐大概也意识到了,为了弥补,她又提出“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作,今儿宝兄弟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老太太、姑妈、太太都不吃,似乎不大好。不如借势儿弄些大家吃,托赖着连我也上个俊儿。”本来给宝玉做一碗汤,弄成了“十来碗”的大请客。

贾府的财务是有规矩的。“凡各房里偶然间不论姑娘姐儿们要添一样半样,谁不是先拿了钱来另买另添?有的没的,名声好听。”正常的饭食是贾府“公中”供应,如果要另外点菜,就要单独付费了。

那么,王熙凤要这十来碗汤,会不会单独付费呢?以她管家人的身份,当然没那个必要。可这毕竟是额外的开支,不管是钱财还是人力。所以如果不额外付钱,也许会引来下人以及“那起小人”的背后抱怨。哪怕是看在王夫人、薛姨妈、众姐妹眼里,也不免有凤姐监守自盗、“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之诮。这对王熙凤的威信声誉,有着小小的损害。

于是贾母当众点明:“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这话引起“大家笑了”,可以当成笑话来看。实际是借玩笑来提醒王熙凤:只有自己严于自律、毫无瑕疵,才不落人口舌。

王熙凤也马上领会:“这不相干,这个小东道我还孝敬的起。”马上吩咐下去,是自己自费请客,不占“官中”的便宜。

王熙凤这是亡羊补牢,是及时改正——是先有了错处,然后才进行弥补的。不管如果弥补,犯错在前,已经明明白白落在大家眼里了。

以王熙凤的才干,连续犯了几个错误,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也于她名誉有碍。于是宝钗看似突兀地说了这句话:“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站在局外人、旁观者的角度,奉承贾母,轻微地批评王熙凤——真是批评吗?

就好像现在的孩子,说他“学习不好”是批评,但如果说“学习不好,考不上清华北大,只能上个TOP 3了”,这是批评吗?这是凡尔赛!

宝钗的批评王熙凤,就是这个逻辑:她“巧不过”老太太,就是除了老太太之外,再没有对手。这是批评吗?这是委婉地维护王熙凤好不好?

宝钗是王夫人、王熙凤的娘家亲戚,不方便公开替凤姐辩解,于是用旁观者的口吻,看似批评、其实维护,替王熙凤找回场子。要说宝钗和凤姐感情有多好,倒也未必,但作为一个年轻女客人,这样细心周到,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才有贾母后面的“全不如宝丫头”——贾母当然更疼爱黛玉探春,可是客观来看,宝钗的为人处事,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