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物价上涨”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效仿!

三色真相 2025-01-20 04:08:11

又到了一年一度合家团圆的日子,互相拜年、走亲戚等成为既定习俗。

当然,春节期间物价上涨也成为大多数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且涨价行为一直持续到元宵后,让众多打工人感到无可奈何!

举几个例子。

春节期间的理发价格一般要比平常更高,有的甚至高出平常的50%以上。忙碌一年,在年底理个头发保持良好的形象,对于走亲访友都会有很大的加分;

在打车平台上,春节涨价也是一个公开的事实,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司机向客户索要红包的情况,这让打车成本变得更高;

在各大饭店和餐馆,春节的食物价格也要比平常高出不少;

再举个例子,2024年中国CPI涨幅为0.2%,而春节期间的涨幅多数在20%以上。

某则以为,对于各大商家或理发店来说,春节的店铺成本与平常一样,尽管雇佣成本可能会变得更高(多数地方并没有三倍薪资,而是以红包形式给到员工),但其实也并非不可承受,因此总体的营业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不变的用工数量、同样的经营时间和常规的服务质量,这让春节期间涨价似乎并没有很站得住脚的“理由”,

饭店在春节开业,本质上就是想多赚一些钱,但如果这段时间的利润能够抵扣店租和用工成本,并且还小有盈余,其实也不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宰客”,尤其是很多店铺做的是街坊生意,“恶意高价”实际上也会给街坊造成不适,导致失去人心和客流,因小失大;

春节很多在外的学子和打工人大多会回到家乡,这让小县城的消费市场愈加繁荣。有更多的人流支撑消费,足以让开业的饭店赚的比平常更多,实在没有必要又要“狮子大开口”;

此外,各大商店和饭馆标出更高的价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吓退”原本有消费意愿的客户,限制了部分国民的消费欲望,或者在春节之后再行消费(比如等元宵之后再理发),如此一来,看似服务单价变高,但实际上消费人次少了,利润也并非比平常更高。

最重要一点是,当下经济条件越来越差,发年终奖的公司越来越少,而且还有各种“红包”支出,很多打工人其实都是“勒紧裤腰带”过年,再加上年轻人更加崇尚务实、低欲望的消费习惯,能省则省,如果此时再出高价,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尽管每个经营者有权制定自己商品/服务的价格。但说句实话,春节期间的涨价行为并不值得效仿!

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0

三色真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